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媒体在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时,要注意把好度,努力实现新闻舆论监督的最佳效果,坚持帮忙不添乱。所谓“度”,从哲学上来看,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反映质与量的统一。只有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本文中的“度”,是指舆论监督所报道的事情一定要准确,要讲分寸,  相似文献   

2.
作为党的耳目喉舌的报纸,要准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新闻报道在分寸上需要把握好。所谓分寸,也就是哲学上讲的“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一定的质的数量界限。报纸工作的主要环节,都有个度的问题。在稿子的写作上,有个度的问题。“过”与“不及”,都直接影响着稿子的成败得失。有家报纸发表的一篇通讯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几位农民进城办事,乘公共汽车到办事地点。该车的女乘务员态度和气,说话好听,使这些农民深受感动。汽车到了某站,该下车了,但他们舍不得下。又过了一站,他们还舍不得下……这个情节显然被作者渲染“过”了,令人觉得荒唐可笑,影响了稿子的可信性。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在宣传报道中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标题的制做上,如何概括新闻事实,也有个度的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新闻事实都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电视新闻要恰如其分地表现新闻事实的矛盾运动,电视记者必须要懂一些辩证法,要比较熟练地掌握运用辩证艺术。所谓电视新闻的辩证艺术也就是在电视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有组织、有控制地自我调节,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新闻事实量的增长或减少、质的规律性。其核心任务是:要处理好各种对立关系,使之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做到分寸得当、不绝对化,用唯物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研讨班上,丁关根同志的讲话中谈到新闻宣传把握好“度”时说:“这在新闻工作中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度’是质和量的统一,也是情和理的统一。每一条新闻报道,每一项宣传内容,几乎都有“度”的问题,诸如宣传报道的时机、分寸、力度、角度等……”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的统一,称之为“度”。所谓“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也就是保持自己存在的量的限度。“度”在世界万事万物中普遍存在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客观事物的“度”,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恰到好处”,做事情要掌握“火候”、“分寸”、“尺度”、“时机”,处理问题要“合适”、“适度”。俗话说,“过独犹不及”,过度和不及都是不正确的,都没有掌握好“分寸”、“火候”和“尺度”,都不是“恰到好处”。诸如医生开药要适度,剂量太小,不能除病;剂量太大,可能致死。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说的“有理、有利、有节”并非是外交辞令,而是一种特指。“有理”是指媒体报道不能违规操作,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依法进行报道;“有利”是指媒体的报道要从维护社会大局和公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不能图一时之快而把有损于群众利益的信息披露出去;“有节”是指媒体对一些社会敏感的问题或者局势尚不明朗的事实的报道,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把话说得太满,以致没有回旋的余地。我发现,有些媒体在报道过程中有时在无意中偏离了这些要求。  相似文献   

6.
准确把握宣传的“度”夏震霏要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准确地把握宣传的“度”。而把握宣传的“度”是门学问,这个“度”不是计算机能够计算出来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很好地领会和把握。“度”涉及分寸、力度、口径、时机等...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我们如何使稿件不失偏颇,使人愿意看、乐意听,从而产生良好宣传效果呢?主要关键就在于把握好新闻事实中的“常”和宣传报道上的“度”。所谓“常”,就是一事物(在这里指新闻事实)在客观环境中发展着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所谓“度”,就是根据“常”这一规律性的客观要求,在新闻采、编中掌握好分寸。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常”和“度”呢?我的第一个体会是:在有失偏颇、一哄而上的“大合唱”式的宣传潮流中,必须头脑冷静,从有“常”和有“度”出发,尽可能站在全局的立场上,系统地、全面地了解新闻事实所以产生的来龙去脉,并合乎逻辑地推导出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分寸?翻了一下《辞海》,即“说话或做事的适当限度”。《红楼梦》第21回里袭人对宝玉和黛玉过往太密感到不满,便抱怨道:“姐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地,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9”这里的“分寸”,就是拾的要讲限穹别计分的意思。我们这里所讲的分寸,主要是指在新闻报道中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即要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原面;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既要看到现实状况,又要看到发展趋势;既要看到局部,更要看到整体。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避免只讲一个方面忽视另…  相似文献   

9.
“好”,当然是个好词。一个人、一件事、一篇文章,能被评为“好”,不是很容易的。所以“好”字当慎用、惜用,用则正当其时,恰到好和。尤其大众传媒,更应把握分寸,准确使用,决不可随意乱说乱用,要惜“好”如金。  相似文献   

