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叶志明 《新闻记者》2005,(12):23-23
叶志明(体育部副主任):本报十运会报道主题清晰——“在文化的高度看体育、从奥运的高度看伞运”。一方面以北京奥运会的视角观察我国竞技体育实力和竞赛组织水平,另一方面在新闻竞争上立足锻炼队伍、培养年轻记者。《十运会特刊》以“试锋”为大标题,寓意双关,匠心独具。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05,(2):F002-F002
1月17日上午,由大众报业集团主办、《青年记》编辑部承办的第十一届“山东省业余记十佳”评选颁奖仪式在山东新闻大厦舜华堂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新闻通讯员和新闻爱好及山东师范大学的师生参加了此次颁奖会。  相似文献   

3.
《视听界》2006,(1)
江苏电视台体育休闲频道在十运会期间“三线作战”:首先是组织省内国内资源制作公用信号;其次是进行大量的现场直播;第三是通过新闻、栏目等多种形式向江苏的电视观众宣传、介绍十运会。就十运会电视工作的结果看,江苏台达到了和超过了以往人们认为只有中央台、北京台、广东台、上海台才能达到的水平。通过长达一年的艰苦努力和奋勇拼搏,十运会电视公用信号生产总量创下了2400小时的崭新纪录,没有遗漏一个项目,没有遗漏一块金牌,没有发生责任事故,全面达到既定目标,并且以优异的声画质量,快捷的时效性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海内外各家电视机构…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05,(6):21-21
4月21日至23日,由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省新闻工作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主办,《青年记》杂志承办,大众网、人民网传媒频道提供网络支持的“第五届记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本刊和全国近40家报刊、大专院校代表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5.
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十运会”)在江苏南京举行,这次运动会是我国第一次采用申办形式确定承办单位的综合性大型运动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对全国竞技体育水平和办赛能力的一次大检阅、大练兵、大演习。在这次十运会的宣传报道中,作为江苏省党委机关报的《新华日报》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为指向,采取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环境宣传相结合,宣传十运会与宣传江苏相结合举措,报道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发稿及时,起到了传播信息、鼓动群众、营造氛围的良好作用,为十运会的圆满成功作出了不可缺少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熊熊的圣火缓缓熄灭,心中的激情依然激荡。2005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落幕,但她带给我们的兴奋与激动依然没有褪去。在全国狼烟四起的十运新闻大战中,作为一张地市报,《连云港日报》在全国以及各省市、体育专业传媒的新闻覆盖下,主动应对同质化竞争,从满足地方读者的关注点出发,挖掘地方新闻资源,做出独具特色的十运报道,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连云港日报》获得了十运会连云港赛区先进单位,《连云港日报》十运会体育报道记者也获得了江苏省“十运会”先进个人奖。  相似文献   

7.
肖勇 《传媒观察》2006,(4):52-53
十运会尘埃落定,来自全国数以千计的专业摄影记拍摄了大量的体育照片,其中不乏令人回味的佳作。我拍摄的一幅作品《并蒂莲》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在高手云集的“尼康杯”十运会即时摄影大赛中荣幸地夺得最高奖——一等奖,这多少有些让我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8.
读杂书记     
新闻是一门学问,记应该是个学问家。做学问的人就必须看书,而记看的书则更应该是上自天,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其特点是多而杂。在各新闻单位,要求记多读书、多写读书笔记提倡了多年。这篇读书笔记,是众多《解放军报》记读书笔记中的佼佼,反映出作真读了书,真动了脑筋思考,很值得一读。本刊下期还将选登一些优秀的读书笔记。  相似文献   

9.
国际广播电视新闻中心(International Broadcast Center,简称 IBC)是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提供给各广播电视机构转播、收录制作和编辑比赛内容的场所,十运会 IBC 是十运会赛事转播的中心枢纽。十运会期间, 共有中央电视台、香港 TVB 等17家电视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2家广播媒体,共计约1200多位广播电视新闻及技术同仁在 IBC 进行十运会赛事转播和报道制作工作。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环境优美、设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从业队伍中,地市报(本不含直辖市和省级市的地市报)记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他们并不缺乏素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资源。但是对于地市报记而言,他们同样有一个苦恼,基层素材虽多,但身处一地,受地域限制,很难遇到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章。的确,相比于新华社等一些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而言,地市报记缺乏动辄能形成全国影响的大新闻素材。但缺乏并不表示没有,并不意味着地市报记不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章来。  相似文献   

