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怕无能,就怕无恒”。这既是沈阳军区某部医院助理员、业余新闻爱好者李红兵的座右铭,也是她在新闻之路上做出成绩的原因所在。谈起李红兵搞新闻,部队和医院的战友都知道她的“老师”是一位战士。那年春天,医院去驻地少数民族地区义务防病、治病。战士摄影报道员慈彦昌将医院官兵为少数民族治病的场面拍成照片刊登在驻地报纸上。李红兵看到登在报纸上的照片,心想:如果自己能学会摄影,医院和部队中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不就可以随肘报道出去了吗?于是,她自费5卿0多元买了照相机,拜那位战士为师,学起了新闻摄影。有的同事开玩笑…  相似文献   

2.
某部政治处十分重视对新战士报道员的培养,针对今年军报新闻函授停办一年的实际,他们及时采取措施,由新闻干事负责把98年度军报函授的教材与函授通讯汇集成册,打印200多份,并拨出专项经费3000多元订购《新闻与成才》,为99年度的新战士能够参加准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作好准备。(韦汉付)济南军区某高炮旅注重在新战士中选拔新闻报道苗子,他们已为50多名语言功底较为扎实的新战士建立了“新闻报道人才档案”。该旅下一步打算从中挑出2名报道骨干到机关报道组。(龙君、李金奎)日前,某高炮旅通信连战士报道员王令波撰写的…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武陟县人武部的新闻报道工作,近年来一直站在前列,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这其中也凝结着副部长司永顺的不少心血和汗水,人们戏称他是“咱们的记者长”。1985年,司永顺从部队调到武陆县人武部,当时部里没有专职报道员,新闻报道几乎是空白,部领导让他负责抓全县的民兵预备役报道工作。谁都知道这是个作难的活儿,可他却爽快地接了下来。他先从基层挑选20多名专武干部、退伍战士,组织他们参加市、县新闻单位的学习班和军报新闻函授,然后采取了传帮带的办法,分期分批带领他们深入生活,集体采访,分散写稿,相互切磋,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本报集中一段时间在《新闻三友顺为一个战士报道员开了一个专栏《话说梁志刚》,在部队尤其是新闻报道队伍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梁志刚是我区基层部队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入伍后被火热的军营生活所感染,一边和战士摸爬滚打,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新闻写作,第一年即在本报用稿12篇,以后每年在本报用稿量成直线上升,最多~年达70余篇,成为部队报道骨干队伍中的“明星”、“大腕”。开辟这一专栏,缘于一封读者来信。一天,一位写了将近半年仍没有实现见报“零”的突破的战士报道员给编辑部写来一封信,他在述说自己苦恼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的原则体现在军报中,就是我们的报纸宣传要贴近基层、贴近战士。2001年3月,军报三版开辟专栏《战士视点》,专栏创办的宗旨是:替战士说话,为战士解忧,帮战士明理,让战士发言。这个专栏已得到基层官兵的认可,受到广大战士的喜爱,战士们形象地称它是军报给他们开设的“焦点访谈”。2003年中宣部《新闻阅评》第201期说,  相似文献   

6.
某团政治处主任袭样水嘴边常挂着这样一句话:“只要是人才,我们就大胆使用”。不信!请看下面3位报道员喜遇袭主任这位“伯乐”的经历。A1995年元月、一连新战士张军刚入伍,在紧张的训练间隙地舞文弄墨地搞出了几篇“新闻稿”,老战士指点他拿去让袭主任过过目,说只要主任那儿能过关,见报保证没问题。小张果真带着他的几篇‘准作”到了袭主任办公室,袭主任很热情地接待了他。看完稿,爱主任发现,虽然稿件中新闻写作的几个要素还残缺不全,但他文字功底尚可,特别是他对新闻写作的追求更难能可贵。于是,袭主任在鼓励他的同时,心中…  相似文献   

7.
第8届新闻函授开学不久,学员吴定新随部队执行演习任务,往返3个月。第二季度他才开始读书写作。就像行军掉了队的战士,他抖擞精神加快步伐赶队。他是战士报道员。几个月下来,他憋足劲儿,一气写了70多篇新闻。除了一篇152个字的短新闻在《人民前线》见了报以外,其余的大量习作,大都“泥牛入海”无消息。习作变成了铅字,按说应当高兴。可是,吴定新兴奋不起来。他不满足,不气馁,不服输。8月初,他整理了19篇消息、8篇通讯、2篇言论,寄给教务处。目的并不是企图通过函授中心传递稿件“曲线见报”。正像他在来信中说的那样,“我的愿…  相似文献   

8.
函授之页     
《军事记者》2004,(2):66-66
函授学员生活为参加军报新闻函授的新战士开绿灯本刊讯许军报道:连日来,南疆军区某部新兵营新兵报名参加军报第14期新闻函授学习的热情一浪高于一浪。这是该部鼓励新战士走新闻成才之路,为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的新战士一路开绿灯带来的效果。该部十分重视新闻报道工作,每年都是南疆军区的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为营造群众性写稿氛围,使新闻报道工作后继有人,保持新闻报道工作的优势地位,他们狠抓了新战士的新闻函授学习工作,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新战士报名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学习。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14期学员招生简章一到,他们就复印下…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周柱文是战士报道员,有人说周柱文是战士作家,我们认为这些都不是对他的最好概括,他是文学新闻“两栖作者”。周柱文,北京军区后勤某分部独立汽车营的战士报道员,入伍7年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战友报》和《昆仑》等全国性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各类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近千篇,连续6年被军区后勤部和分部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并因此荣立三等功。当有些战士报道员在为基层单位小,新闻报道素材少,感到自己身边没有什么新闻可写而成天叫苦不迭的时候,我们却寻着周柱文成功的足迹,找到了答案:只要敢于拼搏,就会有所成功…  相似文献   

