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舞蹈作品需要体现意境美,其实现途径为:在虚实结合中塑造意境美,运用艺术手段展示意境美,通过舞台艺术营造意境美。只有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灌注在舞蹈中,把“形”与“神”、“情”与“景”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创造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刘伟 《华章》2007,(4):128-128
美的意境需要眼光独到,善于把握时代的脉络,抓住一般人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筛选,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加以提炼升华,于是栩栩如生的形象力,使观众有着身临其境之感.舞蹈的意境创造要达到这种境界,作品才易于被观众所接受和欢迎.  相似文献   

3.
舞蹈是用人体动作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而人的内心世界如同人的指纹一样,没有两个人是相同的。中国的舞蹈讲究意境的创造,必须把握住舞台空间和时间的每一瞬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出情、意、形三者的统一。理解高职艺术教学中的舞蹈内涵,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综合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维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山水诗中融入了他自己感受到的禅趣与参悟,以清净空灵、自然脱俗的的艺术风格,创造出一种审美意境。王维的山水诗体现了诗人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的统一,达到了意境中的"有我"与"无我"之美。他的山水诗同样又体现了动态的诗情与静态的画意的统一,呈现了"诗中有画"的意境之美。虚实相生这一创作特点的使用,使得王维的山水诗又将意境美融合于象内之境与象外之境的统一之中。  相似文献   

5.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通过对自然或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然后用精练的形式和技巧,集中反映鲜明的人物和故事,表现人的生活,传递人的情感,体现人的精神,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舞蹈的情感是细腻的,所创造出来的意境亦是独特的,本文就是从舞蹈的本质出发来分别阐述舞蹈产生的心态意境、生态意境和情态意境。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的意境创造,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对尔后的小说创伤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统观《红楼梦》的意境创造,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层次完成的,即:借虚实相生的描绘,诱导读审美再创造参与,模糊集合成实象与虚象相统一的个体意境;将多幅情境交融的艺术画面组成时间的流动线,使不同意境交融转换,形成组合意境;通过整体性统一运筹,将大大小小、情趣各的意境整合为丰富多彩而又浑然一统的整体化意境。  相似文献   

7.
意境美是客观存在于人类审美意识中的综合性美感追求,而舞蹈意境的营造就是一个情景的交融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景、情、形、象、境逐步塑造的过程,同时也是舞蹈的结构层次.我们应该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孜孜不倦的追求、探索和实践去挖掘舞蹈中的意境美,去营造舞蹈的意境美,从而使舞蹈作品的质量不断提高,推动舞蹈艺术不断向更高的层面提升.使每一个舞蹈都具备深邃而悠远的意境,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中国舞蹈意境的最高境界,让中国舞蹈艺术屹立在世界艺术之巅.  相似文献   

8.
徐娜 《考试周刊》2010,(2):51-52
意境是舞蹈的灵魂,是舞蹈的主题与核心,意境要素在舞蹈艺术中运用的高下直接关系到舞蹈作品的成败及审美价值的高低。对于舞蹈艺术来说,作品中所呈现的是对生活图景的描绘和内心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寓情于景、由景生情.情、景相互交融的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最大限度地运用意境要素的功能.创造出舞蹈环境气氛.是舞蹈艺术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范畴 ,意境对舞蹈艺术创作、舞蹈艺术鉴赏有着重要意义。舞蹈艺术鉴赏课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如何将意境“主客合一”这一艺术思维辩证法应用到舞蹈鉴赏教学中 ,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并提出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意境美是舞蹈中的灵魂和精髓,也是舞蹈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舞蹈作品中的意境应该是描绘生活景象和表达思想感情而形成的统一融合的艺术境界,它在舞蹈作品中表现为寄托着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创作思想,"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使精神内涵将外在的动作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构建了舞蹈作品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1.
作为电影艺术特有表现手段的蒙太奇与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营造有许多相似性;都要创造具有鲜明的感官性、再现性、此岸性的“象”(镜头或意象);都要通过“象”与“象”的联接组合以传达出原来单个的“象”所没有的新意-“象”外之象。都要通过“象”与“象”的联接组合手段等等。但它们在同中又有异,对它们进行交叉研究有利于促进电影和诗歌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诗歌“质朴自然”、“真”意永存的美学特质与他的创作心态息息相关。他的创作始终钟情于“意静”,且不同于文艺理论家常提到的“意境”。“意境”强调主观感情必须与客观环境结合(情景交融);而陶渊明的“意境”强调的只是其主观感受(主观心态),不着意在特定的“境”上,它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作者那份独有的心情——静。  相似文献   

13.
偏重于抒情的散文应写出意境,偏重于写人叙事的散文应写出生活情趣。这应该是我们创作和评 价散文的标准和尺度。  相似文献   

14.
全面清理晚清词家以境界评词的观念,我们可发现词境的生成及获得,须有一个多层级的超越历程:由泛化至独尊构成了词境观念的存在形式,“不离乎情,不泥乎境”是词境化生的一个基本前提,艺术的时空意识乃是词境内结构的深度焦点,层次和类别丰富了词境的审美品格,而语言的超越充实了词境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5.
马致远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元曲大家,尤其在散曲创作方面成就更高.他的散曲具有感士不遇的主题,涵虚浑化的意境和旷达清丽的艺术风格,作品数量也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论师范生儿童舞创编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师范生创编舞蹈的现状出发,阐述了提高师范生创编儿童舞的方法和途径,为改变师范生在创编儿童舞方面提出了一整套良好的措施,对师范生儿童舞创编能力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处理好舞蹈艺术中风格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始终是舞蹈理论界、教育界关注的问题。在舞蹈艺术和风格之间,舞种的分类体现了各自独特的形象内容;在舞蹈艺术与个性之间,剧目的创作给了肢体语言更为丰富的诠释。风格回炉与个性开发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二者既相互制约,此消彼长,同时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只有通过正确、恰当、适时、有计划、循序渐进的舞蹈教学,才能使风格和个性两方面有机互补的结合在一起,才会体现最终不断裂的风格与个性。  相似文献   

18.
以《论语》为蓝本,通过定性与定量的考察与分析,试图归纳其语气系统,并参照现代汉语语气系统与其比较,发现料悟语气在《论语》中没有明显的语法形式标志。  相似文献   

19.
意境说是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出现的,从唐朝诗歌的创造看,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高峰,唐诗的意境创造也是一个跨时代的超越,此时代的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在诗歌艺术上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诗歌在意境上,更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20.
美不自美 因人而彰——谈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探析柳宗元山水游记中审美主体的渗入 :一、审美视角 :表现为空间营构的平视、俯视及色彩的涂抹 ;二、审美心境 :表现为感士不遇的山水情绪 ;三、审美实践 :表现为对美的发现和创造。在历史选择中对美的生成得出了感想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