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来,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台相继推出了一批思想性很强的专题片或系列片,被人们称为政论片,如《让历史告诉未来》《时代的大潮》《河殇》等。它们不仅以丰富的事实材料、真实的历史画面、深刻的哲理分析见长,而且还以声画并茂、情景交融的严密组合,赋予视听传播媒介一种思辨力量。分解这种思辨性很强的视听传播方式,已经不是传统的新闻学、电视学和艺术理论所能胜任的,必须应用现代科学的新方法对它进行考察。电视政论片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改革,是一次深刻的大变革,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这个时代的大课题面前,年轻的电视工作者,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改革的进军呐喊助威,首先要在本体的思维逻辑和艺术构思上  相似文献   

2.
报刊是发表漫画的最佳国地,而漫画则是可以使这个国地大为增色的、今人赏心悦目的花卉。漫画有三种性能:讽刺性、谐趣性和灵活性。而这三种特性也正是新闻传播所需要的极为有效的方式。讽刺,即通常说的“挖苦、嘲笑”,是进行批评和论战的一种语言方式—…·漫画是以艺术形象来表现生活的讽刺幽默性语言,很适合于用作评论。因为它通俗易懂,逗人喜爱,具有直观的勉力,在评论上能取得比一般文字语言更强烈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还画的评论方式是用艺术形象未表现的,它既说理,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既能打通读者的思路,又能给…  相似文献   

3.
对目前所见的电视评论节目,我们常能听到一些不尽一致的议论.例如:“既然是新闻评论,就应当以说为主,有丰富的言论”;“街谈巷议不能代替评论”;“主持人必须站出来‘主持’讨论,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现在是评论弱化了、主持人淡化了”;“现在是访多谈少、访强谈弱”(“谈”即节目主持人及其“主持”的言论);①这些议论我们姑且概括为电视评论的“主持人语言决定论”.但是尽管如此,以《焦点访谈》为“代表作”的电视新闻评论,至今仍然“义无返顾”地坚持“论证过程的事件性”的表达模式,坚持走“让过程说话”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4.
目前,电视评论还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电视节目种类。它根大程度上仍依附于电视新闻,充当着开掘新闻深度与广度的一件利器。其实,电视评论的地位不应仅止于此,它有可供它发展的专属空间。而它之所以长期蜷缩于新闻的羽翼之下,一是由于它发源于时政评论,受历史的局限制约;二是出于惯性仍过分依赖于文字的逻辑和结构方式;三是由于还没有充分地、清晰地意识到镜头语言在电视评论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电视,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形式艺术,是供人“看”的东西,它最本质的语言是图像。而其它运作元素诸如文字、音乐、同期声、特技制作等,都…  相似文献   

5.
陆永林 《视听纵横》2003,24(6):11-12
《现代汉语词典》对“评论”的解释是“批评或议论”,也指“批评或议论的章”。显然,评论发端于纸质媒体,作为一种体它源于古代的论说,议论。在我国历史上从先秦诸子的论说到唐宋元明清的散体议论,都是我们的先人表达意见,辨别是非,交流思想,抒发感情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开播,电视向全社会推出一个新型的评论模式。它以纪实性现场为基础,由主持人(记者),主持电视评论,引入大众参与评说,通过平等、双向交谈,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崭新的、区别于传统评论的形式。如何看待已出现在我们荧屏上的这种新型电视评论,中国的电视评论究竟应该怎样发展呢?《焦点访谈》的成功探索说明,更新电视评论的传统观念是发展中国电视评论的前提。 对于评论的传统认识,我们可以从《辞海》中窥见一斑。《辞海》给评论下的定义是:“评论是报刊言论的总称。及时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阐明报刊编辑部的观点和主张。”“是报刊言论的一种体裁。”传  相似文献   

7.
电视评论需要研究形象逻辑思维纵观不成功的电视评论 ,不是诉诸感性煽情之极 ,就是诉诸理性逻辑痕迹明显 ,或者四平八稳既谈不上感性又谈不上理性。凡此种种 ,都只能给观众留下一些感性认识 ,并不能完全上升到理性认识。众所周知 ,电视评论是一种意见性的信息 ,这种信息只有在观众的头脑中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才能真正为观众所接受 ,所以制作和研究电视评论就要关注观众在接受电视评论时是如何到达理性思维的彼岸的。电视声画并茂的特点易于引发观众进行形象思维 ,从而对电视传播的内容很快产生感性认识 ;但由于电视线性传播的特点 ,不少的观众…  相似文献   

