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你亲近过童话吗在平时,很多人听到我写童话时,几乎都会表现出怪异的神情。有的会惊讶:"什么?你竟然会写童话?你怎么也会写童话?你哪有时间去写童话?你的童话真的是你自己写的?"他们的潜台词就是我不可能会写出童话,甚至是没有时间去写。也有的听到我会写童话,他们微笑着说:"噢,怪不得,你是个童话大作家。"言外之意就是说怪不得我这么幼稚吧。但是,等我  相似文献   

2.
金庸侃读书     
2004年11月16日下午,著名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在深圳主持"读书论坛"。以下是金庸先生答读者问的部分内容:问:您通读中国古籍,认为最经典的书和词句是什么?金庸: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这一句。这是我此次演讲的真正主题,邀请方要我讲《我的武侠世界》,我说这个题目不好,这个是你们读者自己的事,你把我的书读完,我的武侠世界你不就清清楚楚了吗?  相似文献   

3.
一天,毕加索先生家里来了一名乡下小姑娘,说要跟毕加索先生学画画. 毕加索看了看乡下小姑娘,说:"你既然从乡下来到城里,你就到厨房去给我做饭好吗?我正要找个厨娘."意思是,他不想教她学画画.  相似文献   

4.
正艾华德是一位科研人员,专门研发机器人。最近,他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他感觉自己的记忆力日渐衰退。就在这时,他收到一封信。信上写道:"如果你想恢复自己的记忆力,就去德林街,找一位叫弗兰卡的先生。"于是,他立刻前往德林街。见到弗兰卡,艾华德说:"我收到一封信,信上说你可以帮我解决记忆力衰退的问题。""你真的想恢复记忆力吗?""当然!"艾华德认真地说。弗兰卡叹了口气,接着,他把艾华德带到了他的书房,从书桌里拿出了一把手枪,说:"你要恢复记忆力,就必须开枪杀了我。""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没有。不过你不用担心,我已经写好一份遗书,表明我是自杀而亡的。"艾华德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他  相似文献   

5.
<正>我问自己所教的五年级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读后感吗?"学生的回答直截了当:"读后感就是你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写下的理解与感受。"学生的回答令我兴奋,因为我对读后感的理解跟他们近乎一致。可当我再问他们:"你们能写出一篇篇好的读后感吗?"孩子们却不作声了。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同学们,你们也不用畏惧。汪老师在琢磨如何教自己的学生写"读后感"后,  相似文献   

6.
一天,毕加索先生家里来了一个乡下小姑娘,说要跟毕加索先生学画画。毕加索先生看了看乡下小姑娘,说:"你既然从乡下来到城里,就到厨房去给我做饭好吗?我正要找个厨娘。"意思是,他不想教女孩子学画画。  相似文献   

7.
我教中学历史课已经四十多年了,有时有人问我:"你教课多年,教材想必很熟悉,还用备课吗?"我总是回答说:"要备课,还要更好的备课,不备课我是不敢上台的."这是我的心里话.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我教历史课多年,越教越感到自己的不足.每当我见到青年学生时,总想到他们代表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现代化的实现者,这就更加强了我的责任感,促使我去勤奋学习,认真备课.我是怎样备课的呢?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7月18日晴暑假的一天,我在写作业,妈妈在一旁无忧无虑地看电视。我想:当妈妈真快乐。脑子忽然闪出了一个念头——和妈妈换角色。我刚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妈妈就笑着说:"好啊!但是作业你自己写。"我开心地说:"YES!"现在我就是"妈妈"了,我大声说:"我的好女儿,去把房间扫好。"妈妈极不情愿地说:"为什么要我去扫?"我生气地说:"你现在就不听妈妈的话了?"妈妈说:"好,好,我去扫地,但我肚子饿了,你得把饭烧好。"我想:这是在报复吗?明知我不会烧饭,还要我去烧。"快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条毛毛虫,我的皮肤是绿色的,经常在地上慢慢地爬.有一天正爬着的时候,我看见了一只蟋蟀,它在弹琴.我爬到它身边仔细地听了听,对蟋蟀说:"你能教我唱歌吗?"蟋蟀说:"你看看你都丑成什么样了,去去去!"我只好伤心地走了.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者,盖在于引导、启发."这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起到引导启发学生的作用,而不是发表演说进行满堂灌.传统教学中已形成了"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固定模式.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势必成为被这种模式压缩成的一个个"机械应试者",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把自己视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  相似文献   

