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谦 《四川教育》2001,(12):41-41
18一夜的工作 [题旨说明] 1.第一课,是帮助学生熟悉与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从题目本身的内容来看,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概括出是"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归纳课文的内容,得出"劳苦"与"简朴"的结论,这里要着重培养概括与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二是要求细读课文,能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叙述的.  相似文献   

2.
第九册     
14鲸[题旨说明] 1.第一题,紧扣“抓住事物特点写”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提出了理解上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课文是从那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各自然段内容的理解,归纳出课文讲了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二是要在弄清讲了几个方面的特点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明白每一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出来。在组织对该题的训练中,要把训练的目的指向对学生进行理解、概括、表达能力的训练。 2.第二题,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说明中列举数字的方法,丰富学生表达的方法。练习中,可采用“画——读——议”的顺序进…  相似文献   

3.
《她是我的朋友》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新选课文。课文讲述了战争时期,孤儿阮恒为挽救同伴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教学这篇课文,要落实“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读写训练重点。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一、理清文章脉络,为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打好基础小学语文第七册先后安排了“给课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的训练内容,第八册送一步要求学生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几方面的训练内容是紧密联系、逐步加深的。也就是说归纳段意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概括保文主要…  相似文献   

4.
本课第四节是过渡段 ,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教学时 ,可抓住这一段 ,带动全篇教学。一、审题 ,找出过渡段。提问 :《伟大的友谊》主要写什么 ?你从课文中能找出一段话来概括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友谊的主要内容吗 ?然后通读全文 ,划出过渡段。二、分段 ,依靠过渡段。让学生根据过渡段所含的两个内容分成前后两个分句。讨论 :前一分句“在生活上 ,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 ,课文哪几节作了这方面的叙述 ?“在共产主义事业上 ,他们互相关怀 ,互相帮助 ,亲密地合作” ,又在哪几小节作了这方面的叙述 ?首尾两小节在文中…  相似文献   

5.
第八册第五单元一、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新出现的词语及有关句子。2.初步学会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通过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革命前辈英勇无畏、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二、单元教学构想1.本单元训练重点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在学习第16‘17两课时,要指导学生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品味,去把握各自然段的内容,分段和概括段意,进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标准答案认为题目概括了全文内容。我认为答案用公式化的空话套话代替了具体的分析与说明,不能以理服人。“雪中送炭”是个比喻词,读者看到题目,只知道是写“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一类的事情”,至于具体写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题目并没有明白标出。因此说题目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很不确切的。“雪中送炭”,即在别人急需要的时候给以帮助。文章内容是否符合这一特点,这就要求学生联系文章内容进行说明,这才是试题意图。学生所作答案联系到了文章内容中的两个要点,一是同志失去了被子急需要温暖,二是毛主席派人送来自己的被子把温暖送给了  相似文献   

7.
应将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教给学生兰州市东效学校魏明宏课文的中心思想,一般要求写出“写什么”和“为什么写”两个方面。前者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盾者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小学高年级宰元测试、期中期末试卷中一般都首要求分殷、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等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  相似文献   

8.
一、注意培养概括归纳能力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时要紧密配合这一重点。根据“读写例话”中“给课文分段,把每段的段落大意概括一下。再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这样归纳出来的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比较具体了”这一方法,可先让学生按自然段阅读课文,概括段意,然后提问: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哪几自然段讲了太阳与地球的密  相似文献   

9.
《鸟的天堂》这个题目醒目,简洁,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从分析课文题目入手来组织教学,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表达能力,是有好处的。一,初读课文时审题。这个阶段的审题很重要,可以激发求知兴趣,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释题,教师板书“天堂”,指出字典上的两种解释:①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  相似文献   

10.
一、作文教学中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 要把作文写好,必须重视学生的各种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应具备哪些基本写作能力?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题能力。即“深入地思考题意,理解题目写作范围,揭示作文题目意义的能力.”具体可从四个方面思考:一是题目要求的内容,二是题目要求的范围,三是题目要求的重点,四是题目要求的体裁,这是写作的第一步. (二)立意能力.即确立文章主题的能力.“文以意为先”,一篇文章的材料如何取舍,结构如何安排.语言如何遣用,表现手法如何选用等等,都要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加以…  相似文献   

11.
语言训练“三点式”湖北汉川县教研室王维洲1.训练知识的准确性。如课文《手》的第二部分,具体叙述了陈秉正的手与别人握手像钳子;在土里抓树皮、禾根像耙子──坚强有力。当引导学生概括“手”的特点时,学生说是“一把硬手”。很显然,用“一把硬手”来概括不准确,...  相似文献   

12.
何伦忠 《四川教育》2001,(11):38-39
14鲸 [题旨说明) 1.第一题,紧扣"抓住事物特点写"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提出了理解上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课文是从那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各自然段内容的理解,归纳出课文讲了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二是要在弄清讲了几个方面的特点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明白每一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出来.在组织对该题的训练中,要把训练的目的指向对学生进行理解、概括、表达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我在课堂教学中运出“导读法”,概括成一句话,就是由课文“三眼”引导学生“三读”.(一)抓住题眼,引导学生粗读课文.文章的题目不是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就是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教一篇课文,首先要善于帮助学生从题目的结构上确定所读课文的文体特征,掌握每篇课文的阅读要领,从而培养学生的判断力。例如,教毛泽东同志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文,我只是提示分析一下构成课题的短语结构,指出:“文化”是中心词,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对它分别加以修饰,是所要着重  相似文献   

14.
小学中年级的读写训练,应以段为重点,具体讲就是让学生理解自然段的意思,写出内容真实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片段,为篇的训练打好基础。小学语文第六册围绕这一重点,安排了两个训练项目:一是”怎么说就怎么写’;二是”把一段话写清楚”。现以《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的教学,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读中学说,说写结合。一、理清课文叙述顺序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说或写的重要途径。分析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有条理地进行叙述的方法。在学生通读《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基础上,我着巨弓慢学生理活作者的思路,明日…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第八册在阅读方面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即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能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作文训练的重点是“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一要真实,二要具体”。通过以上两个重点训练项目的系统学习,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观察与表达的能力得到提高。围绕以上训练重点,本册第一、二组教材分别安排了看图学文《小球门手》、《颐  相似文献   

16.
正能够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教材的特点,注重方法的指导,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一、课题扩充,把握主要内容透过题目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提供一定的帮助。以中高段语文为例,不少文本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如《李时珍夜宿古寺》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作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样,就得注重作文前的“孕作”。所谓“孕作”,就是作文前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体验生活,培养写作兴趣,为作文做好充分准备。一般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熟悉题目,理解题意。 作文前可以提前一周把题目或作文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思考理解题意并展开讨论。弄清作文题目有几个方面的要求;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文章的中心思想怎样确定;哪些应该是重声内容等等,为下一步的观  相似文献   

18.
《观潮》(教学设计)翟京华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2.要求学生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3.学生要结合课文理解比喻句的作用和“天下奇观”、“横贯”、“人声鼎沸”、“...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生应“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要求具有“分析综合”能力.包括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相似文献   

20.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23个生率、29个新词,继续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开始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3.练习给段落加小标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及片断。4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受到关心别人无私奉献的思想的熏陶和教育。二、本单元的教学构想1本单元内容是进行关心别人、无私奉献思想教育的,要把前八名人现代人普通人形成内容的整体。2必须以“怎样读懂一篇课文”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为基础来“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初知概括中心思想的一般格式和不同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