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十分喜欢写一些旧句子,这种对"旧"的喜欢,胜过了一段文字,一个故事……对于写作的人来说,完全不存在"新"的概念,文字无法被人占有和禁锢,而终点所在的方向,常常是人的过去。它所表达的内容,无人可以定论,因为人人都可以在其中看待自己内心的某些真相,与旁人无关,于是答案不唯一了,文字也就不专一了,于是,就厌恶了。  相似文献   

2.
只这一句话便可概括我若干年来的写作心得了。做小孩子并不像许多大人想像的那么容易,而要想成功地做个“纯粹的小孩”,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放眼望去,那些涌动的文字海洋中,不乏华美的文字,不乏精致的语句,惟难以捕捉到的便是真诚与生趣。有好些人对“真”和“趣”二字颇不以为然。他们可以把文字拿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惟独不敢用它来表真情、说真话。这是十分可怕的事。当一个写作的人不再真诚,不再纯粹,他留下的文字就失去了纯净的光泽。我喜欢张岱、袁枚、纳兰性德和沈从文,他们都是很有个性的人,他们很好地做成了一件事——…  相似文献   

3.
梦想•生活     
一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拿起笔,写下心灵深处的文字,不知道为了啥,就是胡乱地书写,也算是倾泄吧,我觉得这是幸福。有时写着写着,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个“作家”,趴在桌上写的文字,就变成书上的铅字。我常常陶醉在这样的生活里,觉得文字表达了自己的喜与忧。我梦想着将来能够成为一个作家,写出自己,写出让人喜欢的文字。  相似文献   

4.
只这一句话便可概括我若干年来的写作心得了。做小孩子并不像许多大人想象的那么容易,而要想成功地做个“纯粹的小孩”,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放眼望去,那些正涌动的文字海洋中,不乏华美的文字,不乏精致的语句,惟难以捕捉到的便是真诚与生趣。有好些人对“真”和“趣”二字颇不以为然。他们可以把文字拿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惟独不敢用它来表真情、说真话。这是十分可怕的事。当一个写字的人不再真诚,不再纯粹,他留下的文字就失去了纯净的光泽。我喜欢张岱、袁枚、纳兰性德和沈从文,他们都是很有特性的人,他们都很好地做成了…  相似文献   

5.
和现今所有别的信息和知识载体相比,书的内容是最丰富的。倘说一个沉迷于电视、由衷地觉得广告“真迷人”的人,多半所知不多,那么,一个生长在“图像时代”,却依然有脑子、有判断、明白世事的人,可以肯定,他喜欢读书,也善于读书。可是,在今天,要喜欢读书,并不容易。我们都知道,造出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正是靠了文字,人才能大步推进那在I:I语里开始了不久的抽象思维,并由此激发出想象力的新一轮奔放。  相似文献   

6.
任强 《大学时代》2002,(3):42-43
贬篇哲学家是做什么的?他们是吃饱了没有事情做,只会对着天空发议论的呆子。他们不喜欢干重活,尤其是不喜欢干重体力活,为了让自己的肉体闲着,就弄了一些一般人看不明白的问题瞎琢磨,美其名曰精神食粮。其实,他们就是社会上的一帮懒汉,最多也只能叫闲人。他们最卓越的贡献就是,写了一大堆文字论证人类为什么需要哲学家,而且是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他们的鼻祖之一柏拉图更可笑,他认为大众个个都是“梦游者”,看不清世界的“本来面目”,只有哲学家是独步古今的“智者”,能够一面“梦游”一面思考别人“梦游”,愚人大海航行一定要…  相似文献   

7.
真题回族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相似文献   

8.
“什么 ?”我跟老菲芘说。她跟我说了些什么,可我没听清楚。   “你连一样东西都想不出来。”   “嗯,我想得出来。嗯,我想得出来。”   “呃,那你说出来。”   “我喜欢艾里,”我说,“我也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事。跟你一起坐在这儿,聊聊天,想着一些玩艺儿──”“艾里已经死啦──你老这么说的 !要是一个人死了,进了天堂,那就很难说──”“我知道他已经死啦 !你以为我连这个也不知道 ?可我依旧可以喜欢他,对不对 ?不可能因为一个人死了,你就从此不再喜欢他,老天爷──尤其是那人比你认识的那些活人要好一千倍。”   …  相似文献   

9.
我喜欢看书,也喜欢写文章,更喜欢自己的文字发表的感觉。有灵感的时候,我有一种文思泉涌的冲动,写出来的文字是透着灵性的“精灵”,在文学的大花园里翩然起舞。惭惭地我发现自己迷上了文字,如果几天不写字,就手痒,  相似文献   

