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2010年是新世纪第二个10年的开局年,也是下一个60年的起始年.中国报业以怎样的心态和怎样的视角看待经营管理战略,对报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中国报业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到达一个新的"节点"--以报业规模、普及程度、办报水平和盈利能力等指标来考量,中国报业已经越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期,步入初步成熟期.  相似文献   

2.
本刊等5家新闻期刊应邀共同联办 本刊讯 "同龄、同行、同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年,亦是国内60多家报社的花甲之年.为了展示新中国报业为共和国所作的巨大贡献和60年风采,在中国记协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记协新闻发展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报业网共同主办的"60报60年"全国巡礼活动日前启动.  相似文献   

3.
(一)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新媒体的冲击持续加深--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数据显示,到2005年底,连续高速发展了约20年的国内报业,开始出现明显的减速--当年,全国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首次低于同年的GDP增长速度,从而向人们发出警示:报业的发展也许正在面临拐点.与此同时,"危机论"在全球报业日渐流行.如何应对互联网等新媒体带来的强烈冲击,成为包括报纸在内的所有传统媒体面临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4.
在山雨欲来的报业"危机论","拐点论","调整论"中,中国报业忽然找到了一把金钥匙--上市!一时之间,"上市"、"资本运作"成了报业集团老总经常挂在嘴边的时髦词汇,并且被列为报业发展规划之头等大事.据悉,目前排队等待主管部门批准其上市申请的国内新闻出版企业已经有10多家.更有甚者,西部某省一再要求辖区内媒体上市,原因是该省的文化产业中目前还没有上市的公司.可是,在这一波"上市热"中,需要冷静地问这样一些问题:报业为什么要上市?中国的报业集团是否已经具备了上市的条件?上市之后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刘子瑜 《传媒》2021,(16):23-25
2021年6月3日,以"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1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会上,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60项"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入选项目,湖南日报社"新湖南云"省级技术平台成为全国两家入选的省级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6.
报业广告经营模式:在变与通之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国内报业广告经营寒流来袭,它可以看作全国报业进入新拐点的一个信号.从1995年以来,发达地区的城市报业在告别渠道垄断、开展充分竞争之后,对买方广告市场的粗放式、大兵团、强势性开拓与开发已经后继乏力,报业广告经营模式亟待发起新一轮变革.  相似文献   

7.
《新闻三昧》2008,(1):33-33
2005年11月,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在<中国报业>杂志宣布,他此前做出的"都市报的冬天提前来到"的判断,已经"被几个月来的事实所印证".这位频频高调亮相的传媒人物进而发出盛世危言,认定中国传统报业已经进入一个历史性的"拐点".  相似文献   

8.
吴锋 《青年记者》2010,(13):71-73
2010年是新世纪第二个10年的开局年,也是下一个60年的起始年。中国报业以怎样的心态和怎样的视角看待经营管理战略,对报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中国报业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到达一个新的“节点”——以报业规模、普及程度、办报水平和盈利能力等指标来考量,中国报业已经越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期,步入初步成熟期。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报业已经越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期,步入初步成熟期。在这个全新的拐点上,中国报业应从一个个具体的着力点入手,推进报业的调整与转型。布局报业的发展战略——谋求报业做大做强之路。对我国报业集团来说,按照跨行业、跨媒体、跨地区的思路,探索县市报、社区报、小型周报、网站等的发展方略,是今后必须全力布局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肖景辉 《传媒》2006,(2):9-12
1月12日,在全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10周年之际,由中国记协主办的"报业集团的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相关部门的有关领导、全国39家报业集团负责人、中国传媒界知名专家学者聚首广州日报社,总结中国报业集团10年历程,共谋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1.
近年在论及中国传媒发展问题时“,拐点”一词常被提起。有人认为“拐点”是报业衰退的开始,有人认为“拐点”是发展重心转变的信号。理解不同,判断不同,不过,有一点认识是相同的:在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黄金10年”以后,中国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整合期。在某种意义上讲,刚刚过去的2006年将给中国报业史写上浓重的一笔:这一年业界对数字化战略转型、管理体制创新等由期待、呼吁走向实际操作层面。面对生存环境的变化《,北京宣言》的诞生和众多媒体在数字报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预示着纸质媒体的数字化浪潮正奔涌而至。回顾2006年,面对新格局,中国报业以前所未有的激情迈出了创新的一步;展望2007年,肩负新使命,中国传媒业将在探索的路上跋涉前行。转型不是朝夕之功,探索是一次艰苦的征程。路在脚下,希望在前头。  相似文献   