10.
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文化战线上的勇猛战士、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并用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最后因言论“获罪”牺牲在北洋军阀的屠刀之下,为新闻事业贡献了宝贵生命。在舆论界他享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盛誉;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  相似文献   

11.
李明在政治处当主任的时间正好与“抗战”的时间相吻合,他自称是基层新闻队伍里的“老班长”。经他发现共培养出来的新闻人才,有的成了他的“上司”,有的成了地方报社的记者,有的成了政府机关部门的“要员”,可他仍然还是八年前的他,继续干着政治处主任这一团里的“新闻长官”。在战士报道员中,小李是最有出息的,3年来,经李主任的精心调教和自己的奋蹄扬鞭,已在军区小报上小有名气不说,时而还能登登《解放军报》大雅之堂。可时光在萨,岁月似乎太匆匆,眼看小李就该退伍回贵州老家了,让这样的“小星星”走了,太可惜了,应帮他…  相似文献   

12.
在基层单位,搞报道除了新闻干事,剩下的基本上就是战士报道员了。这些人,我们通常称之为“兵记者”。他们凭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利用业余时间采写新闻稿件。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大多是一些身边的“活鱼”,朴实得像掉在坑上的灰尘;不用长篇大论,却足以让人感到真实、可亲、可信。他们不能像新闻干事那样,可到处去采访;也不能像摄影记者那样,整天手中不离相机。他们白天要进行正常的训练、操课、检验,只有等到晚上或者节假日,战友们都休息了,他才开始了“爬格子”。因为,他们是“兵记者”。爬格子辛苦不说,就怕遭到不理解。虽…  相似文献   

13.
赵雷 《军事记者》2006,(11):66-66
我入伍后不久,被吸收进了通讯员队伍。然而,新闻写作这条路并不好走,我甚至不知从哪儿下手。两个月过去了,我连一篇“本报讯”都没发出来。我有些心浮气躁,向一位老通讯员请教。他没有直接告诉我如何写新闻,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年冬季新兵分到了连队。有一天,班长让每个人交一篇初入军营的感想。有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战士对班长说:“不会写。”班长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行。”于是这名战士的第一篇体会只有一句话:“今天我走入了军营。”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班长对这名战士说:“能不能再添上一句话?”那位战士爽快地答应…  相似文献   

14.
在广西,业内人都熟知文衍修。作为“战士”,他是广播行业的“获奖专业户”:先后有40多篇新闻作品获广西新闻奖和广播电视系统好新闻奖、6篇新闻作品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5.
某海防团政委杨法有是位在新闻报道工作中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他对报道工作始终有副热心肠。尤其是当了领导后不仅亲自动笔写稿,还带出了一批新人、杨政委对报道员“常拉袖子提个醒”的育才精神,给报道骨干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故事一。今年新兵下连后的一天夜里,杨政委下连查铺查哨,顺便叫上了新闻干事,在七班宿舍,杨政委用手电筒仔细一照,转身就问身边的新闻干事:“发现线索了没有?”新闻干事有些文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深更半夜,哪看见“活鱼”跳?杨政委提醒说:这个连有个好传统,新战士靠墙角睡,老兵和班长睡通销和门口。别看…  相似文献   

16.
提起他,可能很多人都熟悉,熟悉他是一位痴迷于医学、新闻和歌词旋律中的青年军旅作家“医博士”从军1990年12月,在安徽省宿松卫生学校学医3年的张爱勤,像其他男儿样,带着火热的追求跨进了军营,梦想成为军营中的一位‘“白衣天使”。新兵训练结束,他分到通信连当了一名气普通通的通信兵,从医的愿望破灭了。可他坚信:“’力量在自己身上,路就在自己脚下。”张爱勤在默默地求索着,他的业余时间全部扑在医学研究上。两年后,张爱勤以一名战士的身份,参加了在北戴河召开的“全军第三届肾脏病学术交流会”(他是唯一的战士代表)。出…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没有新闻。”这是80年代中期,一位学者对刚刚开始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白润生说的。十几年过去了,当白润生数十万字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和《民族报刊研究文集》面世以后,著名新闻史学家、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评价道:“在中国新闻史学界独辟蹊径,成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大家’。”有人称白润生“在中国新闻史界第一次树起了系统化的、全面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大旗”。他在自己的那方  相似文献   

18.
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恽逸群同志,在40年代初期,曾按照我地下党的指示精神,打入口伪在上海办的新中国报社,在刀斧丛中进行艰苦的斗争。“文革”中,“四人帮”借此诬陷他是“日寇密探”,对其横加迫害。1988年,陈晓籁在《新闻记者》上著文,以其亲身经历揭开了这段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19.
铁国 《军事记者》2005,(6):67-67
初为战士报道员,常为“没有新闻可写”而写不出新闻来,这是由于新闻敏感不强、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那么,战士报道员如何尽快提高新闻采写的业务水平呢?  相似文献   

20.
驻守在老山前线的35255部队战士张礼文,今年才20岁刚出头。近年来,他先后被全国26家新闻单位聘请为“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因而被人们誉为“战士记者”。小张是1984年1月从四川省铜梁县参军入伍,来到老山前线的。在前线,经常有新闻发生,有战斗的捷报,有干部、战士的英雄壮举,有后方亲人拥军支前的动人事迹。这一切,无时不在激动着张礼文的心。还在中学读书时就想将来长大了要当一名新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