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课改的推进,各地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如火如荼,特别是小学科学课堂的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更是满堂热闹,不亦乐乎.但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在探究学习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现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平常教学以及在听课过程中的所看、所思、所感,谈谈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2.
姚小橙 《广西教育》2010,(22):16-16
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已经被普遍应用,但是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当做每一节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与否都要小组讨论,片面地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有些课堂,少部分学生彰显才华,不想动脑思考的学生变成沉默的羔羊,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失去了小组学习“1+1大于2”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小组合作学习的“神”与“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现代教学》2005,(3):52-53
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小学课堂上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但是仔细观察下来,我们发现不少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有形无神。那么,到底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神”?“形神俱备”的合作学习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课堂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辩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各种学习方式,课堂很是热闹,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活”和“动”。但是,又有多少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展开?如果热闹的讨论不能产生思想的交锋,如果亲身体验不能给学生带来视野的拓展,那么我们如何养成创新能力,又如何逼近真理?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科学课堂需不需要纪律”的实践研究,在对四年级366名的学生问卷调查中找到了答案——科学课需要纪律,需要属于我们科学课的纪律。纪律一定要有。那么如何建构我们科学课堂的纪律?下面我将通过一年来的实践谈谈自己初浅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是基本形式。因此,在许多课堂中都能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子。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有些时候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有效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语文教师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这是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共同发展的学习模式。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追求表面热闹,只重形式,不求实质,形成了赶时髦的"花架子",陷入"合作学习"的误区。笔者认为小组要合理分配,应在课外充分活动的前提下才能确保课堂内的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7.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在课堂教学中,进入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教师往往只是把学生分成小组而已,并没有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进行指导,表面上学生讨论得非常热闹,有时却根本不是在讨论问题,而纯粹是在开展小组"会议"。那么,我们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建构更加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打造高效的美术课堂呢?  相似文献   

8.
王中 《华章》2011,(31)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成为课堂学习中的新宠.但也不难发现,现在课堂上这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又遇到了很多困惑,原因何故呢?因为这种合作又演变为形式化,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那么合作学习要注意些什么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走过场"、"炒热闹"的低效状态,这与高效课堂思想相悖。怎样改变这种状态呢?作者从灵活分好组、掌控好过程、科学的指导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侯红莉 《成才之路》2014,(21):73-73
在高效课堂下,极力倡导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讨论,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其他同学的见解,从而揭开对问题的疑惑,达到共同解惑的目的。在中学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已经普遍存在,但是在热闹的讨论之后,到底有多少学生是经过认真思考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虚心地倾听了别人的见解,又有多少学生是凑热闹、游离在外的呢?这里就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首先,在我的数学课堂中,就合作学习我发现了以下几个误区:(1)小组成员的随意性组合。高效课堂下,分组合作学习被极为广泛的采用,但是在将学生分成小组的时候,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为了讨论的方便和课堂的整齐性,一般情况下教师们都采用前后排同学组合或者是邻桌组合的方式。这样的组合是否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合作效果,我们不得而知。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对于合作的顺利进行、交流的深入开展具有很大的作用。一个好的小组要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同学,还要有思维敏捷活跃的同学、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好的同学。而且,各个小组间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别,有的组里都是好学生,而有的组里全是班里的差等生,因此,像这样的一种分组方式,很难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们每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每节课堂都是活跃的、高效的。对于大部分学生都不感兴趣的英语课来说,我们英语老师更渴望有一个同学们都乐学的课堂,那么如何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来?怎样建构高效的英语课堂?通过实践证明我认为是实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合作、竞争、互助中学习英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是我在英语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见解和做法:一、英语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1.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出一批非常优秀的小组长,能充分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更能发挥小组长检测单词、检测作业、教本组弱生的作用,从而带动本小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2.
刘华 《考试周刊》2011,(8):48-48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自新课改以来,课堂上多了学生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小组展示等热闹的场景,但热闹的背后也有该思索的东西:学生的激情、活跃不能全部替代语文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本文对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运用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及探究。  相似文献   

13.
正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具有奠基作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呢?笔者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一直探索研究这种教学模式,总结了一些经验。一、彻底改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信息,得到能力的培养,决定因素不光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条件这些因素,更重要的是课堂结构即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即课堂教学的系统结构达到优化组合.在我校轰轰轰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课题组研究同步实施的同时,发现很多教师已走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误区,一味认为新课改就是让课堂热闹,就是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一。可是长期以来在很多高中语文公开课上,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了教师必须要表演的保留节目,课堂看起来热闹了,但却并没有真正体现它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走进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情境、课件动画的展示等似乎成为一种时尚,课堂上热热闹闹,气氛活跃,这是一道华丽的景致。但这热闹的背后,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交流?情境的创设是不是真实有效的?课件动画的展示是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需?华而不实则成“浮”,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究竟应该有怎样的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学改革越来越深入的推进,课堂形式也在不断革新,小组合作学习日益受到关注。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呢?这里所指的就是以小组构建为基础,将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形成小组文化,把个体纳入到集体之中,通过小组的力量促进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呢?一、筑牢学习平台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是以小组为支撑的。所以,首先  相似文献   

18.
合作型学习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特别是从新一轮课改以来,它更成为中学课堂的一大亮点.何为"合作学习"呢?以美国的斯莱文为代表者认为:合作学习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而受到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目前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切块拼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共同学习法及小组调查法.但不管哪种合作,其中的反馈对学习的成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合作学习好多是一种形式.表面上创新,很热闹,其实教学效果也不明显,有些盲目合作.那么如何开展才能  相似文献   

19.
孙莉 《考试周刊》2010,(57):43-44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还对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作了说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谈的专制,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安静"的课堂也一下子"热闹"起来,但在这些坐位变换和热闹场面后,合作学习是否真正发挥了它的功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和团队精神.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开展起来.但是细细观察、揣摩我们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却不难发现,数学课堂上的许多“合作学习”貌似热闹,实则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使教学陷入误区.现就当前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一些现状进行反思,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