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现代社会的卖官买官,那是掌握一定权力的官员收受贿赂,而给行贿者任命官职的腐败行为。然而,这毕竟是见不得人的事情。在旧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公开、明码实价卖官买官的事。那时卖官买官制度叫“捐制”,捐官者缴纳一定数额的银两后,手持买官收据就等着任职了。不过,那时卖官收入的银两,要如数上缴国库,当然也不乏中饱私囊者。“捐制”在旧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一直持续了近两千年。辽宁省档案馆收藏了一件清朝光绪年间的买官收据,不过当时不叫买官收据而称“正实收”。由于经历了百年沧桑,这件档案看上去略显陈旧,蛋青色纸面上印刷的蓝色字迹…  相似文献   

2.
<正>正实收也称实收,是清代捐纳(捐输)制度下政府卖官买官的收据。现代社会,花钱谋官是腐败行为,见不得光。而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曾有公开、明码实价卖官买官的捐纳制度,平民或低级官员交纳一定数额的银两或粮食,可得相应的官职或头衔。捐纳制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嗣后历代封建王朝无不开办捐纳,一直持续了近两千年。清代,捐纳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与科举、荫袭、保举同为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始于顺治朝,完备于康熙、雍正、  相似文献   

3.
到菜市场买菜,一手交钱,一手拿菜;上商店购物,在付款台交了款便可取货;即使黑社会组织倒卖毒品,也需是先交清了钱再提货,不过选择的地点多在阴暗角落,选择的时间多在月黑风高夜,常常免不了出现溅血的场景。 从报端揭发的一桩桩腐败案来看,如今买官卖官已成了公开的“秘密”。买官卖官虽然也是金钱交易,但比起买菜购物贩毒品来,尚有一定的难度。买官者第一步先得摸清上司是清官还是贪官,拿上金钱能不能打通关节;第二步还需弄清当地买多大的官是多大的行情,像什么“一万两万白送了,三万四万报个到,五  相似文献   

4.
两节期间,《中国青年报》头版醒目地发表一封读者来信,题为:《节日莫成跑官买官“遮羞布”》,文章针对“逢年过节、政府换届”的“跑官买官现象的多发期”,对跑官买官者和“卖官敛财者”发出警告。多年来,对于跑官买官歪风,文件没有少禁,舆论没有少批,百姓没有少骂,法纪没有少查,怎奈仍处于“官本位”的今天,这“官”字的诱惑力实在太大,跑官又能有所收获甚至产生奇效,而客观上又没有多少切实有效的制约办法,这样,跑官买官自然会禁而难止的。只要“官选官”机制还在起重要的乃至主导的作用,那么“跑官热”恐怕还得热下去。“坚持用好的作风…  相似文献   

5.
最近,中央组织部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原副秘书长甘维仁"买官"案,河北省平山县原县委书记刘秀田"卖官"案,山西省吉县原副县长姜建仲"贿选"案发出通报。当今"买官卖官"之症蔓延,危害极大,本人为之特设专科门诊,诸君见有类似毒症者,劝其及早下药,不可耽误诊期,切记!  相似文献   

6.
提出这个问题,丝毫不意味可以为跑官、买官、卖官行为作辩解。众所周知,跑官、买官、卖官历来为人所不齿,可为什么这一积弊,在目前仍有蔓延的势头,而不能很好地铲除呢? 是社会谴责不力吗?不是。领导人在会议上、报告里严厉地批评过这种腐败行为;新闻媒介经常猛烈抨击跑官、买官包括卖官的人和事,口诛笔伐,典型教育,不可谓不深刻。  相似文献   

7.
汾西县今年初发生了一场 “大地震”。刚刚享受副厅级待遇的县委书记郑泽主因受贿卖官被依法逮捕。一时间舆论哗然。 郑泽生和县委、县政府其他5名主要领导成员集体受贿卖官案的暴露,还得从贪污犯孟永明行贿买官当上汾西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  相似文献   

8.
反腐     
《新闻天地》2008,(12):53-53
“巨贪”李大伦 自称三无书记(无贪污挪用、无行贿受贿、无嫖赌逍遥)却是五毒俱全(既有经济问题,也有作风问题,涉及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审批、买官卖官)。  相似文献   

