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缉熙,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34年生于江苏宜兴县。195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徐缉熙长期从事文艺学、马列文论、美学和《红楼梦》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开设“文学概论”、“红楼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学”、“中国古代美学”、“马列文论研  相似文献   

2.
文艺学研究正面临着文化研究发起的诸多挑战。围绕着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的关系、文学经典化问题、“读图时代”文学的命运等学术热点问题,文艺学界展开了深入的论争;与此同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与现代性的探讨等方面,也取得了稳步进展。文艺学研究正处于一个转型或新变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原本相对沉寂的文艺学系列课程如《文学概论》、《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文学批评》等课程教学研究开始持续升温,一些从教学理念到内容和体例安排均有别于目前通行教材的新教科书陆续出版。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的文艺学系列课程教学危机重重,似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那么,当前文艺学系列课程教学的症结究竟何在?不尽人意的文艺学系列课程教学会给文艺学的学科建设带来何种影响?怎样才能走出文艺学系列课程教学的困境?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一个关心文艺学学科建设的人都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最早由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开创,近三十年来文艺学家在这个领域里声音日渐响亮,与古代文学专家的研究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文艺学家力图通过对古代文论的阐释,揭示文学艺术的一般规律,为建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寻求思想资源。文艺学家研究古代文论,应力戒脱离古人的文本和语境,强人证己,力戒比附西方文论,游谈无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不应停留在词语和口号,关键是从当代的文学实际出发,以解释、解决文学发展中的问题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常说“理论”是灰色的而“文学”之树常青,那么“文学理论”是什么颜色?毋庸讳言,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大学课堂,理论与文学阅读经验为敌、批评与批评对象脱节、文学与文学性绝缘……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同时走入“灰色”困境。就文学理论的教学而言,我们传授给学生的“理论”并不能有效地解释当下复杂多变的文学现象,而这种“传授”本身又晦涩枯寂得足以让学生逃之夭夭。我是教古代文论的,中国古代文论其实是一棵巨大的长青之树:从先秦的对话体到两汉的史传体,从六朝的骈赋体到唐代的诗体,从宋元诗话到明清小说评点……古代文论始终是诗意盎然,始终张扬着自己的文学性诉求。因此,这组笔谈中拙文的“依经立论”是要承续古代文论诗性言说的传统,而“借石攻玉”则是借鉴异域文论的视界和方法而实现本土文论教学的文学性诉求。冯黎明教授的《文学史:文学性故事》犀利地指出历史理性化给文学研究所带来的弊病,从而提倡一种故事化的文学史,让文学史的教学回到文学性诞生时的语境之中。文学性诉求并不排斥逻辑性思考,因而唐铁惠教授的《文学理论教学中辩证法原则的运用》,主张用辩证法解析文学本质的二重性,用辩证法说明文学文本构成的双重取向;而李松博士《诗性与理性的融合,人格与...  相似文献   

6.
文艺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科学的文艺学与文学的文艺学之分。但从整个文艺学的知识构成来看,它一方面不可能成为达到完全认识“文学”的科学;另一方面还导致知识与文学创造能力的分离,因此文艺学不能成为“学”,而应通过“审美意象”的体悟,获得文学的本体存在─—诗性。体悟文学(不是学文学)是获得诗性、拥有文学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问题意识"是对学习对象进行探寻、质疑、研究的心理习惯。以"问题意识"组织教学,可以超越原有以"教科书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适合于以文论文本导读为主要方式的古代文论教学。实施"问题意识"教学的基本策略就是"向古人提问",即从文学观念或文学发展史角度,依据文论文本所涉及的问题域,追索古代文论文本涉及怎样的问题,而今人对同样的问题又是如何界定和阐述的。这样就起到了一种古今对话融通的作用,有利于将古代文论知识融会到学生总体文学观念和知识体系中。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文学本性问题一直成为争论焦点之一,凸显出其作为文艺学基本观念在当代文论建构中的重要性。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是文艺学理论研究的基点,科学化的文学本性界定可以澄清误区,有利于推进文艺学理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艺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科学的文艺学与文学的文艺学之分。但从整个文艺学的知识构成来看,它一方面不可能成为达到完全认识“文学”的科学;另一方面还导致知识与文学创造能力的分离,因此文艺学不能成为“学”,而应通过“审美意象”的体悟,茨得文学的本体存在——诗性。体悟文学(不是学文学)是茨得诗性、拥有文学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前文化研究的兴起,文艺学学科逐渐呈现出边界扩张和学科泛化的倾向。文艺学学科以一系列“解经典”的越界命题来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如文化研究、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学的终结、边界的位移,文艺学的知识重建等命题。这些问题的讨论使文艺学的知识建构体现出“消解边界,解构经典”的特点,同时也使文艺学学科的发展呈现出学科泛化的趋势。对边界的消解以及对经典的解构,使文艺学学科发展呈现出“文化社会学”的新转向,它为文艺学学科新问题域的开拓与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维度。  相似文献   

