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音乐节奏感有助于培养儿童协作意识和技能。音乐因生活而亲切和灵动,生活因音乐而丰富和精彩。音乐和生活本来就是对话的、和谐一体的。在解决音乐节奏活动教学中,可以从感受音乐入手,结合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并表现出节奏的美、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2.
教学语言与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工具。优秀的教师应借助生动优美的语言 ,让课程的讲授犹如一支美妙的奏鸣曲 ,让学生既可以接受知识的熏陶、深刻的哲理启迪 ,还可获得艺术享受、诗意般的美感。一、教学语言应具有音乐美。也就是说 ,教学语言要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节奏是语言的脉搏 ,文章的节奏是作者写作时身心节奏的自然外观 ,并形成文势 ,传达作者言语表达时的情感状态。分析文章 ,要“披文入情”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和教师的内在情感一同产生效果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 ,享受美。教学语言具备节奏感 ,则易于在身心上同学生共…  相似文献   

3.
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没有节奏感的演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毫无艺术可言。而节奏感的形成往往是从童年开始的。如何抓住时机,对儿童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呢? 一、利用律动,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律动教学就是使学生一开始接触音乐就习惯同时从身心两方面去感受音乐,从而使学生在充满生命力的动作中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我们可以用节  相似文献   

4.
王富强 《学周刊C版》2019,(25):152-152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的节奏都具有独特性,节奏为音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节奏训练,使学生形成更出色的音乐感悟能力及表现力.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朗诵等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执教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抓住现代诗歌的四个鲜明特点组织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反复诵读,感受其音乐美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韵律上,但这首诗则主要体现在节奏上。每句的节奏可按3个节拍处理,每个节拍可作一短暂停顿。这样,诵读时节奏感就可以体现出来。我先引导学生用竖线画出每句的节拍,然后组织诵读,要求读出节奏感。本诗的节拍划分如下: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一年级新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节奏的感知程度不够理想,存在着对节奏感的缺失,以至于不能很好地表现音乐。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必须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音乐的内在美。为此,我在一年级新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乐感、节奏等方面都没有成熟的了解。乐器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培养乐感和节奏感,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在乐器种类中,打击乐器以其鲜明的节奏感广受音乐教育者推崇,因为节奏是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从打击乐器在小学低段教学中的运用出发,深入讨论运用打击乐器对于辅助低段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可以使幼儿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本文从支持性物质活动环境的创设和支持性精神活动环境的创设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创设支持性活动环境,进而使幼儿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好的开发其音乐节奏感潜质。  相似文献   

9.
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在音乐四大构成要素中:旋律、节奏、音色、和声,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根据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的名言,可以看出节奏对音乐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节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对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音乐节奏感,是学好音乐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并提出了"节奏第一"的观点。鲜明的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它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声乐、舞蹈、器乐等。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让学生掌握节奏感,一首铿锵有力的乐曲,不但可以带给学生听觉的享受,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享受中得到美  相似文献   

11.
对于音乐节奏感,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也具有 情绪性,作为其基础的是音乐表现力的知觉,因此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不能发展。”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的韵律美,引导他们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及情感。一、探索多种多样的节奏训…  相似文献   

12.
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活泼的性格,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节奏是音乐构成中的第一要素,节奏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提出了几点有效的节奏感培养途径,希望在今后的小学音乐课堂上可以促使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音乐节奏感是进行音乐欣赏与表现的重要基础,学生的节奏感越强,对音乐感知与表现的能力就越强。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音乐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节奏训练,引导学生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知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学会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与强弱。  相似文献   

14.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的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进行恒拍的训练、听觉的训练、语言节奏的训练、动作节奏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歌唱、理解和表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节奏是任何音乐艺术形式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可以说是音乐的命脉。在钢琴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节奏的训练必不可少,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是学生养成良好钢琴弹奏习惯的基础。本文从钢琴教学的角度,对学生钢琴弹奏节奏的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音乐的节奏与大自然同步,与生命活动同步,与人的感情活动同步。节奏存在于一切音乐的结构、形象、情节、语言之中,一切形象与形式的优美、和谐,都与准确、巧妙地处理节奏紧密相关。不论是简单的儿歌,还是复杂的复调音乐都离不开节奏,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我们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这里,我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节奏训练音乐是生活形象化的反映,她无不呈现着节奏美。音乐是由高低、快慢、轻重、急缓的不同音响构成的听觉节奏。学生学习节奏的特点是从生活实际中来,因而指导他们动手、动口、表演、体会是…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缺乏节奏感。而“唱游”教学所采用的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和集体舞等内容包含了丰富的节奏素材。由于唱游本身极富于情境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潜意识与审美潜能。因此利用唱游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感受节奏,接受节奏的训练,从而在快乐的氛围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8.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先详细分析了音乐节奏训练的重要性,然后从利用乐器演奏训练小学生节奏感、利用身体律动训练节奏、通过音乐创编培养节奏感等三个方面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有韵律、有节奏、有声势的艺术。音乐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一、培养学生的韵律节奏感培养学生的韵律节奏感,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对音的长短、强弱、力度及速度等产生敏锐的感觉和反应,才会有节奏感。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利...  相似文献   

20.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如唱歌、跳舞、乐器等都是如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是十分必要,也是必须训练的基本内容。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无论是唱歌还是律动都没有准确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更不能准确操作简单的打击乐。因此,有必要对此类问题的学习活动进行研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多样的在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以此来提高低段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其音乐节奏感,有利于增强学习兴趣及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