11.
张锦华 《新闻知识》2005,(12):15-17
10月23日,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江苏南京落幕。作为“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十运会创下了多个全运会之最,同时负面新闻之多,也创下了历届全运会之最。从传媒的角度看,这是报道透明度的加强和舆论监督的强势登场。所以当人们在赞叹刘翔的巨星光环、东道主的金牌奇迹的同时,也在感慨媒体监督力量的空前强大。十运会期间,各大新闻媒体体育记对比赛的舆论监督引人关注,使人们在关注比赛成绩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刘虹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5,(10):54-55
记的素质是指一个记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形成的素质和能力,而记最重要的素质是新闻发现力,即发现新闻的能力。在新闻传播中常常有这样析情形,众多记一同采访,所得却不大一样,有的人捞到了“大活鱼”,有的人只得到“小虾米”,还有的人劳而无获,空手而归。究其原因,无不与记的新闻发现力有关,记新闻发现力的强弱,决定了记素质的高低,也决定着报纸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3.
会议新闻是企业报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报办报观念的更新和新闻报道改革的深入,企业报的会议报道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企业报在会议报道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记不愿写、编辑不愿发、受众不愿看会议新闻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由此看,改进会议报道仍是企业报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吴晓娟 《视听界》2001,(1):24-24
时下,电社机里记在镜头前手执话筒进行现场采访的画面多了,这是新闻改革中出现的一个十分可喜的新气象,这种新气象一出现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因为驾驭了镜头前的采访,就能捕捉到高质量,高品位的新闻,就能满足观众的视听愿望,然而,当观众朋友用心去看,用心去听时,又会发现,相当一部分记晨采访时没有明确自己的记角色,表现出混乱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5.
迟国维 《新闻三昧》2004,(11):28-29
看报看题。报纸标题首先应该告诉读你这条新闻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记编辑善于以准确和简练的语言把报道内容中最主要、最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体现在标题上,从而使读一看标题就能马上知晓报道的大致内容。标题应成为读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让读在最短的时间内知晓报道的新闻价值所在。因此,记和编辑有责任在标题上做出明显的标识,帮助读对新闻信息作出快速准确的选择。当了二十年的编辑,有了一点体会,特简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学是通过语言形象的艺术,它可以使读感同身受,其实,新闻作品也需要形象地描绘现实,新闻写作不仅要用事实“说话”,更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尤其是速写,特写和现场短新闻等体裁更应如此,介是,有不少编辑记只重视抽象枯燥的途述,不重视绘声绘色地描写,有的记在新闻中偶到有一段形象描绘,编辑常以“新闻要简炼”为名而将其删除了,看部分获奖新闻作品,甚至获大奖的新闻作,我是因为题材新颖和分量较重,其字表达则是不敢恭维的,作品虽然语句通畅,事实叙述清楚,但字干巴,可读性较差,新闻作品的社会效益就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07,(9):F0004-F0004
“第七届记论坛”,拟于2007年5月下旬在山东济南举行。本届论坛由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主办,《青年记》杂志承办,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鲁中晨报、半岛都市报、经济导报、城市信报、山东法制报、现代交通报、成长先锋、大众网等协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记,站在新闻工作的最前沿,是新闻产业的“第一道工序”。一家新闻单位所拥有的记队伍的状态如何,对一张报纸的质量影响很大。要搞好基层的宣传,需要各方努力,记队伍素质如何,记们努力的程度如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已于10月23日顺利闭幕。十运会期间,以江苏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有限公司龙头,以全省各网络中心(公司)为依托的十运会组委会广播电视部信号传输处,以通力协作、精诚团结的工作作风,出色的完成了广播电视公共信号以及单边、新闻信号的传输和保障任务。十运会期间共完成公共信号传输1188场,时间累计2400小时,单日最高并发流达23场,计73个小时,回传新闻141条。搭建了13 个场馆的单边信号传输系统,有内蒙、广东、深圳等11  相似文献   

20.
论文缩微     
《新闻前哨》2004,(8):79-79
用新闻的眼光 看新闻摄影 赵力军在《中华新闻报》上撰文说,承认新闻摄影是运用摄影手段作现场纪实的新闻报道形式,却又把它归类到造型艺术的一种摄影艺术,这种观点在新闻摄影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人在进行新闻摄影采访时,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艺术创作的手段,把新闻采访当作了艺术创作。用艺术的眼光看新闻摄影,就能将普通的生活形象转化成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这似乎是新闻摄影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