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作为合传体的《海上花列传》,短短六十四回的篇幅内,时间跨度限定为九个月,展开了三十多位烟花女子的生活画面,共涉及到一百多人的完整故事片段,可贵的是,虽然很多人物的社会地位、生活角色相同,但小说中没有类型化的人物;尽管人物众多,故事复杂,却善始善终地叙述每一个故事,交代每个人物的结局;为充分展现人物性格,释放人物感情,总是将人物置于各类矛盾冲突中,并随着矛盾冲突的发展而变化,但是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始终保持一致。无庸置疑,《海上花列传》中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这一成功来自于作者为自己制定的塑造人物的“三无”标准:“无雷同”、“无矛盾”、“无挂漏”。  相似文献   

2.
《孽海花》中以语气词“哩”为标志的感叹句的大量出现与该作品带有苏州方言特色有一定关系。“哩”字句在语气上比一般语句夸张、感叹色彩重;在结构上多采用复句形式,有利于《孽海花》中人物个性特征的塑造。至今“哩”在晋语和吴语等方言中仍然很活跃,但在北京话中已经消逝。  相似文献   

3.
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和吴承恩的《西游记》为明代小说联手打造出了一代“神魔盛世”;2001年香港无线的电视剧《封神榜》让很多人记住了陈浩民版的哪吒和温碧霞版的妲己;漫画家藤崎龙的《封神演义》屡次成为漫迷们Cosplay的对象;打开因特网,随便就能搜索到一长串有关单机游戏《封神演义》的图文攻略……跨越千年之后,当我们沉醉在那段光怪陆离的神魔传说时,是否真正了解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历史真相?[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封神演义》整体艺术构思的确立及其神魔故事的形成,除得益于《武王伐纣平话》外,最为直接的素材与灵感来源是流传于宋元明三代的玄帝收魔的故事.这一故事之所以会对《封神演义》的整体艺术构思产生重要影响,首要条件是二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的契合.《封神演义》中主人公姜子牙形象的确立,哪吒、杨戬等人物形象的添加,三十六路伐西岐故事的形成,功成封神的结局及其“混合三教,以儒为本”的整体文化特征,皆与玄帝收魔故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鲁迅对“牺牲”的话题有着高度敏感和深切体认,这是鲁迅思想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他在小说中表达了“牺牲”主题,塑造了许多牺牲者的形象。在《故事新编》中,作者通过对古代神话、历史人物的重新塑造与“加工”表达了对于牺牲者命运的思考、体认:即牺牲者的被背弃、被包围。其中《补天》《奔月》《理水》《非攻》在表现这一主题上显示出递进、延续的关系,如果说前两篇表现的是牺牲者陷入被背弃、被包围的困境无法自拔的话,那么在后两篇中,鲁迅则塑造了两个力图从中挣脱出来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第二册《鸿门宴》一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画和表现可以归纳为五个“二”、五个“三”、四个“四”。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的主题是“金丹大道”--这是明清时大多数《西游记》研究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李安钢先生重提这一观点,遭到了不少学的反驳。这就是说式图通过辨析《西游记》中的“佛教”,“心学”,“游戏笔墨”等关键性问题,澄清以往学对《西游记》的误解以证明这种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历来学术界不认为《封神演义》有“圆形人物”。经过仔细查对,论者发现目前学术界对英国佛斯特“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概念的理解仍有误区,本文对此进行了纠正。在此基础上,对于《封神演义》的圆形人物进行开创性的论述,认为哪吒、通天教主、云霄娘娘是其中最主要的圆形人物。  相似文献   

9.
《孽海花》中以语气词“哩”为标志的感叹句的大量出现与该作品带有苏州方言特色有一定关系。“哩”字句在语气上比一般语句夸张、感叹色彩重;在结构上多采用复句形式,有利于《孽海花》中人物个性特征的塑造。至今“哩”在晋语和吴语等方言中仍然很活跃,但在北京话中已经消逝。  相似文献   

10.
“前世本”是指现存最早的世德堂本《西游记》借以翻刻的底本,今已遗佚;它的基本面貌可从世本和世本的陈元之《序》中推知一二。“前世本”在《西游记》演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但对它多有误解  相似文献   

11.
"A多了"和"A得多(了)"两种格式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常可以互换使用,而句子所表达的表层意思基本不变,但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两种结构在内部结构、深层语义以及语用价值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借鉴国外学者对英语"War is war"这一赘言结构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以Lakoff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为框架来分析汉语这一类似结构的生成与解读机制。分析了判断句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并指出这一结构是判断句的非典型性用法,是说话人出于特定的意图而使用的。这一结构在交际当中会产生一定的会话含义,而其会话含义的推导与理解离不开对单个名词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字学的理论对《说文解字》古文及其对应小篆进行了"四体类属"研究,这可以较全面地考察两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为当今汉字的整理和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现有对"A就A"的研究,在论述了"A就A"结构式的成分、语义和语境之后,对"A就A"这种结构的三种成分在四种语境中的具体情感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A就A"结构可由不同的成分构成,表达多种复杂的情感,并达到不同的情感效应。最后针对"A就A"这种结构式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阿Q革命问题是阿Q典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阿Q是一个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体,他具有强烈的朴素的革命的愿望,但是他同时又走向了革命的反面,阿Q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思想悲剧、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16.
对A{1,3}、A{1,4}这两类广义逆矩阵进一步讨论,得到了它们的若干代数性质,同时给出了它们在最小二乘法解和极小问题解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单片机实现A/D、D/A转换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使用8XC552单片机芯片内部A/D转换部件与PWM部件进行A/D、D/A的方法及其具有的电路结构简单、转换精度高等优点,给出了A/D、D/A转换的程序实例。  相似文献   

18.
阿毛姑娘的悲剧是其成长过程中清新、合理的欲望受到外在现实的挤压和内在情感煎熬的无处排解的生命悲剧,是身为女奴而要成长为女人的悲剧。阿毛的悲剧启示读者:当欲望不能满足的外在客观条件无法改变时,或许可以尝试另一种缓解欲望的途径,给予欲望者一种人文关怀:即了解欲望者的精神本质,体贴欲望者的生命情绪。  相似文献   

19.
介绍用数模转换器实现模数和数模转换两种功能的设计方案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不A不B”格式语意与A、B的语义、语型、词类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A不B”从古代到现代都是一种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固定格式,言简意丰,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