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湘西苗疆边墙的军事防御与控制功能已经逐渐消失,由苗疆边墙而带来的白帝天王崇拜的复兴在边墙修建时期成为缓解苗、汉冲突,整合社会秩序的对话工具,在苗疆边墙地区军事冲突消失后的今天,仍然成为苗、汉、土家族民众调适内部冲突,维持群体关系,倾诉内心痛苦,释放焦虑情绪,表达心中期望的对话渠道。苗疆边墙地区的苗、汉、土家族民众凭借白帝天王崇拜化解内部冲突,整合社会力量,逐渐达到相互间平等对话、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打廪仪式是流传在土家族南部支系廪嘎人中间,在祭祀和丧葬场合所进行的重要仪式。仪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打廪跳排和唱《廪歌》,是土家族廪嘎人用歌舞的形式表达他们对于白帝天王的信仰崇拜。本文通过分析仪式由来及其过程旨在探讨打廪仪式所具有的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毗沙门天王信仰在敦煌的流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燕妮 《家教指南》2005,(3):99-104
毗沙门天王信仰是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盛行的佛教民间信仰之一.本文主要依据敦煌文献和艺术资料,结合考古资料及传世文献,对毗沙门天王信仰在敦煌的流传情况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湘西地区某大学67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一级因子上均值得分表现为社会信仰最高,实用信仰次之,超自然信仰最低。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湘西地区大学生精神信仰总体状况良好;二级因子上均值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生命崇拜、民族主义、政治信仰、国家主义、家庭主义、家族崇拜、神灵崇拜、宗教信仰、金钱崇拜。与国内其他研究相比,其特殊性体现在湘西地区大学生生命崇拜突出、金钱崇拜得分最低。湘西地区文化的特殊性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巴国春秋、公孙跃马、刘备托孤。重庆奉节白帝庙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悲壮沧桑的历史画卷。时代变迁,世事湮没。白帝庙究竟因何而建,后人妄说种种。传统的说法认为,白帝庙源出于祭祀西汉末年蜀中称帝的公孙述而建。然而笔者认为,古代巴人祭祀族神廩君白帝天王才是白帝庙始建的真正源由。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湘西题材的文学有一个很重要现象,就是对湘西独特文化的文学呈现,这种文化呈现主要内容是湘西的民间信仰习俗,由此体现了沈从文文学叙事的独特性。首先,这种文学表达的文化基因显然与湘西古老的民间信仰文化体系完整性和神秘性是分不开的;其次,沈从文把丰富的民间信仰资源作为文学表现的重要对象;再次,沈从文开掘了一种独特的民间信仰叙事手法,来构建湘西文化的诗性特征;最后,这种民间信仰的诗化表达是沈从文对湘西文化进行文化反思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湘西苗族巫蛊信仰生成之剖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自然地理、历史社会以及化的角度剖析流传于湘西苗族人群中并发生深刻影响的巫蛊信仰,指出巫蛊信仰并非是简单的施毒与中毒的问题,或神秘的、未为可知的邪魅的产物,它包含了苗族这个古老民族内部的很多尚未被认识和发掘的深层次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边城》呈现了一个充满风情的湘西民俗世界.本文从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湘西社会的节庆习俗、湘西地区开放的爱情观念及婚俗、湘西对于傩神的信仰.接着,文章综合阐述了民俗描写对于文艺作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从自然地理、历史社会以及文化的角度剖析流传于湘西苗族人群中并发生深刻影响的巫蛊信仰 ,指出巫蛊信仰并非是简单的施毒与中毒的问题 ,或神秘的、未为可知的邪魅的产物 ,它包含了苗族这个古老民族内部的很多尚未被认识和发掘的深层次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白鼠求婚故事考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游记>中的白鼠求婚故事有两方面的来源:一者关于其与托塔天王的关系,主要是受唐代以降密教中的毗沙门天王信仰的影响;二者关于其向唐僧求婚的情节,则主要是借鉴了中古以来盛行的鼠魅故事中的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1.
