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将赋体手法用于慢词的创作,始于柳永,大成于周邦彦,后继以辛弃疾、王沂孙等,几乎贯穿 了整个慢词的发展过程。以赋为词,适应了慢词的文体特征,契合并推进了词从小令到长调,从民间歌 唱到文人创作的演变过程,奠定了慢词曲折蕴藉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2.
柳永是宋代创调、用调大家,他变小令为慢词长调,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引起了词体由外而内的革新,启迪和影响了一代词风.一方面,在柳永手中,慢词创作的艺术法则初步建立,从而为后来的慢词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柳永的慢词从整体上扩大和深化了词的内容和题材.  相似文献   

3.
<正>慢词的长篇体制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手法,这便是应运而生的"以赋为词"的铺陈手法。作为宋代第一个创作慢词的词人,柳永一改前人词的小令短制,有意用即事言情、不求兴寄的铺叙手法,使词反映更多的社会生活、更丰富的人物感情。宋代李之移首先注意到柳永这种独特的表现技巧,他指出:"耆卿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跋吴思道小词》)清代周济称赞柳永这种技法:"柳词以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句勾勒提缀,有千钧之力。"(《宋四  相似文献   

4.
论六朝小赋对柳永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前期的艳词和歌妓词多是对下层歌妓的美丽姿色、气体、高超的歌舞技艺的描写和对她们内心情感和愿望的揭示,从审美水平、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上都受了汉魏六朝小赋的沾溉。后期的羁旅行役词则从题材到创作方法都是从六朝纪行小赋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柳永将赋体学所擅长的铺叙手法引入倚声填词之中,为慢词创作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张先“以小令作法写慢词”孙维城词兴起于晚唐五代,至宋初趋于成熟。宋初词家对词的发展功莫大焉!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为其中翘楚。然而论者往往忽略张先词的历史作用,论雅词则谈晏、欧,论慢词则称柳永;对于张先,只言其“三影”名句,吉光片羽,何足名家!实...  相似文献   

6.
北宋仁宗年间,中国出现了第一个专力写作慢词的文人柳永。从此中国的词学得到了划时代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柳永生平及词作的特色分析,真实再现了柳永在中国词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位关键性的人物。他在创作主体介入和感事纪实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词人自我形象和自我感情的介入,使词真正成为表情达意的利器。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将赋体的铺叙手法运用其中,抒发浪迹天涯的漂泊心绪,增强了词的抒情性和叙事性,这些都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种文体的变革,需要从其它文体中吸收营养。词和赋虽属不同的文体,但在抒情、叙事、描写等艺术手法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词、赋之间的交融比较密切。文章以秦观慢词为例,结合秦观的赋论赋作,从慢词的风格、章法、用事炼句方面探析秦观慢词对赋法的融入以及在吸收过程中对慢词体制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论柳永现象     
柳永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长调的词人,第一位俚俗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的出现在中国学史上是一个突出而罕见的现象,可称为“柳永现象”。“柳永现象”的出现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慢词长调繁盛的时代,标志着中国学进入了通俗学与传统雅学分庭抗礼的时代,也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大为壮大、职业人开始出现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在北宋初期的词人中,张先是除柳永之外较早使用慢词长调的.他以小令作慢词,结构简单,语言清新秾丽,铺叙中亦讲求含蓄蕴藉,形成一种清幽淡远的韵味;同时张先还率先大量使用题序,拓展了慢词的内容,对慢词的体制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成为由小令向慢词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刘琏著作<自怡集>、刘璟著作<易斋稿><遇恩录>、刘廌<盘谷集><翊运录>的主要存世版本事宜略作考述.同时认为,编校整理上述四种文献并展开相关学术研究,可以为文成刘氏家族"文化世家"命题之确立提供文本素材,并使得浙南家族文化在新时期得到充分弘扬与宣传.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山水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山水文学的优良传统 ,将自然山水情感化 ,人格化 ,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 ,首创了山水文学中具有形象性、抒情性的议论方式 ,创造了一种精炼、优美、自然流畅、富有表现力、具有独特风格的散文语言 ,大大提高和丰富了山水文学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和刘禹锡都是“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来湘的迁谪文人。毛泽东看重的是他们唯物主义思想,他把柳宗元放在同屈原并列的地位,从政治思想到文学创作,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同时,他认为刘禹锡发展了柳宗元的唯物主义,并特别欣赏刘禹锡诗中表现的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4.
刘翔归来     
《英语自学》2009,(10):2-2
中国跨栏运动员刘翔在周日(9月19日)的上海黄金大奖赛中完美复出,获得亚军。刘翔在受伤13个月之后,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复出,上海体育场全场沸腾。他后来居上,和主要对手特拉梅尔几乎同时撞线。后者是柏林世界锦标赛银牌得主。  相似文献   

15.
“六义”是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中对写作文章提出的要求,其前提是为文应当“宗经”,直接目的是为了矫正当时“讹滥”的文弊.刘勰所说的“文”应该是包括文学类文体在内的各种文体,这是准确理解“六义”的前提.“六义”是刘勰在“宗经”的基础上提出的六条为文的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它的具体内容涵盖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About Liu Qian     
Do you like magic? Do you have interesting magic stories to share?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不平凡的一年,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相关的10余种专著出版、20余篇论文发表、30余则新闻报道。更为引人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刘伯温传说“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伯温还以“大明第一谋臣“的身份走进了央视《百家讲坛》,这也正式向学界宣告:“刘伯温不仅属于文成、温州,更属于全国,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中的一份宝藏。“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刘禹锡二次遭贬同赴贬所途中,在临岐分别之地衡阳各自写下了三首赠别酬唱诗,这些诗作对自我遭际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抒写了生命沉沦的悲愤和忧虑,饱含了两位贬谪诗人的宦海浮沉和人生沧桑之感,表现了两位患难与共的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相似文献   

19.
刘古愚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无论是对教学形式、内容、方法还是管理制度的改革,无不体现了其“崇实”精神.而这种“崇实”精神,正是今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要学习的.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把先秦的哲理寓言发展为社会讽刺寓言,使寓言成为一种具有独立艺术效果的文学形式,创造了一批生动的寓言形象,把我国古代的寓言文学推向了成熟阶段;柳宗元在寓言创作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源于作家良好的文学修养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同时也与其本人的文学主张和个人遭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