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项练习和一般性练习凡是参加训练的撑竿跳高运动员在二月中旬都开始进行各种身体训练和专项练习。一些辅助性练习包括基本的体操动作,如单、双杠屈伸上、手倒立,手倒立行走以及手翻,此外还有爬绳和吊环。训练开始的第一周主要是专项练习和撑竿跳高技术训练。运动员应根据自己手和肩的情况,每次限做12次撑竿跳高技术训练,做完撑竿跳高技术训练后,我们采用“插毛巾”的专项练习。做这个练习时,运动员放一条毛巾在地板上,步测起跑点,把毛巾当作插穴。运动员从起跑点向着毛巾助跑,并把撑竿插到毛巾上。这  相似文献   

2.
撑竿跳高是跳跃和体操高度结合的竞技项目,世界上很多优秀的撑竿跳高运动员都和体操有密切的关系。撑竿跳高运动员“撑体训练”是在撑竿跳高和体操这两个项目的结构特点基础上,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种边缘自由体操、边缘吊环、边缘单杠、边缘双杠的训练手段。由于所设计的“撑体训练”动作与撑竿跳高技术动作相适应,因此训练时有利于运动员体会动作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跟队训练,运用计算机田径运动员训练负荷统计软件,采集了国家田径集训队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孙蕾2004年冬训期的训练负荷数据,共记录427个训练手段,从速度、力量、体操、专项辅助练习、专项技术5个方面统计分析其完成训练负荷情况,为我国高水平女子撑竿跳高的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撑竿跳高运动员基础阶段专项体操训练的目的 撑竿跳高是田径项目中唯一与体操难度相结合的项目,他在空中腾起高度和过杆技术是整个撑竿跳高动作中最优美,也是最吸引观众的技术部分。运动员从竿上悬垂、摆体、团身、拉引、推竿到过竿,完成这些一系列动作,要求撑竿跳高运动员具备有像体操运动员的协调、灵敏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学校的教育质量要以德、智、体全面衡量。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操在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搞好体操教学,可以促进学生骨骼、肌肉、韧带、灵敏等各方面的身体素质,培养勇敢,坚毅、果断的优良品质。教材中的自由体操、舞蹈可以培养学生优美感和体型美。因此探讨大纲中体操教材的教学和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体操教材中的各套动作练习是单个动作组成,因此整套动作练习应在单个动作基本掌握的情况下进行。一般的规律是:单个动作——小联合——半套动作——整套动作。在单个动作的教学中,采用适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选材和培养中,很重视体操技能在女子撑竿跳高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汲取男子撑竿跳高训练的成功经验,对专项技能训练有系统的安排,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进入90年代以来,体操动作的难度和复杂性增加,竟争更加激烈.对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度发展力量素质不仅有助于各项目成绩的提高,也可减少慢性损伤的发生,还有利于训练和比赛的心理稳定.可见,有效的力量训练是掌握体操技术的前提与基础.一、力量训练的方式(一)力量练习与专项动作结合体操力量练习中,应尽可能采用在动作结构、肌肉用力方式、时空感觉等方面与专项技术动作比较相似或相同的动作进行训练.也就是说,要结合体操动作,特别是接近比赛的动作,进行反复练习,这除了能使用力的肌肉群一致以外,更主要的是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这种方法有利于转化为完成某一难度动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撑竿跳高节奏的意义撑竿跳高运动节奏作为撑竿跳高技术要素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提高专项技术水平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撑竿跳高技术训练和比赛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运动员由于缺乏台理的助跑和竿上节奏而导致试跳的失败,这一现象在少年运动员和初学者中更常见,其原因部分是由于过分紧张或受场地环境变化等影响,而另一些则是由于节奏概念不清或缺乏专门的节奏训练所造成。撑竿跳高与体操运动相类似,如果运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我最近和一位同行——舞蹈教师交谈所得到的启发。她谈起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训练中正式安排象并步跳接单腿前摆转体、单足趾尖旋转、趾尖旋转两周等等难度动作时,对这些舞蹈的基本功——步法和技巧的训练,体操运动员们不感兴趣.他们对蹲、起、并步跳、弹簧步的练习感到厌烦,而且认为把训练时间花在这些练习上都是不必要的.这些运动员的观点,似乎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是为了提高平常已经掌握了的技术动作,为什么还要花那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做那些无味的练习?这是一个逻辑问题。但是,从舞蹈教师的观点看,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去掌握高难度的动作。在一般体操比赛中,我们见到严重屈腿的现象,而且做并步跳时屈度更明显.在表演以屈腿单脚趾尖旋转的动作时,你可看到运动员由于弯屈不充分而影响了下一个  相似文献   