杜甫居夔州,数登白帝城楼写了《上白帝城》、《白帝城最高楼》、《白帝楼》、《白帝城楼》等诗。大历元年写的这首《白帝》,是写登白帝城楼见城中出云,城下大雨的奇景,即景寄情而作。但何以不用《白帝城遇雨》为题,而迳用《白帝》,显系别具匠心,有特意义。诗人基于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深刻体察和忧国忧民的情思,如此命题,显然寓有以白帝——东汉公孙述据蜀称白帝为借鉴,充满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2.
农民的信仰状况事关乡村治理的价值基础,具有维护乡村社会稳定、整合乡村资源的社会功能。通过对豫东、湘西农村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农民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致使农村面临难以治理的窘境。因此,党和政府应该对此保持警惕,努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重建农民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清本(乾隆本、道光本、光绪本)《凤凰厅志》、《湖南通志》、清史稿及各地方志等相关史料对湘西天王庙进行考证.分三个层次:首先,通过相关史料对天王庙在湘西的分布情况进行考探.其次,对天王进行源流考.最后,指出天王庙在湘西民俗方面的特殊作用.如天王庙对湘西赶秋、野祭、五月祭鬼静声的影响以及对民众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湘西宗族组织重现的原因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族组织是由湘西土家族传统的社区组织,它已渗透到湘西土家族农村社区的各方面,经实地社会调查发现,从80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湘西土家族社区的宗族活动又重新抬头,这是湘西土家族人民实现现代化所要面对的现实。以瞿氏宗族为例,探讨湘西土家族社区宗族制度复兴原因,目的在于找到一条适合湘西土家族人民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秦郊祀的演进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周初年,秦襄公立西畸郊祀方位帝白帝。其后四百多年间,秦由只郊祀白帝发展为郊祀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四个方位帝。秦统一天下之后,郊祀之礼固定在雍四举行。西汉初期。刘邦在秦郊祀四个方位帝的基础上,增加黑帝成为五帝,雍四畸成雍五畸。尽管秦之郊祀方位帝与西周之郊天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郊祀模式,但由于西汉初期的承袭,仍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社会何以记忆?仪式与习惯是社会记忆的重要方式,社会记忆的空间就是仪式或者习惯所发生效力的范围。信仰是社会记忆的重要渠道,泰山信仰是民间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信仰的神圣空间我们可以看作是社会记忆空间的延伸。碧霞元君信仰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碧霞元君信仰产生于女神兴起的宋代,大约明初开始经历一个民间化、世俗化的过程,明中期以后碧霞元君信仰在山东地区逐渐普及。泰山可以说是整个华北碧霞元君信仰的神圣中心,在碧霞元君的神圣空间内,形成一种强势信仰文化,社会对历史与文化的记忆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7.
湘西土匪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湘西给湘西和周边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湘西的土匪的性质,按其出身、规模、及作案方式,可分为散匪、股匪、军匪、政匪。湘西有的匪首也具两面性,即:除了他的兽性而外,有的也有其人性的一面。湘西土匪的烧杀淫掳、无恶不作,给湘西社会带来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征湘西五溪蛮,病卒于壶头山,死后被当地百姓敬为神,立庙祭祀。随着时代的变迁,伏波神具备了忠义神、水神的主神职,最终成为无所不能的神。湘西地区一些族群还将马援奉为祖先神灵,借助伏波信仰的文化影响力来树立自己的文化权力地位。这与广西沿海地区伏波信仰的地方化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9.
湘西区域发展的地理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湘西社会经济面貌的形成与特定时期内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关。从地理环境结构和地理区位变化分析入手,是探讨湘西区域发展变化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特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张相宽 《考试周刊》2007,(18):74-75
沈从文以其笔下的湘西世界与都市世界构筑起他的文学大厦,并期图以湘西理想的人生形式与生存状态来抗衡来对抗都市的虚伪、腐朽与堕落。但由于他信仰“真实”的写作原则,又使他痛苦地发现了湘西的缺失与都市的丰富,从而在无奈或无意识中悲哀地颠覆了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