10.
所谓“分寸”,就是“界限”、“尺度”、“深浅”。批评报道是大众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党和政府运用媒体在施政工作中进行新闻舆论监督不可缺少的重要依靠力量。但是,批评报道也是把“双刃剑”,做好了,有利于改进工作,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做不好。也会添乱,也会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如何消除批评报道所容易引发的负面效应,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效果,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实行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使命,我们不但要敢于监督,而且要善于监督,讲究监督的策略和艺术,把握好分寸,使舆论监督产生最佳效果,这样才能做到批评的现象是消极的,所起的作用却是积极的。那么,怎样做好批评报道“分寸”的把握呢?  相似文献   

11.
“度”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 ,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 ,超过这个界限 ,就要引起质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一定的“度”。人类只有认识和把握了其“度” ,才能获得自由。新闻宣传也不例外。能不能认识和把握新闻宣传的“度” ,事关宣传质量、宣传效果和舆论导向。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光是该不该宣传什么的问题 ,大量的是对某一事物的宣传应该把握怎样的尺度 ,这就是所说的新闻宣传的“度”。把握它不但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 ,还要有迅速洞察事物本质 ,善于把握全局 ,准确引导舆论的能力。新闻宣传的…  相似文献   

12.
赞扬和批评是分不开的。没有批评,只有赞扬,人便难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也就难以取得更大的进步。但批评要讲究分寸,巧妙的批评不仅使对方容易接受,而且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总是无法准确把握批评的方式和话语的分寸,明明没有恶意,却让批评变成了破坏同志之间感情的“毒剑”,伤害了对方的感情。测绘班班长小张业务能力强,却不会使用电脑,每次处理文件时都要找工程科的小马帮忙,而小马每次都要说小张几句:“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用?作为一个业务骨干,综合素质太差了,要尽快学会使用电…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中“度”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注意把握好新闻宣传中的“度”。“度”就是舆论引导的艺术。大至于一个时期宣传基调、宣传重点的把握,一个战役性报道的把握,小至于新闻的采写、版面的筹划、节目的安排,都有一个宣传报道的时机、火候、分寸、角度、力度、口径的问题。总之,“度”的把握,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既要看到现实状况,又要看到发展趋势;既要看到局部,更要看到整体;注意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避免只讲一…  相似文献   

14.
每天的新闻节目应是全部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应将它们努力创办成“名牌”节目,使之真正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两个文明建设的有力工具。 新闻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生命在于真实。 在把握真实性的问题上,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个别、表面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讲新闻的真实性,要注重符合事物的本质、符合事物的整体性,在事物发展总趋势的把握上做到真实、客观。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列宁说:“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 去掌握事实,而是 片断的和随便挑 出来的,那么事实 就只能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颜瑾 《新闻窗》2007,(2):52-52
中庸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也是一种思想方法。中庸不是平庸,不是无原则。“中”,即是中正,不偏不倚,不卑不亢,是平衡,是分寸。“庸”,指低调,内敛,自律,辩证地看事物。按我之愚钝理解,就是做人做事冷静客观、恰到好处,不过也不及,关键是“度”的把握。如今构建和谐社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中正、平和地审视自己、对待他人,都中庸得恰到好处,那么这个社会也许就和谐了。  相似文献   

16.
作为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最难于把握的是什么!我以为是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度。度,是事物保持某种特定质的量的界限。早在1817年黑格尔就讲过,“举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越这尺度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如何把握度,攸关成败。  相似文献   

17.
作为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最难于把握的是什么?我以为是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度。度,是事物保持某种特定质的量的界限。早在1817年黑格尔就讲过,“举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越这尺度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如何把握度,攸关成败。  相似文献   

18.
医生要消灭的是病菌,而不是病人;舆论监督亦如此。 作为基层党报的新闻工作者,对待新闻曝光更要慎之又慎。慎重,并不是说取消或减少舆论监督,而是指恰到好处地把握曝光的时机与分寸,也就是“曝光度”。新闻曝光的分寸,增一分则过,减一分则  相似文献   

19.
现在我们报上预告新闻还真不少,如“气象预告新闻”、“体育比赛胜负的预测新闻”,以及“科学预测”等新闻。凡是预告、预测,总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十分准确,一种是误报或预告失准,因此在写这种预告新闻时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能将话讲绝、讲死,当然也不是模棱两可,至少应有一个侧重点。 其实,预告既然作为新闻,应该有十拿八稳的把握与证据,所以新闻中应增加一点科学性,以事实依据为准绳,使人感到你预告的准确程度比较大,即使万一  相似文献   

20.
张岚 《新闻世界》2014,(8):79-80
在广播电视各类节目中,新闻播报类节目要求尽量客观地将事实呈献给受众,相对来说,主持人发挥余地较其他类型节目少。但新闻播报并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这里面有停连、重音、节奏等不同播音技巧的处理,而主持人播报的感情状态更会影响受众对某条新闻乃至整档新闻节目的感受。在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情感投入是为了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让我们传递的新闻鲜活、生动、有温度,但同时又要把握好分寸不用力过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