10.
正5.多元化的辅助练习是训练的基础体操跟头动作的辅助练习根据动作难度的不同有很多方法。比如在学空翻动作时经常会用到蹦床和海绵坑,这是为了使学生消除恐惧感。在学生对动作逐步建立起相应的概念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训练;又如在海绵坑里垫上一定高度的垫子,使学生能够在空翻落地时建立位置的概念。还有单杠的空  相似文献   

11.
头手倒立是初三男生体操教材内容,此项目主要是训练学生的空间平衡能力。练习时身体重心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学生在练习提臀、蹬地等一系列动作过程中,重心不易控制,容易失败,而我们平常采用的辅助性练习又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练习方法——“倒爬墙”练习法。  相似文献   

12.
一般教法指示 1.在运用教学原则和各种辅助练习与诱导性练习时,必须使女子体操运动员正确地了解练习的每一个细节,并自觉地进行学习和训练。 2.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先学整套动作中的单个动作,然后再学联合动作,同时要注意这些动作中的主要部分。 3.在教学中贯彻连贯性时,不必急于完成所有的练习。当体操运动员掌握了整个统习的单个动作和联合动作之后,必须把练习分为若干部分,并个别地完成它,同时要注意正确地从一个单个动作转到另一个单个  相似文献   

13.
学校的小体操垫长约100cm,宽50cm,中间可以对折,通常这种小垫子都是用做仰卧起坐和一些体操动作的练习。我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充分挖掘这小垫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技能迁移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在体操教学训练工作中如何运用,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论述。一、技能迁移与干扰的概念及其在体操教学训练工作中的意义。上体操训练课时,往往发现运动员想的只是如何记住所学的技术要点,而动作过程的基本姿态本身却很少需要去考虑。如果回想他们初学体操姿态时的情况却大不相同。那时要特别注意压腿和绷直脚尖,压得很吃力,有时教练员压重了还要哭鼻子,流眼泪。以后由于反复练习压腿绷脚尖,才使得腿部的动作姿态达到近乎自动化了。这种由于练习而养成近乎自动  相似文献   

15.
引言竞技体操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它是“健”与“美”的统一,体操动作中难、新、稳、美紧密相联,缺一不可,正如体操界的权威人士国际体联主席尤里·季托夫所说,当代体操正朝着艺术化、创新、腾空飞行三方面发展。这一提法,在肯定了“难、新、稳”在体操中所占的特殊地位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体操动作的艺术性和优美感。而我们的训练有时只是拼命突难度,却忽视了对动作规格化的要求和体操意识训练,这  相似文献   

16.
1984年10月16日下午,我参观了美国普渡大学游泳队训练后,走出来经过体育馆,顺便进去看看,有一个球队在训练,练习的动作极粗野。我问一位旁观的大学生:“这是不是橄榄球(美国足球)队在训练?”他笑着回答说:“不!这是篮球队。”我大为惊奇。我知道这个队在今年美国十大学比赛中(这是一个高级的业余比赛)和印第安纳  相似文献   

17.
对撑竿跳高项目特征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依据我国撑竿跳高运动员现有能力和水平,对撑竿跳高与其它田径跳跃及体操项目特征进行分析比较,认为撑竿跳高是田径跳跃和体操高度结合的竞技项目,本项目不仅反映出体能类项群的特征,而更多反映出技能类项目的本质属性。并提出借鉴技能类项群的训练理论和方法,重新规划我国撑竿跳高项目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帮助法”是体操教学与训练中常采用的手段与方法,指在练习过程中给予练习者助力、信号或放置标志物或限制物,使其更快地建立动作概念,更好地掌握、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一种手段。现代田径运动中很多技术动作象体操技术动作一样构成复杂、精细,时空方面的各因素变化多端,故在教学训练中的手段可以“求同”,田径技能的形成由泛化、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的高水平的竞技体操比赛中.我们看到体操运动员能完成很多空中的高难度动作,而更重要的是在这基础上还展示出优美的姿态,让观众欣赏到“险与优、力与美”。动作的完美性是衡量动作质量的标准,而动作质量的幅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各关节过人的柔韧素质。此外,还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基础,其中柔韧素质起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基层训练中的小运动员首要的基本功练习就是——柔韧性。  相似文献   

20.
<正> 错误动作是影响正确动作掌握的“大敌”,教师应及时发现动作错误并予以纠正,才能使学生尽快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在多年的体操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动作会出现不同的错误;同一个动作,由于个体的差异,也会出现不同的错误;即使对同一个人、同一个动作来说,动作学习的不同阶段,出现的错误也不相同。因此,要求体操教师能够掌握错误动作出现的规律,并选择合理的预防与纠正方法。 体操练习过程中,以下情况较易出现错误动作: 1.动作学习初期。由于动作不熟练,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转化的灵活性差,肌肉用力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动作处于泛化阶段,故易出现各种技术上、姿态上的错误。教师应在练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