10.
Show Your Love     
努力只是一种基本态度我知道比起很多人,我是太幸运的其实只要是活得平安的人一定是因为身边,拥有了爱的缘故各式各样,我所知道和不知道的爱的组合通常我们很难精确地知道爱准确的发源地和它们具体的样子如果我们永远很难知道那就随时随地把爱的感觉散发给身边的人那是一种最基本的感谢而我一但决定这么做就马上勇敢去做了这是歌手Jolin在专辑《Show Your Love》里写下的一段文字。我很喜欢这段文字,它可以带领着我,去领会“ShowLove”的真正含义。很多人会避讳“爱”这个字。因为在他们心里,“爱”只是用来表达男女之情的,“爱”是禁果,…  相似文献   

11.
孙悦 《中文自修》2006,(12):29-29
文字有味道吗? 平心而论,一个喜欢咬文嚼字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多见的,因为我们每天可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光是“作秀”、“博客”、“灌水”、“超女”这些时代新词汇就弄得人头发晕脑发胀,谁还会去注意这个字用得到底对不对?以至于有的饭店会堂而皇之地挂出“营养直达你的心脏”这种杀气腾腾的广告。但是,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去关注这个问题,也有一个人会去关注它,这个人就是郝铭鉴:他的两只眼睛就像探测仪似的,在一切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广告牌、路牌、店名、宣传栏甚至招贴栏上扫来扫去。  相似文献   

12.
争官记     
有的人喜欢读书,有的人喜欢听歌,有的人就喜欢当“官”,别说,这小小的芝麻官还挺神气的,可当起来也不容易啊。  相似文献   

13.
刘彤  李立 《早期教育》2006,(1):18-19
美国人喜欢这样打比方:“如果手里总是有一把雨伞,还担心下雨干什么呢?”在人生中,如果用“晴天”代表顺境,那么“雨天”就代表逆境。每个人都喜欢“晴天”,但“雨天”却总不可避免。雨天里,手里有伞的人方便继续赶路,逆境中,心中有“伞”的人可以继续生活的脚步。心中的“伞”就是坚强的心,就是坚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4.
<正>回国后,跟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不一样”。当孩子们问“为什么他不……”或“为什么他就可以……”时,这句话简直太好用了。确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当然每个妈妈也都不一样,而每个家庭就更不一样了。因为“不一样”,自然要求不同、规定不同,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也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都不一样,所以有些事可能他做得好,你却做不好,而有些事你认为很简单可以做到的,别的孩子却做不到。  相似文献   

15.
好的音乐多了,喜欢音乐的人多了,但是“听不懂”音乐的人也多了。人们一方面喜欢音乐,一方面又为“听不懂”音乐而困惑。音乐究竟能不能“听懂”?音乐究竟“叙述”了些什么?这是音乐这门艺术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音乐材料的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使得音乐艺术不像其它艺术那样客易“听懂”。人们试图通过文学的形式去诠释它,但是力不从心。既然音乐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就要尊重它;既然音乐是供人们欣赏的,我们就可以充分享用它;既然音乐“什么都没有说”,我们就不存在“听懂”与“听不懂”。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中,表达“喜欢”和“不喜欢”有很多方式,但它们的程度都不同。如果你喜欢某种东西或某个人,你就可以说I like…或I am fond of…如:I am fond of Chinese food.(我喜欢中国食品);如果你既不喜欢也不讨厌某物或某事时,  相似文献   

17.
贤小璐 《音乐世界》2013,(24):23-23
“我很难喜欢上一个人,但是一旦爱上了,就不愿意再去有所改变了。”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学参考》2004,(5):24-24
浙江省一项调查发现:在一所中学内,喜欢看恐怖故事的人占43%,喜欢卡通书的有45%;而这两类读物几乎占学生课外阅读量的70%——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不想长大,”15岁的林凯说:“我就喜欢幼稚、喜欢不动脑筋。”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喜欢抄一些名言警句放在自己的书桌上或贴在墙上,用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我们把这些名言警句叫做“座右铭”。这种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或其他地方的格言为什么叫座右铭呢?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种传说是这样的:宋朝时有个叫吴介的人很喜欢史书。史书中记载的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的事,他都抄下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称之为“座右铭”。“铭”就是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诫自己的文字。时间长了,他家连墙上、窗上都贴满了警句、格言,以后就慢慢地传开了,“座右铭”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可以借鉴的往事,形式也不仅仅是限于放在座位的右边了。另…  相似文献   

20.
全总所属的一家杂志的编辑王先生约我为他所在的杂志开一个小专栏,说喜欢我的文字,虽然说不出我的文字究竟有什么好,只是觉得有些与众不同的味儿。这位编辑为我编过一本集子,仔仔细细念过我的文章,给他留下了一些印象,所以他说“品”出了一些味道来,而且喜欢这点特别的“味儿”。他这么说,我当然高兴,于是便答应了。先得为新专栏起个名字。站在窗前向外看,有昔日的护城河展现在眼前。河道依旧,河水照流,只是没了和它相伴的古城墙。望着它,心中颇有“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有了,就叫“河畔断想”吧。“断想”也可以解释为断断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