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艳萍 《湖南教育》2006,(11):38-39
做一个快乐的“傻子” 我曾经被一些同行誉为“傻子”,那是因为写教案时,他们大都从书店买来现成的名师教案或从网上下载一些优秀教案,照搬照抄就算完成任务,如果字迹丁整点,期末或许还能评上“优秀教案”。而我呢?虽然名师教案在手,却从未想到要照搬照抄,我总是先将课文读得滚瓜烂熟,弄清楚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心中想像着学生会对课文的哪一部分感兴趣、会在哪里遇到障碍,  相似文献   

2.
刘军 《教育文汇》2011,(11):17-18
如何借鉴名师教学,我想到了三个成语。 一是对牛弹琴。“对牛弹琴,难觅知音。”教学亦然,要看对象,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名师的教案是根据他当时当地任课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的。我们与名师的教学对象相同吗?我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能力与名师任课的班级相同吗?我们为自己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了吗?照搬名师的教案能体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理念吗?一句话,我们备课“备”学生了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你不也在重复“对牛弹琴”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3.
<正>期末教案业务检查评比要求"手写原创",我与业务校长产生了矛盾和分歧。我综合了多家优秀教案,通过删、增、补、改并在课堂上实践总结,逐步完善完成。曾经按学校要求,尝试过自己写教案、做课件,但尽管我竭尽了全力,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了几节,最后与名师专家的教案比起来,无论是系统性、协调性、知识性、完整性都相差甚远,尤其是课件,无论是整体构思,还是教学过程设计,根本无可比性,从美学角度而言,更是无暇顾及,更不堪的是有的章节甚至遗  相似文献   

4.
方跃民 《教育》2011,(5):52-53
品德学科的教师在接触、感受、实施新课程理念后,教学方式也顺应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本学科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典型问题:一是脱离个人特点,照搬照抄他人的优秀教案或教学设计:二是缺少课前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师范毕业后,我一直任教于城区的一所百年名校。2014年,我被评为县级名师。同年8月,我作为在校任教时间最长的名师轮岗至山区学校,时长三年。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真有一种“祸兮福所倚”的哭笑不得——刚评上名师就面临轮岗。当时的我,高级职称已经评下,正打算多花一些精力在女儿身上。  相似文献   

6.
改造备课     
一、问题表现1.备课要求陈旧机械不少学校仍在沿袭半个世纪前的前苏联“五环节”教学模式来设计教案和教学,关注点集中在“知识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等项目上,课型多是“传授———接受”式,教学过程单一刻板,缺乏活力,很少见到研究性、开放性、合作性等新课型。2.备课过程照搬照抄有的教师为应付学校的检查做低效或无效的备课,使教案成为“速成之作、应景之作”。有的抄袭参考教案,有的照搬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教案,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灵魂,教案成了《教师备课手册》、《教学参考书》的翻版。3.备课内容…  相似文献   

7.
兰晶 《江苏教育》2023,(6):73-75
<正>备课与上课是一名教师教学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两件事。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已有六年,“备课”给我留下了太多难忘的记忆。不堪回首:照搬优质教案,走流程从2016年8月正式入职起,约有两年时间,我的备课方式基本是“二看二熟悉”:看课文,看教参;熟悉年级组其他教师分享的优质教案,熟悉和教案配套的课件。难道不会“二备”吗?会,比如改改教案中的错别字,增删内容使课件与教案无缝衔接。其实这是“伪二备”,因为我看每一篇优质教案都是极好的:教学思路清晰,环节设计流畅,学习活动有趣,评价语言丰富。  相似文献   

8.
我刚开始教初中语文,怎样备课,怎样上课,都没有实践经验,但是,我相信一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做教师的应当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教学生读书。要使学生读懂,教师自己首先得读懂。因此,我开始备课,总是先把课文读熟,然后再考虑教案,边写教案边读书,有时教案写好了,但读书又有新的理解,就再修改重写教案。至于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我总是  相似文献   

