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76):17-18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两个典型人物的分析,探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发育不良的心"的主题,并且说明福斯特的本意是拯救英国中产阶级"发育不良的心"。  相似文献   

2.
文章时福斯特小说《可以看到风景的房间》进行文本层面的分析,从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上时生活进行阐释,暴露出当时英国社会迂腐的道德准则与观念,从而揭示出小说中生活与反生活的深刻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蒋曼贞 《高教论坛》2013,(8):115-117,121
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细致、精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主人公露西的内心世界。本文从意大利、音乐、房间与风景三个方面对小说中象征技巧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蓉 《嘉应学院学报》2010,28(10):64-66
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评论家们称为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本文通过对女主人公露西的成长主题分析,力图在新的维度下对这部作品做出深入准确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评论界对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作品的研究可见文化研究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和性别研究批评等,从原型批评方面对其作品的研究却着墨不多。笔者通过研读福斯特的早期作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比对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理论,发现小说中的大量意象都能对应弗莱建构的原型系统。在此背景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可谓是一部神话原型的罗曼司,其中的丰富原型依然具有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似乎对"房间"有种特殊的情怀,在她创作的作品中,有两部就是以房间命名的,它们分别是《一间自己的屋》和《雅各的房间》。阅读她的小说,有时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似乎都象牢房的奴隶,笼中的小鸟,在自己狭小的天地中枯燥无奇地终老一生。"房间"在作者眼里很多时候就是一间约束妇女自由的"牢笼"。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往往是两个绕不开的话题。当《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女主角露西面临伦理困境时,她总会弹起钢琴,指尖流淌出的音乐昭示出她在伦理困境中所做的伦理选择。文章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理论基础,剖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主角露西的伦理身份、伦理困境以及她借由音乐做出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洞喻"之说阐释了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真与伪的二元对立关系,可以用来拓展研究小说文本的理论视角。爱尔兰当代著名小说家艾玛·多诺霍在其小说《房间》中利用五岁男孩杰克的不可靠叙事,讲述了杰克在"房间"内外的认知变化与发展,该小说可被视作柏拉图"洞喻"理论的形象化文本注脚。"房间"作为象征意义上的洞穴,体现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路径轨迹。从"洞喻"视角研究文本,既丰富了从柏拉图"洞喻"理论视角对文本的解读,又有助于多角度完善多诺霍小说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9.
麦芒是中国微型诗群和昭通作家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短小精悍但包罗万象。自1979年至今,麦芒一直致力于对身边风景的欣赏与书写,为微型诗歌创作留下许多美丽的风景,通过梳理麦芒近几年的诗歌创作,可以从其诗歌中发现和领悟三个层次的风景美。首先是现实的风景之美,其次是心灵风景之美,此外他的诗歌中还有"归来"依然是风景的秀美景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乔治和塞西尔与露西的相爱过程及婚姻生活中爱的理由、爱的方式、爱的结果,阐述福斯特这部小说的婚姻观,那为爱而婚,而非为婚而爱,因爱而婚是幸福美满的婚姻.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从七个面分析小说,节奏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以福斯特的节奏观为理论视角分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贯穿于文章始终的水意象和形成鲜明对比的亲吻场景所构成的典型节奏的运用,为理解和欣赏这部小说的主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福斯特的作品风格独特,他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那份清新和淡雅,还有那英国绅士与生俱来的含蓄。通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这部文学作品来研究福斯特身上所特有的含蓄,在分析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福斯特巧妙的心思和娴熟的写作技巧,也正是这种含蓄的象征手法,使得小说更加的耐人寻味,更加具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消费文化的掣肘下,中国文学创作中的"风景描写"已开始大面积消失。通过对西方人所经历过的文学描写经验来和中国当下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描写进行比较,找出其中正确的文学描写价值观,可以为当下中国文学创作中"风景描写"的缺失指出一条可行的解决路径:首先从"风景描写"的文化背景入手,阐释其为何消逝的成因,从而证明"风景描写"是民族文化记忆和文学本土经验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其二,从对"风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沿革与概念论域的界定中,得出"风景描写"不能忽略它在民族文化记忆中的抵抗物质压迫的人文元素之观点。其三,无论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不应离开对"风景描写"的惠顾。其四,对"风景描写"在中国文学的地理分布及其地域特征进行了大致的梳理。最后,对"风景描写"的价值选择与前景展望作出判断:"风景"不仅是农业文明社会文学对自然和原始的亲近,同时也是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人对自然和原始的一种本能的怀想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父母必读》2009,(5):86-88
颜料盘、皮球、绒毛玩具、过家家的小炊具……扔得满地都是,他怎么总学不会收拾房间!发火之前,最好先弄明白为什么孩子会把房间里搞得这么乱,然后找到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陆茵垠 《文教资料》2008,(35):31-33
本文从选题意义、理论基础、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内心的双重文化冲突.这样的异质文化冲突为福斯特的这部作品提供了一个较新的文化批评视角.  相似文献   

16.
爷爷奶奶家养了一条小狗叫"林林"。它有一身黄色的厚度、大大的圆眼睛、塌塌的小鼻子,还有长长的耳朵,它的听力可灵敏了!"林林"高兴的时候,会趴在你的小腿上,一动不动,显出可爱的样子。当它生气的时候,样子也很可怕,它会从这个房间冲到那个房间,又从那个房间冲到这个房间,显出很凶的样子。"林林"是一条热情好客的小狗。每次我去爷爷奶奶家,它都会摇着屁股(因为叔叔把它的尾巴剪掉了),趴在我身上,嘴巴还不停地  相似文献   

17.
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福斯特把小说的女主人公露西置于英国文化与意大利文化的冲突中,直接导致了这个中产阶级女性文化身份的分裂及嬗变:露西在意大利文化的影响下,文化身份分裂为渴望融入意大利世界、享受美好生活的露西与被英国中产阶级男权意识牢牢束缚的露西;最终在爱默生父子的影响下,露西抛弃了她中产阶级的文化身份,与英国下层阶级的男子结合,成为了边缘化的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18.
“烦”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个非常烦、非常爱唠叨的爸爸。 早上六点五十分,我睡得正香,爸爸就跑到我的房间里大声喊:“宝宝,起床了,宝宝,起床了。”如果我还是不起床的话,他就弹几下放在我房间里的古筝,把我吵醒。  相似文献   

19.
古装剧     
《海外英语》2012,(1):4-5
《雾都孤儿》《傲慢与偏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理智与情感》,这些都是英国传统的古装剧。但是,你知道究竟什么是古装剧吗?  相似文献   

20.
“醉”蚊子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弟弟一早就跑到我的房间来,我惊讶地问:"喂!你不在自己的房间睡觉,跑到我这儿来干什么?"弟弟悻悻地说:"我房间里有蚊子。"我疑惑地说:"昨天晚上,我不是开了空调吗?"弟弟接着说:"蚊子没冻死呀。"只见弟弟的手臂、双腿都被蚊子"光临",粉嫩的皮肤上隆起了一个又一个小红包,很让人心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