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斌 《焦作大学学报》2009,23(2):107-108
文章对Krashen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评论,重点分析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外语学得之间的关系,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学习理论应将吸收和传播结合,继承和创新并举,立足中国的国情、教情和学情,将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因地制宜地应用于我国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2.
认知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基础,为二语习得提供坚实的心理学理论依据。该文围绕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程,从发酵理论、顿悟论和认知理论等方面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理论进行简要述评,探索从“语言学习”到“语言习得”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3.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第二语言研究方面,长期以来理论语言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把语法习得研究放在优先地位,词汇的研究和教学却被忽视了。近二十年来,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二语教师也逐渐将相关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学习者语料库对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也有很大的作用。二语词汇已经从一个长时间受到忽视的领域变为第二语言习得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模因是新达尔文主义者Richard Dawkins提出的假设,用来解释人类文化进化的规律。模因与语言关系密切,学语言本身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二语习得环境中有符合模因条件的语言因子,将模因理论引入到二语习得研究中来是可行的。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第二语言信息作为语言模因进行复制和传播;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是第二语言作为模因输入(模仿复制)和输出(表达传输)的过程。因此,探讨第二语言模因的习得过程及二语模因理论的解释力可以弥补普遍语法理论在解释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语言学习者认知过程和心理过程的长期研究,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对二语习得过程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第二语言习得假设,系统地阐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二语习得的机制。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习得学得假说,监控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输入假说以及自然顺序假说。(D.Krashen 1982)本文通过以克拉申输入假设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当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现状,深入讨论该假设理论对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切实提高我国高中英语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段于兰 《海外英语》2012,(10):136+140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第二语言习得模式,即:二语习得模式。从80年代初期开始,二语习得理论研究正式全面的进入我国,为我国的外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依据。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英语作为第二种语言在中国的教育和学习中备受重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二语习得方法和理论的重要性,并熟悉英语二语习得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从方方面面揭示了二语习得的本质,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第二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的外语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二语习得的主流理论在我国外语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提高我国外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习与教学都应遵循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语言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主要从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的现状,探讨了克拉中的二语习得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孙彩光 《考试周刊》2009,(34):121-122
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中介语的研究有助于探索二语习得者语言系统的本质,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本文对中介语理论的产生根源和发展阶段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且结合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探讨了该理论对中学英语教学的作用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摘要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语言学习过程的理解,也对我国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Krashen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探讨,近一步了解习得过程及其实现的有效途径。从而挖掘二语习得理论对改革中学英语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改进英语教学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语言教学传统上采用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母语与外语这种二元方式来划分教学类型,而近年来兴起的“继承语”理论则认为继承语习得与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均不相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提出继承语教学、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的三分模式。本文从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对汉语教学的类型进行重新划分,认为华文教学就是汉语继承语教学,狭义的华文教学具有既不等同于汉语第一语言教学也不等同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提出针对汉语继承语学习者应采取相应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的进程,指出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年龄的差异、语言习得机制的差异、语言习得环境的差异、语言习得动机与需要的差异、语言习得方式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儿童母语习得理论,提出了几点关于母语自然习得应用于成人二语习得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语言迁移作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在描述语言迁移现象及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表现,从理论层面探讨语言迁移研究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的启示,从而继续加强语言迁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语言迁移是一个复杂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认知过程,它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列举分析了形态,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上语言迁移的表现形式,并指出语言迁移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Language is not just a carrier of culture, but also a part of culture.Culture has a great impact on language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Acculturation theory, which was established by Schumann in 1978, analyzes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from two aspects of social distance and psychological distance, thus providing a methodolog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guidance for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as well as a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L2 learner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LA law and create favorable external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相似文献   

16.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又一具有重大影响的语言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以《博采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为例,着重研究任务型英语教学课堂活动的三个阶段,对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蔡红 《双语学习》2007,(10M):25-26
Language is at the center of human life. This essay tries to seek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from the theory achievements of some linguists. On this basi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the effect of sub consciousness, while language learning is connected with conscious system. Thereb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语言迁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有争议的论题,它对二语习得和教学的影响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文章简要概述了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中关于语言迁移研究对二语习得研究的贡献,分别指出其理论基础和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希望借此整理外语教师在二语习得理论上的思路,为二语习得教学和学习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Dornyei外语动机三维构建理论是继Gardner的经典社会教育模式后的最有影响的第二语言习得的外语学习理论模式,葡萄牙学者Z.Dornyei以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为阵地,与Gardner进行了直接对话,并提出了自己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说。本文基于这一理论,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依据Dornyei的10项外语学习动机的宏观策略,提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师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语言习得主要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及在这过程中各个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学习者年龄及学习者性格等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探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内在规律,以便帮助人们用较科学的方法成功地习得第二语言。本文仅就Stephen Krashen的“Monitor Mode”理论和Menil Swain的“Output Hypothesis”理论及此二理论对现代英语教学及成人作为个体习得第二语言的启示做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