8.
构思采写好一篇电视评论,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选题力求典型。在电视频道、电视节目“残酷”竞争的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说,观众收视态度可用挑剔来形容。他们对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评论性节目并不一往情深。这就要使选题典型。典型选题哪里来?就必须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大胆切入社会焦点、难点,敢于针砭时弊,抓取具有震撼力的事实,使观众感兴趣,产生认同感。1997年6月15日上午,本栏目接到观众投诉,说师大附中一学生因交通事故在校门口无辜遭人殴打,致使左眼失明。我们立即预感这并不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9.
苏锐钧 《现代传播》2002,(4):126-127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随着整个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 ,电视评论因其独特的电视表现优势和以科学理性精神关注国计民生的姿态而在媒介的竞争中一枝独秀 ,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一、电视评论的价值界定什么是电视评论的评论价值呢 ?一般来说主要是指在具体的新闻事实中所蕴含的一种值得挖掘分析评价的内在品质。这种内质不是以我们个人的主观意愿确定存在与否的。它是新闻事实中的一种客观存在 ,是事物本身潜在的一种价值。在这里 ,发现是决定评论价值的“基石” ,能否发现新闻事实中的评论价值是电视评论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以发表意见为主要目的的新闻文体,是议论、说理的文章。如果说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文体是以“记事”为主,那么新闻评论就是以“记言”为主。所以,我们又把新闻评论叫做“言论”。它的主要功能是要塑造和引导社会舆论,就是通过作者对新闻事实、新闻话题的分析、议论和说理来发表意见,既反映“街谈巷议”,人民群众的呼声,又传达党和政府的主张,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可以说,评论是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一面旗帜。一、评论的起源和传统我国古代就有把“记事”与“记言”分开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27日,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比尔·盖茨说,“互联网将在五年内颠覆电视”。此话一出,立即激起国内一阵骚动。先是英文单词“Revolutionize”应该译为“颠覆”还是“变革”引发了不同意见的争论,随之,代表现有传统电视系统的既得利益者开始磨刀霍霍准备与新的视频产业认真进行搏斗,大有生死存亡大决战的架势。一般的观点均认为,视频产业前景一片光明,而传统电视只能且战且走,必须尽快找到转型出路。这种一片唱衰的声音足以让那些电视从业人员坐立不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电视系列片《中国农民》的屏幕价值张群力我国荧屏中的专题片脱胎于电视新闻中的专题报告,却兴盛于电视政论片,这就使专题片的屏幕价值在人们心目中由叙事越来越倾向于说理。《望长城》播出以后,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方兴未艾,迅速发展,很快取代了以说理见长的专题片在屏...  相似文献   

13.
电视专题片是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它是介乎新闻和电视艺术之间的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性,所以说电视专题片也需要包装。这里所说的“包装”,是在新闻成品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14.
张育仁 《新闻界》2008,(3):127-128
口播是电视评论和广播评论共有的一种传播特点,但是电视评论中的口播必须要出图像,而广播评论中的口播则是完全单一的口播。值得注意的是,电视口播评论尽管必须出播报者的图像,但有时又要插播与口播内容密切相关的图像,不可与图像评论混为一谈,对二者应予功能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体裁与电视媒介结合的产物,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电视评论正以电视的声画兼备、视听结合的优势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载体,它的性质及其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报刊没有什么质的差别。但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它在内容取向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必然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认识和把握这些个性,充分地利用这些个性,走出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文风”,已成为电视评论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电视评论应凸显的个性特点。一、适应受众的广泛性电视评论同电视新闻、电视文艺一样,可以拥有十分广泛的受众,涵盖人群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百姓,但它究竟能够拥有多少受众未必与电视的覆盖成正比,而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需求,适应受众的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所以说,适应受众的广泛性既是电视评论能否生存的保证,也是电视评论完善自己个性特征的途径。适应受众的广泛性,需要从内容到形式做多方面的努力,但根本的一环却是牢固树立面向基层受众的观念。电视连着你我他,连着千家万户,这为电视评论直接面向基层受众提供了条件,充分利用这个条件,直接与基层受众谈论他们关心的问题和事件,评论他们原始生态中的是非曲直,就能拥有报纸评论...  相似文献   

16.
张力 《新闻窗》2010,(1):68-69
新闻界的老前辈邓拓曾说过:“没有评论的报纸不是一张完整的报纸”,同样道理,电视如果没有评论也不能成其为一套完整的“电视”。近年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都加大了新闻评论的力度,以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为代表的一大批新闻评论节目一改过去新闻传播“短、平、快”的单一特色,凭借其广度、深度、厚度引领着新闻传播的新走向,而电视评论这种报道形式的生命线正是它的形象性。  相似文献   

17.
电视深度报道是近年来电视理论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其概念范畴既区别于普通新闻报道,也不同于组合式的新闻报道,而是集叙述、议论为一体,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事件真相,挖掘事物的本质;有观察、有分析、有评论,因此,常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产生相当的社会影响。目前许多台开办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及新闻性的社教专题类节目大多属于此列。电视深度报道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确定了它所独有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的趣味性体现在多方面,如题趣、语趣、事趣、形趣等等。而理趣则是其中最高层次者,这是由新闻评论的性质决定的。新闻评论是新闻性与政论性的统一,政论性即说理,是核心,是目的。而理趣正是直接体现说理趣味性的。其它方面的趣味性间接为说理服务,而理趣则直接为说理服务,可称之为新闻评论趣味性之最。把道理说得精辟、透彻、深刻、意味深长,本身就是一种趣味性(当这种“说”说得简短凝练而不是洋洋洒洒时,其趣味更浓。可见“理趣”与“简趣”有共通之处)”说理的趣味性同对政论性的要求(“正确”、“完整”等)大同小异、联系密切,只是表达不同、标准更高罢了。  相似文献   

19.
电视是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传播媒体.全方位、立体式的展现内容.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要想获得理想的宣传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魅力.使其生动活泼.把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浅显易懂.使群众易于接受,入脑入心。而要做到这一切,就要用形象的电视语言进行评论。所谓形象的电视语言.包括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  相似文献   

20.
电视外宣形象片一直以来是电视节目制作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是典型意义上的传统专题片,但又兼具形象广告的推介色彩,同时它还负载了一定的新闻宣传功能。电视外宣形象片的制作部门一般是国家或地方电视媒体,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电视制作公司甚至个人摄制完成的,因而它的播放渠道与一般电视节目有所不同:它可以在国家或地方主流媒体展播,也可以在不同的活动现场甚至更小范围内播放;它可以长时间放映也不显得过时,也可以在重要的外事场合或私人聚会场所一次性地临时安排……总之,电视外宣形象片在现阶段的中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形象展示工具,并且有越做越多越做越精之势。大到一个省、一个行业,小到一个企业、甚至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