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略论体态语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态语是语言的一种,属于非言语性的语言,它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而构成的一个图象符号系统,体态语具有有声语言的伴随特征,它在信息传递中,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功能,体态语主要用于辅且有声语言交际,表达情感信息,使理性信息具体化,调节交际过程,参与礼义交往。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交际包括语言交际(有声语言)和非语言交际(无声语言)两种形式。前者主要依据文字符号系统,通过声觉表情达意;后者主要通过视觉、听觉传递信息,“它们似一对孪生兄弟”,共同形成交际的完整过程。但在特定的语境中,无声的态势语有时比有声语言更具有独特的交际功能。美国著名的人际沟通学专家凯伦.·威尔逊认为,“在人际沟通中,属于语言行为的仅占全部传播行为的7%,属于非语言行为和超语言手段的占93%。一可见,态势语同有声语言相比,显得更为广泛、含蓄而富有弹性。近些年来,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教育学…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在于交际,通过交际,传递和收集信息。有声信息的传递方式主要依靠的是听与说;无声信息的交流则主要是读与写。  相似文献   

4.
非有声语言是通过手势、表情、形体动作、行为,以及其它非语音方式或手段来表达某种意义,完成思想交流,传达感情,达到交际的工具之一.对于有声的哈萨克语来说,它是一种补充,是一种辅助性的交际工具.通常,哈萨克非有声语言可以单独使用;在有的场合,它和有声语言相互配合,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哈萨克非有声语言可以分为体态语、行为语、象征语、标志语等若干类型。哈萨克非有声语言同作为有声语言的哈萨克语一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包含着文化和历史的因素.它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5.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它主要是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在教学中创设交际情境,激发交际兴趣;“延伸”教材,拓展交际语境;结合课堂教学,采用多种训练形式;结合课外活动,进行层次训练。从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外语交际能力中辅助语言的作用伊春市教育学院闻跃森所谓辅助语言是指那些伴随着语言交际过程的辅助表达行为,在社会语言学中被称为副语言行为。副语言行为分两类:一是有声,二是无声。有声指语调的作用,如语言的轻重、继续、抑扬顿挫等;无声指说话者的表情、体态、...  相似文献   

7.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除了用语言传递信息,非语言行为同样拳足轻重。副语言通常指有声而没有固定语义的“语言”,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从声音的特征、修饰和间隔三个范畴来探讨。  相似文献   

8.
浅谈图书馆人员语言艺术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是社会交往、信息交流、表情达意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读者服务过程中“有声语言艺术”和“无声语言艺术”的运用,是图书馆服务质量好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论人体语言的交际功能与交际艺术甘玉龙所谓人体语言,就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各种人体动作。在人类交际活动中,这些人体动作也像人类的有声语言一样,传递着人类各种各样的无声信息,具有极强的交际功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据西方人体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教...  相似文献   

10.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把自己的内部语言通过一定的方式转换为外部有声语言,以达到相互交流目的的一种活动。口语交际能力具有综合能力的特点。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中要重视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相似文献   

11.
斯大林曾经指出:“有声的语言在人类历史上,是帮助人类从动物界划分出来,构成社会、发展自己的思维,组织社会的进步力量之一。”语言不仅是人类脱离野蛮与蒙昧,迈进文明王国的标志,也是人类赖以传播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语言之与人类,就好比人之与水和空气,没有语言,人类便无法生存。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主要靠有声语言即口语进行交际。文字产生以后,出现了书面语,弥补了有声语言一发即逝的缺陷,使人类信息交流的存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口语交际功能的削弱,口语的直面性、灵活性、情感性以及各种…  相似文献   

12.
论口语交际的社会功能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曾经指出:“有声的语言在人类历史上,是帮助人类从动物界划分出来,构成社会,发展自己的思维,组织社会的进步力量之一。”语言不仅是人类脱离野蛮与蒙昧,迈进文明王国的标志,也是人类赖以传播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语言之与人类,就好比人之与水和空气,没有语言,人类便无法生存。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主要靠有声语言即口语进行交际。文字产生以后,出现了书面语,弥补了有声语言一发即逝的缺陷,使人类信息交流的存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口语交际功能的削弱,口语的直面性、灵活性、情感性以及各种…  相似文献   

13.
人类借以表达思想、传达感情、沟通信息的独有手段是语言,但可作为人类交际手段的决不只是语言,还有非语言手段。实际上,交际中,人们往往混合使用了语言与非语言这两种手段。以口语交际论,一个人在讲话时,除了发出分音节的有声语言并着力追求这有声语言表达的艺术与有效外,还常常伴以有利的时间与空间选择,伴随着手势、面部表情等体态及特定的眼神等,并辅之以能传达出其个性特点的仪表装束,甚至还同时运用上其他一些有利或客观上阻碍了交际的非语言因素。拿书面交际来说,表达者也往往要用上有助于表情达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交际分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身势语属于非语言交际范畴,它是指人们在说话时使用的身体动作、姿势以及面部表情表达的情感、意义。一、身势语是一种下意识的非言语行为,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身势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这种无声的语言比有声的语言更为...  相似文献   

15.
在语言教学中,有声语言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信息的给予和反馈,交际就难以进行下去。然而,在交际中,如果讲话人和听话人没有任何动作,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交际也难以进行下去。因此,无声语言,即身势语(body Language),与有声语言,在教学中可以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准语言是文义角度的特殊语言,是在一定语境中存在的修辞活动和语言现象,也是有声语言的伴随语言。文章通过对准语言的特殊性、在语言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作用、交际中的艺术修辞力量和在文学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关键性的分析,说明准语言是人们传播信息、进行交际的一种必须媒介,它以形象而明确的对象性和目的性,表现着人对自然与自身认识的深邃思想,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思想的直接现实。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在跨化交际过程中,人际间的交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是语言交际,二是非语言交际。其中语言是人们交际的主要工具,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其交际的深度和效用是其它任何方式无法替代的。但是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无言的交际,是人们通过非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如: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位置及身体的不同移动等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态度以及标志交际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等。非语言交际是有声语言交际的补充与完善,在特定环境中,它能起到有声语言无法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口语交际课是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为任务的一种听说训练。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具体地说,口语交际能力是在交谈、演讲和论辩等口语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根据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任务,切合特定的语境,准确、得体、恰当、生动地运用连贯和标准的有声语言,  相似文献   

19.
赵淑媛 《文教资料》2010,(33):38-41
非语言交际行为和语言交际行为共同传递着交流的信息和情感。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日本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旅特性。本文剖析了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物品表现”的多种形式及其在交际中的功能,强调了在研究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从事跨文化交际的人们提供了更好的有关日本人“物品表现”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符号的载体必须具备由某种物质材料充当的表达形式。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体系,是以声音作为自己的物质外壳的。人们进行交际,说者借助发音器官发出声音将信息传递给对方,听者则凭借听觉器官接收,辨认,理解。因此,语言是以音波的物质形式将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信息进行传递,联络双方,互相交际。能否将有声语言接受,并在大脑中进行储存,是掌握语言的一项重要标志。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每个成年人每天的工作中平均约有70巩以上的时间用在言语交际上,而其中45%的时间花在听力活动上,在人类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听能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