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晚清小说的新女性叙事主要有女学生、女医者和女志士三种类型.女学生主要在学堂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与传统女性相比,她们的知识结构产生了很大变化.女医者在医生-病人的二元结构中居于主动的位置,她们能看到"疾病"的根源,并主动施以疗救.女志士期望在国家危亡之际,能够像男性一样肩负起救国的责任,往往以反抗朝廷与创办实业为志业.晚清小说中的新女性叙事既是她们事迹的历史记录,也是对她们积极参与改造国家与社会的颂扬.  相似文献   

2.
晚清小说中大量涌现“美女闹革命”的情节模式,塑造女革命者形象的手法雷同,充分反映了晚清文人对“女性”与“革命”的浪漫狂想,折射出时代风潮意图解放女性身体,但又对之加以“规训”的双重价值取向.晚清小说恣肆的革命女性臆想将女性身体置于尖锐的国族危机中,过多强调了身体国家化的面向,而脱离了人的解放取决于个体身体自由的本义,显然离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现代解放还有很远的距离.“美女闹革命”的模式也成为20世纪革命文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3.
女性是晚清知识者们主要的“新民”对象之一。在知识者们的倡导之下,一些女性大胆地走出闺阁,去学堂学习,并使自己成为拥有现代知识结构的女学生,从而在晚清的舞台上演绎了一段令人敬佩的成长与蜕变的故事。这些女学生求学的道路并不顺利,基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她们往往需要经过更多的磨砺或某种契机的激发,才能获得思想上的启悟。她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汲取新思想,并能自觉地将其运用于实践之中,呈现出对女权思想的拥护和追求。一些更优秀的女学生能主动地肩负起救国责任,并以炽热的爱国热情,展示出可贵的牺牲精神。晚清小说中女学生形象的出现,是对古代白话小说中女性形象传统的纠正和变革,也是晚清小说的现代转变中比较重要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在他的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角色各异、性格迥然的“新女性”形象。她们倔强勇敢,意志坚定,勇于抗争,并积极寻求精神人格独立,具有新时代的叛逆精神和强烈的自我意识,顽强地努力要决定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凸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从他笔下的莫瑞尔、厄秀拉、古德伦和康妮四个“新女性”形象中,就可以分析出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女权运动,从清末兴女学、不缠足开始,起点既低,而且始终被统摄在男性主导的民族一国家宏大叙事中,作为从属的部分存在。这决定了中国女权话语的男性色彩和国家意识形态特征,也决定了清末文学女权叙事的男性想象特征。女性的缺席,女性体验的缺乏,使晚清小说的女权表达呈现着书写的真实与表现的不真实问题。对晚清女权话语与女性叙事的梳理,是理解和分析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表现的必不可少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7.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8.
晚清小说塑造了一批不同于以往作品的新女性形象,作为小说人物,这些新女性大胆果敢,不苟同于男权社会对她们的规约,有自己的见解和立场,与以往的文学家所塑造的传统女性形象迥然有别。玙姑与傅彩云分别是《老残游记》与《孽海花》中的人物,她们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无论是玙姑的才华,还是傅彩云特立独行的性格,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但在以男性作者为主体的叙述话语里,她们身上还是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作者的个人私见,这种私见受制于特殊时代所赋予作者的混合知识结构,也与封建纲常伦理的时代局限有关。  相似文献   

9.
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10.
女性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叙事出现在社会历史转型的危急时刻.颐琐的<黄绣球>作为政治小说,确也具有晚清新小说理想化、寓言化叙事的乌托邦性质.而从生态女性主义的叙事立场来看,女人和男人一样是血-水-土地-家所构成的生命圈里,自然的人,文化的人和社会的人.女性知识论立场的宇宙观和生命观的确立,预示着晚清女性对于家国同构的天人合一的社会型构,合乎女性生存利益的生态主义意味的深沉审视.黄绣球亦成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中蜕旧变新的新女性的形象原型.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普通话推广存在的问题是:民族高校对推广普通话的任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民族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方言情结严重;学生对学习和推广普通话认识不足,学习普通话动机不纯、功利性太强;课程设置与普通话推广的长期性不匹配;教学方式和教材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提出解决的对策是:进一步加大普通话推广的宣传力度:建章立制,构建普通话教学的长效机制;提高普通话教师教学水平;加大投入,完善普通话教学设备;重视普通话教材的研究开发工作;充分调动师生的热情,确保学习和训练的效果;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高校仪器设备调剂、报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我国科教仪器设备市场的特点和高校仪器设备采购中采购主体分散和后续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建立高校采购管理大平台、建立专家评标队伍和优化产品+服务采购评价体系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重点强调的高校教育新理念。本研究是基于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课程的课程特点来构建协同育人课堂,探索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良好伦理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实干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学术诚信教育,良好科研素质的培养,使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学课堂成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综合课堂。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需要引导广大教师将努力学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师德建设密切结合起来,让广大教师更加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珍爱岗位,关爱学生。  相似文献   

16.
美、刺思想是<毛诗>的重要特征之一,<诗序>在确立这一对概念的同时,强调以<诗>"谲"谏,郑玄完整地继承了这一观点.但在唐代,孔颖达则极力突出"直"谏的价值.这一变化既是唐代政治现实的反映,又对唐代的谏诤精神产生了强大而持久的影响.贞观群臣乐以直谏议政,太宗亦颇能接受,他们将<诗序>、<郑笺>所倡导的谲谏转变为直谏,这一精神在唐代中后期的政治生活中仍有广泛影响.<毛诗>的美、刺以及由此衍生的直谏思想,是整个唐代文化精神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1-甲基环丙烯在果蔬采后生理与保鲜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甲基环丙烯(1-MCP)是一种新型乙烯抑制剂,能不可逆地结合到细胞的乙烯结合位点上,有效地抑制植物对内源或外源乙烯的敏感性,在园艺商业上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1-MCP在水果、蔬菜采后与贮藏保鲜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并探讨了1-MCP在生产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中英汉隐喻的共性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Metaphor)是英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是语言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运用隐喻,能形象而概括地说明问题,使语言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其共性和差异.在此,我们将对存在的这些共性和差异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杨 《海外英语》2011,(9):225-227
Lots of studies on ellipsis are conducted from theory of Economy Principle and there are also a number of articles compared Ellipsi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n terms of its various structures.However,few people studied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 functions which are of great academic significance and translation guidance.Thus this paper will try to fill this blank through comparing functions of ellipsi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under three main categories,namely function of cohesion,information emphasis,as well as creation of sense of beauty and attempt to explore its functional recreation in translation by analyzing some famous translation instances.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通过描述主人公保罗与三位女性的情爱纠葛,展示了工业文明带给人与自然的伤害,作者在这部自传体小说中追求的是和谐的两性关系和纯净的自然世界,表达了只有灵肉合一、天人合一,才是现代文明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