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第一板块:精彩展示 (出示片段一) 导演说:“您好!您是悉悉吗?我们想邀请您去拍《小猪的命运》这部电影.您愿意吗?”  相似文献   

2.
师生飞鸿     
(140)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敬爱的范老师:您好吗?近来身体好吗?工作顺利吗?我这个人其实是个好和别人说话的人。在二年级时,具体说就是第一次去“后山”时,您带领着我们班几十人一起去玩,当时我还不了解您,但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我爱和您走在一起,和您谈些我们班的情况。不管怎么说,从那之后,我便基本上了解您了。那时我了解的您,是一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好老师。在“后山”的那两三天,到吃饭时,您总是怕我们吃不好,每次都要对我们说上两三遍“吃好”;到睡觉时,您又要跑前跑后催促大家早点休息……最令我难忘的事,就是…  相似文献   

3.
周益民(以下简称“周”):方老师,我们先从您的一个雅号谈起吧。现在朋友们都叫您“花婆婆”,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您默默无闻的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您鞠躬尽瘁的劳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信念。您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您是园丁——劳苦自己,培育他人;您是粉笔——挥洒自己,启迪他人。 时间能淡化记忆,却不能消弥我们对方老师的思念。岁月的波涛能冲走一切,却冲不走方老师对我们的期盼。时间会慢慢抚平心灵的伤痛,四度春秋逝去,方老师,您现在还好吗?第一次走进五(3)班这个陌生又弥漫着温馨的教室,第一次看到您和蔼可亲的面孔。第一次听到您清脆婉转的声音……在这个团结友爱的集体里,我们携手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第一次,包括第一次悲伤的离别。  相似文献   

5.
王颖(以下简称“王”):张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听说您主张巾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应充分重视回归文学文本的阅读。请您谈一下这样做的意义好吗?张鸣(以下简称“张”):好的,我觉得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陈兴杰 《师道》2010,(1):49-49
“您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很讲究工作方法和工作实效,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好评。家长称您是了不起的‘带头人’。我们愿意永远跟着您走。”(我的回复——“我更希望你们和我并肩同行。”)  相似文献   

7.
问:我们这里的老师对“竖心旁”(忄)写法有不同看法。有的老师说应该是“竖、竖、点”,有的说是“点、竖、点”,还有的说是“竖、点、点”。到底哪种说法正确?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东庄小学冯金梅答:您所提的问题不仅涉及笔顺,还涉及笔画形体。“竖心旁”(I)的笔顺应当是“点、点、竖”(。。I)。在“通用字表”中,“竖心分”(t)的字排在同笔画数的“三点水”(f)旁的字后面、“宝盖地”(入)头儿字的前面,说明“竖心旁”(I)的开头两笔是“点、点”。汉字的笔画名称是根据楷书的笔画形体确定的。“竖心分”(I)的第一笔…  相似文献   

8.
林慧敏 《江苏教育》2007,(19):16-17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处理工作,听到门外有个稚嫩的声音问道,“林校长,有位外国老师找您,我们可以进来吗?”“请进。”只见四(1)班的钱沛升同学轻轻推开门:“林校长好!”说着鞠了一躬,“这位外国老师要找您。”随后转身对着外国教师说:“这位就是您要找的林校长。”  相似文献   

9.
高语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一把“敢以烦执事”译为:冒昧地用这种方式麻烦您。将“敢”理解为表谦敬的副词。这样翻译,显然与上语意缺少连贯,理不通。于是有人认为:这里的“敢”字,应当理解为“岂敢”、“哪敢”、“怎敢”。此句可译为:“哪敢用这个麻烦您(亲自动手)呢?”以为这样译,前后理一贯,谦恭的语气也表达得很好。(见《中学语教学参考》2000年第11期《(烛之武退秦师)中这个“敢”字怎么译?》)  相似文献   

10.
犤原文犦您字后面为何不可加们“您”这个字,小朋友们再熟悉不过了,它是“你”的敬称。我们早上见老师问“您早”,就蕴涵着我们对老师的敬意。但对这个字,不少小朋友还不完全理解。比如,有的小朋友(包括成人)在写信或出黑板报时,往往要在“您”字后面加“们”合成“您们”以表示多数。这一加,就加错了,因为“您”本身就表示多数。“您”可表示多数,因为它是古代“恁”字演化而来的。“恁”在古代口语里是个常用多音字,本作“这样”、“如此”解,多见于诗词剧曲和通俗小说。当它读“nín”时,也被借来称“你”,不过并无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这一天我和往常一样提前走进初一(八)班教室。一会儿,铃声响起,我刚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班长突然站起来,“老师,您还没喊起立呢!”  相似文献   