11.
李 :程老师 ,您好 !首先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是文艺学研究的专家 ,而现在一些中学语文教育工作并不大重视文艺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和传授 ,认为那是浪费时间。您认为文艺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它对于语文教学有什么重要性 ?程 :我们知道 ,文艺学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就是文学 ,即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 ,要对这些现象和作家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论概括。这些文艺学应该包括三个层面 :文学基本理论、文学基本知识和文学基本技能训练。这就是说 ,教师不仅要从宏观的角度入手懂得和教给学生文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如形象、典型等概念 ,更要…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文艺学研究中学科性质问题的讨论 ,本文从历史溯源入手 ,梳理并分析了“文艺”作为概念在中国传统文论中的生成样态和时代内涵 ,论证了中国文艺学在语源、史体因革和审美心态等方面的历史依据 ,从而得出“文艺”概念的古今意义承传以及传统文艺学史的上限等结论 ,使传统文艺学对当代文艺学研究的启示得到了一次实证化的显现  相似文献   

13.
文艺学作为一种由研究者带着前判断与文学文本展开对话而形成的知识,其属性并不具备严格的学科性和客观性.文艺学知识的对象不是纯客观的文学现象,而是超越学科知识边界且受制于个人文化心理的阅读经验,因此文艺学是一种反思性的知识体系.知识属性的反思性决定了,文艺学的教学应采用一种从阅读文学文本出发的语境化教学方法和超越学科边界的学科互涉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有太多的问题,语文教育这个话题极为沉重,语文教育不能自我封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艺学、语言学、文章学有益于教师理解文本的内涵,而教育学和心理学则帮助教师更好地处理文本,对其剪辑加工。本文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接受美学”的角度,谈谈其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并探讨实践中容易产生的误区。一、接受美学的理论要点1、文学本体论。文学以何种方式存在?文学是文学作品、读者、作者三个环节交互作用的一种活动,一个动态的流程。文学就存在这个流程中。就文学存在方式而言,惟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活动,并…  相似文献   

15.
围绕着文学是否存在着一个“固有本质”或一些“普遍规律”等问题,当代文论产生了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论争。反本质主义认为,当代文学研究中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文艺学的发展,文艺学不应该再将精力集中在寻找一个虚幻的本质上,而应该根据文学在当代和历史中的功能进行阐释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反本质主义强调回到历史语境,文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得到重视。日常生活如何进入文学、文学如何取舍日常生活,又包含了技巧、形式、意识与无意识、审美与意识形态等诸种因素的合力,这就对文学研究提出了双重要求:既要聚焦文本批评,也要将阐释本身历史化。  相似文献   

16.
“教学生成”概念的内涵,可从两方面来考察和理解。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它是相对于“静态预设”而言的,“生成性”是对“预设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它是相对于“被动接受”而言的,“生成性”是对“接受性”的一种超越和发展。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主动解释,生成个人的意义或自己的理解,同时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重组或改造而获得生长的过程。从教学生成的视角来观察和审视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发现当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假性生成、缚式生成、低效生成和浅层生成。  相似文献   

17.
2008年4月24至26日,“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与文艺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召开。本次会议由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审美人类学研究中心和《东方丛刊》编辑部协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大会就“中国文论的传统与当代意义”、“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关系”、“中国文论的特色”、“中国当代文学实践与审美经验”、“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与文学理论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和英美新批评在中西文论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们对文学规律的挖掘是比较诗学研究理应重视的问题之一。“新批评”是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它对文本形式的关注使之区别干西方传统文论,而这种对传统文论的叛离提醒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学性”上。《文心雕龙》中的文学观念远比新批评丰富,但就探讨文学性而言,双方看法实有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文学研究中存在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建构主义等三种不同的文艺学知识建构方式。文艺学知识建构的本质主义体现在文艺学教材、文学批评实践等方面,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本质主义表现在重建非经典化知识、建构文艺学知识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方面,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建构主义指涉文艺学知识“场域”、“关系主义”等。文艺学知识建构中多元思维应该形成一种自由和谐的关系,时刻保持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加强文艺学知识建构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论经历了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的文艺学、改革开放后的文学理论三个总名的演进。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主要来自英语世界的文学批评,但在现实中又有三种模式:英语文论模式、中国古代模式、苏俄文论模式。1949年前的文艺学,虽然其名来自汉语文化圈对德国文学科学的汉译,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主要来自苏联的文学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学有三个阶段的演进:20世纪50年代以苏联模式为主,60年代开始加上中国内容的转型,改革开放后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革新。但改革开放后主要与英语文论互动,产生了文学理论这一新词新义,与同时存在的文艺学和文学概论进行总名的竞争,各显风采。以2010年为标志,文学理论作为文论的总名基本获得共识,其意义不但要从中国文论自身的演进,更要从中国文论与世界文论的互动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