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对语文学科特性认识的深入和准确把握,每个教师或许都有认识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上出语文味。笔者认为,想要语文教学"出味",应少不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更少不了对听、说、读、写、问的训练。一、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语文课即语言文字课,因而语文课上少不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这些语言文字可能是字、词、句子、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说明文与文学作品一样也能教出浓浓的"语文味",应关注说明文教出语文味的四个维度,即教师的课堂语言"说"出语文味,课堂朗读训练"读"出语文味,在语言品味中"嚼"出语文味和在文章写法分析中"品"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要遵循自身的规律,摒弃“串味”现象,上出语文的特点,也就是上出“语文味”——体味语文味、读出语文味、品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是对语文教学的正本清源,也是语文教学的必然归途,是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归宿点和立足点。那么,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呢?特级教师魏星说过:“要教出‘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是对语文教学的正本清源,也是语文教学的必然归途。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这很难一言以蔽之,  相似文献   

6.
“将常识性课文上出语文味”,这是一句很不时髦的大白话。谁不知道,常识性文章编入语文课本,自然就是语文的一部分,常识性课文的教学自然也是语文教学了。但是在实际教学或教学设计中,许多人又常常忘记了应将常识性课文上出语文味的简单道理,使此类课文的教学陷入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7.
只有在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根据文本的个性,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恰当地运用语音、语气、语调,使学生读出自己对文本的体会、感悟、情感的升华,语文教学才有语文味,语文味才会四处芬芳可闻,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语文味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制约和关于语文味与文人语文的教育教学理论与理念指导下,在相对固定的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与突破固定模式的、灵活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前提下,以教材文本为载体,以渗透生命体验为核心,反映教学认识、表达教学理念、传达教学信息、表现教学思想与情感、彰显教学气质与风格,通过运用语文味教学艺术手段,创作出洋溢着浓郁语文味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作品,使语文教学过程产生教学审美意象,最终成为真、善、美、乐相统一的创造美的过程,从而让语文教学过程在实现语文味的教学宗旨的同时,成为语文教师展现文化眼光、释放人生情感、体验职业美感与挥洒生命创造性的文化场所的一种"有温度"的语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常宇 《教学随笔》2013,(10):19-20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出现课堂上热闹非凡却收效甚微、语文课被上成其他课、语文教学越来越功利化且越发不受重视等现象。语文教学中语文因素的逐渐迷失、语文味变得越来越淡,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有对新教改的误读、对考试制度的迷失等因素。因此,加强教师集体备课来确定语文因素、给学生更多的原始阅读时间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能够较好的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突出人文性与工具性,力求在教学活动中上出语文味,本文从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以及学生阅读兴趣的增强和运用来谈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展现。  相似文献   

11.
胡修喜 《江西教育》2010,(10):32-33
现今,许多人倡导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在评课时我们也常听到诸如“这节课‘语文味’很浓”,“那节课‘语文味’淡了些”的评价。“语文味”已然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那何谓“语文味”?怎样的课堂才算具有浓浓的“语文味”?笔者试图透过几位名师的精彩课堂,明晰“语文味”的概念,探寻“语文味”在课堂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语文味",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比较关注的一个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课应该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另一个特级教师王爱华,则将"三味课堂"作为研究的课题: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在《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  相似文献   

13.
徐茹 《文教资料》2011,(30):63-64
语文教学必须充满情感才是有生命力的。但语文教学仅做到“情浓”还不够,还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是指由“语文”和“人文”共同调制出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味”。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和人文的内涵,让语文教学情浓“味”更浓。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15.
王清 《湖南教育》2013,(6):46-47
我读了程少堂先生的文章《"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初中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8期下半月刊),还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对"语文味"这个概念有了一些了解。读完了相关的文章后,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真能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指程少堂先生所说的真正的"语文味",的确是太美了:能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出发,认为理工类高校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出学科的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增强文本意识,让语文课堂洋溢"语文味".  相似文献   

17.
曹恩尧 《河北教育》2005,(15):12-14
何谓“语文味”呢?所谓“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了的语文课的个性和师生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具体来说,“语文味”就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记感”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敞开心扉,交流体验”的“说味”。现列举阅读教学几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目前,实施全面的新课改以后,语文教育不再像过去一样,语文课程缺乏语文元素,固定的教学模板和模式使得语文教育呈现出非语文化的状态。样的情况引起了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不少语文老师存在一定的担心和对语文学科教学的焦虑。因此,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教育呈现出非语文化的问题,"语文味"的提出开始流行起来。"语文味"是指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打造一个个性化的语文教育课堂。"语文味"也是一种评价和判断教学的方法,虽然这样的说法显得不够正式,但是其说法简单易懂,总的来说"语文味"的提出,对教学存在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诸如费功不讨好、教学模式僵化、活动环节“作秀”、去语文味现象、滥用多媒、学生当堂练写时间少等弊端,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平时的说明文教学中,注重落实说明文知识已形成固定模式,"语文味"尽失。如何上出说明文的"语文味"呢?一要明确"教什么"。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原点。要在把握单元目标的前提下,围绕课文设计教学内容。二要明确"怎样教"。要上出"语文味",要重视文本的品读与咀嚼。三要明确"为什么教"。说明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用"课文"来教"语文",教"语言",说明文教学必能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