12.
洪承载高老师,您是我的偶像。我好喜欢听您拉小提(tí)琴(qín),您演(yǎn)奏(zòu)时的样子好迷(mí)人。汤琦老师,您就像我外婆,一点老师的威(wēi)严(yán)也没有。我们都很愿(yuàn)意跟您亲近(jìn)呢。指导老师杨力田上海少年儿童新闻学校∧∧)∧∧)周易班主任一直肯(kěn)定我的表现和成绩(jì),使我对自己充满信(xìn)心。我想对老师说:我也要肯定您、表扬您,让您对自己也充满信心!朱熠成孙老师,您像个“万宝”全书!您是全世界最好的老师!汤悦凡范(fàn)老师的口头禅(chán)是,10…  相似文献   

13.
李晓明(下文简称李):胡教授,非常感谢您来到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您长期从事汉魏六朝文学文论的教学与研究,但您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桂学研究”首席专家,“桂学研究”岗广西特聘专家,我想请您谈谈“桂学”的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4.
岑正甫 《贵州教育》2010,(20):20-21
杜鹃。1.植物名,常绿或落叶灌木,春天开花。又名映山红、格桑花(藏语)等。生于山坡,丘陵灌丛中。2.鸟名,又称布谷、子规、杜宇。 昨晚,又收到来自学生的短信。第一条:“老师,最近您的身体好吗?家乡的映山红开了吗?每当映山红花开的季节,我都不由地会想起您,是您当年的一席话,才使我有了今天,我已在上海按揭买了房……”第二条:“老师,我今天领到了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份工资,买了点茶叶给您邮来,聊表一下学生的心意,望笑纳。老师,您的身体不好,少抽点烟吧……”  相似文献   

15.
周艺 《教书育人》2001,(17):44-45
案例:每周一节“进入心灵港湾”课(即与班主任说心里话)又开始了。以前总是采取座谈式,我坐在中间,学生围着我,谈天说地,彼此倒也收获不少,但我总觉得真话不真,思维含量也不高。这次采取了“独立写”的形式,不仅提出了不允许交头接耳,最好用三言两语说一句真话来“帮助帮助我们的朋友”的要求,而且教室布置得也十分温馨(这样主要是为了减少学生的顾虑,让他们能畅所欲言)。结果,两位学生的真话给了我不少启迪。一个学生写道:“您平时待我们是朋友、是孩子,从不大声地斥责批评我们,但我实在有些怕您。”另一个学生写道:“…  相似文献   

16.
今日教育:您是重庆市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理事长,并且在中学数学教学一线工作了30多年,您如何看待近几年的数学课程改革?梁显政: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之后,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向四基(“两基”增加“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两项)转变。  相似文献   

17.
编辑寄语     
待到金风吹过时您专业成长的需求是我们相会的理由每时每刻都和你们息息相通您关注的,就是我们要提供的本编辑室负责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教育工作的政策法规、教育部工作部署的宣传,全国重大教育新闻、典型经验、教育科研成果的报道。“高层论坛”(领导讲话)、“本刊评论”、“权威访谈”栏目,权威、深刻地阐述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政方针,使您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高层决策的背景、意义、工作思路和重点,帮助您更好地指导本地区和单位的工作。“思想前沿”,突出宣传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本刊特别报道·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8.
常有音乐教师问我:“我想要写文章(做研究),可不知道要写(研究)些什么,您能给我想一个题目吗?”这里其实就是一个关于研究的选题问题,也是我们实施研究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是怎么开始写诗的呢? 席慕蓉(以下简称“席”):我大概初中就开始在日记本上写诗了。第一,我有两个姐姐做例子。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曾经是一个不断换学校的插班生。那个时候因为战乱,父母带着我们过颠沛流离的生活.我不断换学校、不断地换班级,我永远是站在门外的那个插班生。我总是站在“门外”,  相似文献   

20.
“莱特兄弟”,哥哥叫威(wēi)尔伯·莱特(láitè),弟弟叫奥维尔(àowéiěr)·莱特。他俩小时候有一天,从做木工的爷爷那儿拿了些碎(suì)木块当积木。这时妈妈来了,弟弟对妈妈说:“妈妈,这积木怎么摆(bǎi)呀?您快教我们……”妈妈没有伸(shēn)手教,而是温和地说:“怎么摆好呢?自己想想看,要是好好动脑筋(jīn),你们能摆出了不起的样式呢。”说着,就在一旁看着莱特兄弟摆积木。一会儿,兄弟俩叫了起来:“妈妈您看,我垒(lěi)得多高哇!”哥哥高兴地说。“我垒的这个才是漂亮的房子呢!”弟弟得意地说。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