12.
在2008年,外部性因素对都市报的生存、发展施加了巨大压力。“减负“不仅仅表现为控制成本,同时也要控制风险。2008年的都市报创新,更多表现为压力下的求生之变。时至今日,都市报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几年前,有人提出,中国报业步入“拐点“,敏感者早已对报业存在的风险有所觉察。不过几年下来,都市报仍是有惊无险。及至2008年,都市报似乎真的撞上了“拐点“。接连不断的大事件,持续考验着中国人的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2005年确实是中国报业经营的一个拐点的话,那么,到今年五六月份,迎来这个拐点刚好两年了。在这个时候,堪称中国报业高地的广东报业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吴锋 《青年记者》2010,(1):65-66
2009年对中国报业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所喜者有二:一则在新中国60华诞之际,不少报社迎来了自己的60岁生日.二则经过改革创新和负重拼搏,中国报业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行业的稳健发展,取得了应对危机的阶段性成果.所忧者亦有二:一是受电视、网络和手机等电子媒体的冲击,报纸行业的"受众危机"愈发显现.二是报业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报业的赢利模式创新和经营方式转换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2005年是中国报业发展的一个拐点,那么,到2007年6月迎来这个拐点则刚好两周年了.从2005年开始,持续多年高速增长(广告营业额平均每年递增33%)的中国报业,进入了一个缓慢增长的时期(降到平均每年递增5-10%).有的报业集团(报社)经营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有些全国性报纸和部分党报的发行量继续萎缩;行业报、专业报逐步走向衰落;有些晚报的经营也开始下滑.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和困境,我国报业应该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16.
"入世"后我国报业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眉 《传媒》2001,(11):8-9
一个拥有5000年古老文明的东方大国,今天正以昂扬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家庭.加入WTO,已成为当今中国人用得最多的词汇之一.在这历史性的融合与竞争中,传统传媒--报业将会怎样?我们不妨将近年来我国报业的发展状况与世界报业发展的趋势做一横向比较,从中不难窥出一斑.  相似文献   

17.
对于当前报业,不管我们持"冬天"的悲观论调也好,还是抱"春天"的乐观理由也罢,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就是,受新兴媒体冲击和其它一些因素影响,传媒格局正在发生日益深刻的变化,中国报业处在一个重大的"拐点"上.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全国报业广告一年六七百亿的市场规模,电子商务无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4万亿元,网络购物交易额超4000亿元.  相似文献   

19.
肖景辉 《传媒》2007,(1):24-27
新兴媒体的来势汹汹,将本已如火如荼的中国报业竞争演绎得更加扑朔迷离.近一年来,"报业冰河期"、"报业拐点"等言论成为描述中国报业现状的热门词汇,"唱衰"纸媒的论点不时见诸媒体,中国纸媒的走向愈发引起业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20.
1990年8月19日至26日,在银川召开的我国首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蒋齐生和穆青分别提出了"图文并重"和"两翼齐飞"的新闻摄影传播理念.回望这20个年头,我国新闻事业在"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理念推动下,所产生的大发展、大繁荣证明了这一传播理念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第一个十年: 1990年至2000年前后这一时期,是中国报业"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理念初步普及的十年,也是这一理念从提出到实施,再到初步确立为报业发展组成部分的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