11.
一 作文教学教什么?传统观点认为作文能力来自阅读,是多读书的自然结果.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经验格言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巴金回忆说,自己从熟读<古文观止>中,"慢慢地摸到了文章的调子".周作人说"作文还用教吗?你只要选择30至50篇优秀的古文,让他去背,他背熟了,自然就会写了".传统主张读写结合,要想会作文,就要读范文,通过阅读典范文章,从中汲取思想情感营养,感悟文章写作方法,进而转化为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行动的教诲     
李鸿 《课外阅读》2007,(2):38-38
那年,季羡林先生已经83岁高龄了。我们漫步在北大的一条石径上,他问我:“你的关于苏慕遮的文章写完了吗?”我尴尬得语塞了。季羡林先生宽厚地说:“这条小路通向我的办公室。我在家里的书桌上写《我的小山》。写累了,就出来沿着这条石径去办公室。在那儿的书桌上,我写关于糖的传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海狸先生,他觉得自己的牙齿又白又尖,就来到小白兔家里,对小白兔说:"小兔子,把你的木头借我用一用,行吗?我的牙齿痒得很,我想借来磨磨牙。"小白兔拿出一根木头说:"难道你要把这根木头咬断吗?"海狸先生说:"对,没错。"小兔子说:"我不信,你就不怕把牙齿弄坏吗?"海狸先生说:"笑话,你看我的。"说完,海狸拿起木头就咬起来。结果,木  相似文献   

14.
窦晶 《课外生活》2014,(3):21-23
正我说我和外星人相遇过,你信吗?我说我去过外星球,你信吗?每当我跟同学说起这件事,他们都摇头跑开,认为我精神有问题。我憋得实在难受,就跟妈妈说有一天晚上我去了外星球,妈妈说:"你是脑子有毛病还是要考验我的智商?你晚上没离开家半步,怎么会去外星球呢?"唉!我苦恼极了,他们怎么就不相信我说的话呢?实在没办法,我决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来,你们爱信不信。  相似文献   

15.
不少人认为孔乙己教写“回”字是想卖弄学问,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其一,教“回”字能显示孔乙己的学问吗?这“回”字可是咸亨酒店经常用的,孔乙已应该知道酒店的伙计都能说,也大都会写。教一个别人能说会写的字,能显示教者的学问吗?孔乙己真要显示他的学问,可以随便背一段文  相似文献   

16.
青春悄悄地走进了我的世界,我还没有准备好,接下来发生的事又让我难以置信。有的时候,我会跟镜子里的那个"我"说话。"你认为你的父母真的爱你胜过爱他们自己吗?你认为你的父母什么都相信你吗?你认为你的同学、朋友他们背后没有说你吗?你……"镜子里的"我"说。我说:"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你给我闭嘴……"我用拳头把镜子中的自己打碎,我慌了。  相似文献   

17.
记得那次我去怀宁石牌中心小学送教,带去的是《轻松学写儿童诗》一课。当时,很多老师担心,农村孩子没有怎么接触过童诗,更别说写诗了。果然教学一开始,学生们都很胆怯,整个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我知道,课堂遭遇冷场了。我对自己说:"不急,慢慢来!""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有触动过你的一瞬间,有让你难忘的发现,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体验吗?"我把热切的目光投向了学生,可是,他们依然沉默着。  相似文献   

18.
裤子作文     
毛老师是我们班主任,也教我们语文。他非常有趣,说自己是一个两面派。什么两面派呢?就是叫我们,如果写交给老师看的作文,写考试的作文,那么要按照老师上课教的要求写;如果是自己写作文,写了不交的,那么就按照自己的愿望写,想写成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他问我们明白这个意思了吗?我们都说明白了。不过汪小中举手了,“那么我们自己写的不要交的作文可以交给你看吗?”毛老师说:“如果你愿意交给我看,那么当然可以交给我看。”汪小中仍旧有问题,“那么你是说我写得好,还是说我写得不好呢?”我们被弄糊涂了,他写的作文毛老师还没有看见,那么毛老师…  相似文献   

19.
作为学生,基本上每天都要写作业,但有的学生很讨厌写作业,他们把写作业当作了一种负担、当作一个任务很不情愿地去完成,而有的学生却很主动、很愿意写作业,他们把写作业当作了一种乐趣,他们会给自己每次写完数学作业的心情签上"高兴、快乐"等几个字. 记得以前常常有家长说:"我在家给孩子买了练习资料,但每次我都要提醒他写.他还和我讨价还价,很不情愿地写.老师,你帮我想想办法让孩子主动写作业吧……"听到家长们无奈的声音,我也在思考,也想让我的学生快乐地学习,让他们爱学数学.正好有一次,我们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于是,我就说今天晚上的数学作业由你们自己来留,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给自己留作业"这八个字.第二天早上,上课时,我随口问了一句,你们昨天晚上写作业了吗?其实,我当时没抱什么希望,可是有一阵强烈的声音告诉我说"写了"!有一大片学生举起了手,手里还挥动着昨晚写的内容.我很感动,也很激动,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去北京参加民进中央举办的经验交流会。我们下榻在劳动大厦。凑巧的是,叶圣陶先生的长子、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的叶至善先生和我住在同一个楼面上。一天,晚饭过后,我邀请叶至善先生到我房间小坐片刻。“三句话不离本行”,闲谈时,我请他介绍小时候叶老是怎样教授他作文的。他带着浓重的苏州口音说:“不教的。”我感到好生奇怪,叶老是个作家、编辑,又是个教育家,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怎么可能“不教”自己的孩子作文呢?叶至善先生见我有些疑惑,说:“你是搞作文教学的,我说给你听,我父亲这么做到底是算‘教’还是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