9.
<正>为有力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赣州市出台了《赣州市开展建立整治买官卖官问题"特别监督档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重拳出击买官卖官问题。"特别监督档案"主要由"特别监督名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少数干部为了个人的私利,编造假学历、假职务、假年龄等现象时有发生,为那些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以可乘之机,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丁仰宁买官卖官案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回头看,案中有本个“绝大多数”:涉案的大小官员246人,绝大多数39岁左右,已经处理的14个副处级以上干部,绝大多数在39岁左右;9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绝大多数39岁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中央军委接连印发军队廉政建设规定,下达的整改命令一道接着一道,有时甚至是一天几道命令,让执行部门亦是忙碌非常。上到买官卖官、房子车子,下到吃饭喝酒,均在整改范围内。就在军内“大老虎”露出面目的同时,反腐的矛头开始指向师旅团级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与晚清货币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前期中国的通用货币主要是银两和制钱,两种货币相辅而行,银两主要用于批发市 场的大宗交易及其它巨额支付,制钱则用于零售市场及一般的小额支付。近代以来,中外贸 易开通,尤其是不正常的鸦片贸易,使中国现银大量外流,银价高涨,加上外国的银元大量 充斥中国市场,严重地破坏了旧的银两制度。与此同时,由于铜矿开采产量不足,洋铜价值 昂贵,直接影响了制钱的铸造量,出现制钱紧缺的现象,而制钱本身的一些缺点又难以适应 近代贸易的发展,这样便使旧的制钱制度也开始动摇。近代币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这个过 程 中张之洞…  相似文献   

14.
一、“点睛”的故事“画龙点睛”这句成语出典于《神异记》。传说南朝画家张僧繇,有一次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是没有点上眼睛。他说,要是点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别人不信,他就提笔给其中的两条点上了眼睛,果然,电闪雷鸣,二龙破壁而去。人们借用这句成语比喻说话作文,在关键之处用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全篇精警得神。有趣的是,中国历史上还有一则“点睛”的故事。东晋义熙年间,金碧辉煌的瓦棺寺在建康城郊落成后,寺院里的和尚请当时的著名画家顾恺之捐些银两,用来装点佛像。顾恺之毫不犹豫,在化缘簿上大笔一挥:“…  相似文献   

15.
长年为植树造林鼓与呼的我国新闻工作者,今年将在我国北方建造第一个“中国记者林”。这是中国记协在全国新闻界开展的一项绿色工程。 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王大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记者林”活动从今年植树节开始,号召全国55万新闻从业人员每人捐种一颗树,提倡以单位名义种植本单位“记者林”。同时欢迎各界人士在“中国记者林”中捐种自己的树。这项活动以捐款方式植树,捐种一棵树5元钱,个人捐种一颗以上者,发“中国记者林”纪念卡一张,捐款100棵以上者,在种植地立捐种者名牌。我国将建造“中国记者林”  相似文献   

16.
“有钱能使鬼推磨”,本是一句戏言。如今,发生在广东省乳源、揭阳等地的一起卖官买官案却为这句话做了一个绝妙的注脚。 一个名叫蔡登辉的合同工,凭借金钱的神通,驱使乳源、揭阳两市(县)的组织、人事、法院、检察院的10多名处、科级国家干部为他和他的亲戚“推磨”,编造了一系列假证明、假手续,把一个连团员都不是的合同工,变成了“中共党员”、“县经委副主任”;令一个只会摇曲柄的个体出租车司机摇身一变成为“反贪局的侦察干部”。  相似文献   

17.
曾诚 《大观周刊》2011,(50):29-30
任人唯亲、买官卖官和贿选是一个权力掌握在谁的手中,权力如何分配的问题。在现在看来,三者都不具有合法性,但是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政治输出,其具有丰富的时代背景,带有着特有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8.
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肃发生以总督勒尔谨与布政使王亶望为首、全省众多官员共谋作弊,侵冒、贪污白银1500余万两的号称“清代第一贪污大案。” 名为捐粮实收银两欺骗皇上 甘肃地处西北,旱灾经常发生,百姓生活贫困。  相似文献   

19.
以李鸿章、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派都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先驱者:结束货币单位银两制,改成货币单位银元制,从而达到统一中国货币,促进了中国金融体系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离开三门峡市6年后,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连子恒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消息人士透露,连子恒被调查的主因,一是他主政三门峡市期间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是他主政三门峡市期间曝出当地买官卖官窝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