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赏识成功教育的模式。赏识成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学生在认识自己,解放自己,走向成功的潜意识中觉醒。具体包括“八个学会”:学会信任;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暗示;学会提醒;学会激励;学会督促。重视赏识教育的客观环境和个人的努力对个性有重塑的能动作用。 二、赏识成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成功意识。要学会观察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发现优点和长处,及时赞赏或表扬,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表现自己,让他们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激发起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水…  相似文献   

2.
一、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职高学生由于在以前很少得到老师的赏识,也不会赏识自己,因此养成了一种自卑心理,在写作中表现为弱者。写完作文,别人还没看,自己先来一个自我否定:“呀。我写的是什么呀?这怎么能拿给别人看呢?”因此,要让他们学会赏识自己,相信自己的作文最棒。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首先要教会学生敏锐地感知生活,开启作文的丰富源泉。当前,他们处于人生的花季,虽然生活相对单调紧张,但校园活动、师生交流和社会影响总在其…  相似文献   

3.
马生霞 《考试周刊》2014,(27):30-30
能在教学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所以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善于赏识,这样会让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4.
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来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的角度来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来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来看,是语言的突破。赏识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赏识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享受自信的快乐。在赏识教育的实践中,我和学生成了朋友,领略到了教育的无限趣味。  相似文献   

5.
提到赏识教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一味地夸奖、赏识。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赏识教育就是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跷起大拇指的教育;是化解孩子心结,让孩子心灵有个家的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快乐并带给别人快乐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做人中人的教育;是呼唤善良,启迪智慧的教育;是让人学会感恩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阳光、空气、水、花草、树共同构成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大自然不会因为花不如草实用、草不如树高大而冷落花草。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我们要赏识孩子,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爱写、乐写。  相似文献   

7.
王佐 《考试周刊》2013,(89):46-46
能在教学当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时刻赏识学生的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下思想包袱,学好语文。所以,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善于赏识,这样会让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8.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能在教学当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时刻赏识学生的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下思想的包袱,学好语文。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善于赏识,让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9.
赏识教育是指开发生命潜能、保护生命资源的教育;是家长、老师在享受中育人,孩子在成功中成长的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赏识教育的理论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在班级管理中又是班主任进行民主管理、全面育人的一味催化剂.班主任学会赏识学生,让学生在赏识中体验成功,就会使"我能行"这三个字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中,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寻玉辉 《中国德育》2007,2(5):80-81
赏识教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学生学会赏识他人,二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赏识。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善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  相似文献   

11.
赏识教育是指开发生命潜能、保护生命资源的教育;是家长、老师在享受中育人,孩子在成功中成长的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赏识教育的理论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在班级管理中又是班主任进行民主管理、全面育人的一味催化剂.班主任学会赏识学生,让学生在赏识中体验成功,就会使“我能行“这三个字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中,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赏识教育是指开发生命潜能、保护生命资源的教育;是家长、老师在享受中育人,孩子在成功中成长的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赏识教育的理论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在班级管理中又是班主任进行民主管理、全面育人的一味催化剂。班主任学会赏识学生,让学生在赏识中体验成功,就会使“我能行”这三个字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中,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一、留心学生的生活,学会赏识学生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这句话给了我们深深的启发。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朋友之间…  相似文献   

13.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是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让孩子“追蝴蝶”的那么一种教育境界。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转型期的今天,赏识教育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们的注意,实践证明赏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理念。对于教师说要怀着赏识的态度,真诚的用爱心去对待学生,赏识学生的每个闪光点让所有的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让他们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美好。  相似文献   

14.
李玉 《教育文汇》2005,(11):41-41
教师要多赏识学生,多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赏识,激发起自己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做到“三个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尉氏县实验小学始创于1908年,她的前身是我国著名的辛亥女杰刘青霞创办的“华英女校”。近年来,我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中,通过“赏识教育”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成长环境,努力让每一个学生从小树立“我能行”的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一、提供机遇,人人享有平等表现的机会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让每个学生在实验小学都当半年小干部”的设想,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当“中队长”或“小队长”,学会服务,学会合作,锻炼自己,展示自我,从而相信“我能行”。二、承认差异,…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实践“自我需要”顾松灿“自我需要”就是自我充分发展的需要,是生命自身的一种固有的需要,例如渴望实力、成就、自信心,渴求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期望获得充满活力与效能的心理机能;企求被人尊重,受人赏识、注重;希望最高程度地...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赏识,让学生受到赏识,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教师应学会用赏识的目光注视学生,给予学生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赏识可使好的学生变得更好,使后进生变成优秀生。总之,赏识会让教育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学会自我赏识,学会赏识他人,享受被人赏识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列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邓林勇 《海南教育》2009,(6):128-128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学会自我赏识,学会赏识他人,享受被人赏识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列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不是完善的教育。成功教育并不排斥批评,但批评要比表扬更有艺术。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