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创造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重庆市铜梁县第一实验小学龚德喜一、加强领导是开展创造教育的关键(一)机构管理正规化。根据实验的要求,首先,学校建立了激发创造教育领导小组,并邀请了县教研室、县教育科的领导和教研员加入课题研究,进行协作攻关,还特邀了重庆市教科所领...  相似文献   

2.
创造教育的实验和成果推广(四)161中学刘文明(续第4期)既然创造教育实验目标是我国教育现代化总目标的组成部分,那么,这项研究取得初步成果之后.便面临深入研究和普及推广两项任务。作为研究者和宴验者的美好愿望,是让全国中小学生都能及时分享实验成果。至于...  相似文献   

3.
“初高中学生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步增长实验研究的问题有三:第一,初中和高中哪个年段创造教育的效果更好?第二,创造能力的提高与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什么关系?第三,实现创造能力与学习能力同步增长目标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一设计与实施(一)准备阶段(1991—1992)1.设计方案首先,我们明确了问题(如前所述),确定了课题,选定了自然实验方法,也做出了消除无关变量干扰的规定,进行了前测。进而,对几个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2.培训师资培训师资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培训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以创造学为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改革国家行动计划”(简称中学JIP)第一轮实验已于1994年结束。为了深化素质教育,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探索主体-创造-发展型育人模式,北京市海淀区于1995年7月以25所学校初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开始实施中学JIP第二轮实验研究,历时四年。 一、研究的指导思想 (一)主体-创造-发展的基本内涵 主体教育思想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形成与发展的。 1.建构学生主体。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他们在学习的全过程中,能动、创…  相似文献   

5.
张兴华 《山东教育》2002,(34):12-13
从1986年泰安市实验学校开展的“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实验算起(儿童创造力开发实验研究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泰安市的创造教育实验与研究已经走过了16年的历程。要保证创造教育积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依据新形势,制定新策略。在深化创造教育的研究中,从宏观层面我们制定了四个方面的策略。一、建立科学的评价和管理机制,确保创造教育的积极发展创造教育在本质上就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其要义有四:一是全体性。创造教育的一个信念就是相信每…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科研同其他科研一样,需要讲求客观,需要以科学的精神进行研究。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语文教育科研中也出现了不少背离科研初衷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语文教育科研中的真伪赝进行一番甄别。语文教育科研中的“真”,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科研其主要特征是无论是实验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还是开发研究,都紧紧围绕着一个“真”字(即客观真实)来进行。如颜振遥先生主持的“初中语文自学辅导实验研究”课题,其课题产生于长期的语文教育实践,又受到中科院心理所卢仲衡教授的“初中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创造教育是运用现代创造学的原理,采用现代教育观念和手段,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发展学生创造素质的教育。推行创造教育实验是达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基于此,我校早于1997年就着手进行培养青少年创造能力的探究,在初中班实验过程中,通过认真探讨和研究,不仅思想观念与认识水平不断出现新的飞跃,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实验的基本做法作一简单介绍。(一)探讨创造活动课教学创造活动课是发展学生创造素质的主要渠道。1、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使其初步形成创造意向、创造思维、创…  相似文献   

8.
教育评价模式与发展特征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如 《江苏高教》2000,(1):71-74
一、教育评价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教育评价(educational evaluation)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对所实施的教育活动的效果及其活动本身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的形成与发展同一定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紧密联系,至今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一)测验运动:教育评价的“序曲”。谱写和奏响教育评价“序曲”的是美国早期的考试制度和测验运动。美国的教育测验之所以会在20年代形成一种运动,除了针对传统考试的弊端外,还有其客观的历史背景,即三种研究思潮的影响:(1)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发展;(2)英国对…  相似文献   

9.
创造教育的实验和成果推广(二)161中学刘文明(续1—2期)为下个世纪中华的崛起提供各个层次的、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包括普通岗位的人才和关键岗位的杰出人才,这个长远目标规定了进行创造教育的方法。就学校而言,有三个系统的操作方法。一、决策指挥系统操作方...  相似文献   

10.
教育负效应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主要对教育具有负效应问题作了一次初浅探计。旨在展示教育作为一种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的社会现象,在特定条件下,也有其不足和缺陷,为人们提供一幅对教育功能问题再认识的新画面。本论述了“教育”一词在今天,已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动听、教育的实验效果也已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如愿以偿,人们需要对教育这一问题重新加以深刻的思考。本还具体从以下五方面来阐述教育具有负效应:(1)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看教育负效应;(2)扩充教育不当所产生的负效应;(3)教学失当所产生的负效应;(4)考试所产生的负效应;(5)农村教育发展致使农村人才外流。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造性教育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教育,如何理解、分析教育中创造性的特质,是进行创造教育的重要问题。有专家教授通过实验构建了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三个维度,受到广泛的认可。不管怎么说,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教育史学评论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把教育史划分为客观的教育史(教育史Ⅰ)、记录的教育史(教育史Ⅱ)、教育史学科(教育史Ⅲ)、教育史学理论(教育史Ⅳ)四个层次的基础上,阐明了教育史学评论对于推动教育史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教育史评论的客观基础,提出了教育史评论的社会标准和学术标准。  相似文献   

13.
增加两块纸板实验效果更佳长阳县资丘教育组(443514)高正绪以往做《土壤的成分》演示实验“用酒精灯加热土壤”的效果总是不太理想,学生不容易观察到土壤冒烟的实验现象,今年,我对这个演示实验稍作改进,演示实验材料中增加了两块硬纸板(或纸片),使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实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我国小学自80年代中期开展创造教育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1)单独开设创造活动课或创造思维训练课这一创造教育模式对提高学生学科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效果不显著;(2)学科创造教育中训练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研究》2009,(7):72-72
全球性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机遇,通过反思,可以发现高等教育具有以下十个方面的机遇:(1)大培训的客观形势出现,能够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2)利用机制灵活优势,抢占培训制高点,创造民办高等教育繁荣契机;(3)为困难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6.
对初中应届毕业生进行实验操作考查很有必要洪湖市教育技术装备站史正光(433200)我市自1991年对五所初中应届毕业生进行实验操作考查试点,1992年扩大到各乡镇场的重点初中,1993年在全市所有初中应届毕业中全面展开,效果很好。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创造教育实验和成果推广(一)161中学刘文明编者按14年来,161中学刘文明老师从事的创造教育研究,已获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一个基本模式。“七五”期间,经专家鉴定为优秀科研成果,获北京市“七五”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为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相似文献   

18.
短讯一组     
浙江省安吉县坚持实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对全县实验教师进行系统培训,考试合格后发给实验教师上岗证书。(李志方供稿)湖南省隆回县重视高中物理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举行全县性的教学竞赛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阳锡东赵秀华供稿)湖南省醴陵市姜湾小学申报的创新教育科研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创新学习能力》被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子课题。(余进勇王娟供稿)短讯一组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人创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看作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可见,知识经济与教育,尤其是创造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依托创造教育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核心。因而未来文明的财富,将愈来愈表现为人通过创造性本质力量的发挥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支配。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人们只有具有创造精神,才能颀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潮流。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21世纪教育研究的焦点半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站在世纪之交的教育坐标上,如果冷静客观地审视一下我们的传统语课堂教学,强求统一的思维定势是何其根深蒂因。而“民族没有创造,就没有未来”(恩格斯语)的世纪黄钟大吕又是那样地震撼人心,催人奋进,如何点燃学生心中蓄积的创造星火,笔在运用蔡澄清创立的“点拨教学法”进行《芙蕖》一的教学实践中,记录了几缕探索的踪迹,以飨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