9.
自己也是“追星族”的一员,但是,我追的“星”不是影视明星,而是于永正、孙双金、王崧舟、孙建锋等名师。自己也曾有幸聆听过他们的课堂教学,总能被他们那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妙的教学设计,纯熟的教学艺术,还有那真诚的师爱所深深折服!当然,每次听完课、取完经之后,我也总会“学”上“一招半式”,将名师的教案照搬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很想自己也“过把瘾”,然而每次总是事与愿违,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预设相去甚远。为什么呢?我的教学设计与名师们是一样的,甚至连名师们的过渡语、评价语都一字不差地用上了,怎么会这样呢?到底应该学名师的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如今任课教师节手里几乎人人都有一本“参考教案”集。对它照抄、照搬、照本宣科,不仅不能吸取其精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也收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我是在认真钻研教材,切实把握教材编排意图,本着吸取、筛选和结合班级实际调整坡度的原则下参考使用“参考教案”集的。具体地,是做到“四看”、“五取”。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语文教师在“备课”这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抄教案”。照搬教参。从而使备课流于形式,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二、备“形式”超过“内容”。刻意追求“合乎潮流”的教学形式,而对所教课文没有花多少时间去研读、领悟:三、一味地模仿名教师、名教案.不切合学生实际,缺乏个性。“备课”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有探究性的行为,而不应成为一种形式,那么语文教师平时在教一篇课文前究竟应该作哪些准备呢?  相似文献   

12.
得知我正整理教育随笔准备出版,朋友颇为惊讶。的确,这“进步”有时连我也觉得不可思议。2004年,我第一次真正接触教育书籍,第一次尝试写教育随笔。6年的时间完成了自己梦想中的一件“大事”。叶澜教授有个著名观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较大规模的新课程课堂比武中,组织者大为诧异:同一篇课文四位老师的课堂设计竟大同小异!原来执教老师在课前都参考了某名师成功的课堂设计。在这网络盛行,资源充分共享的今天,创新与个性的张扬是多么重要啊。因此大家一时对名师的大作特别是名师的教案及课堂实录,众说纷纭,爱之者有之,忧之者更是有之。我爱之,而且爱之深。1996年师范毕业,怀着美丽的憧憬,我来到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任教。一切似乎与想象的都不太一样,整天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教师的生命之花应该在课堂上绽放!”我始终信守这一点,也始终没有忘却想成为“名师”…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要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教学。专家认为,首先应该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结合实际工作,在英语教学中,我做了以下五点尝试:一、备课要有新意,要独立思考,而不是照抄照搬,以写好教案为突破口。英语教材每课书都配有教学参考,有时为了应付检查,抄现成的教案,上课时有些环节不适合当前课堂就临时改动,课后又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形成教案与上课两层皮,日积月累,这…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语文教师“在备课”这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抄教案”。照搬教参,从而使备课流于形式,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二、备“形式”超过“内容”,刻意追求“合乎潮流”的教学形式,而对所教课文没有花多少时间去研读、领悟;三、一味地模仿名教师、名教案,不切合学生实际,缺乏个性“。备课”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有探究性的行为,而不应成为一种形式,那么语文教师平时在教一篇课文前究竟应该作哪些准备呢?一、备课文教师在教一篇课文前应“朗读在先,感悟在先”,要想感动学生首先得先感动自己。好的课文和精彩段落甚至应该朗读…  相似文献   

16.
去年教师节观看了学校播放的两位优秀同事的专题宣传片。这两位同事都是理科教师,一位教数学,一位教生物,他们都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里做出了非凡的成绩,是响当当的名师。名师是优质教学资源,可他俩从不参与有偿家教,而是把课余大量时间花在学生身上,为学困生“开处方”,或者一对一地辅导。  相似文献   

17.
实践中,不少教师有这样的体验:有时精心准备、认真研究设计了一个教案,就教案内容来看,无论对教材的把握,还是对学生的把握,都似乎无懈可击,可是一上课,却总觉得存在缺憾。有时我们“拿来”一个名师备的教案上课,总觉得挺别扭的。个中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由于我们有些教师在认真  相似文献   

18.
实践中,不少教师有这样的体验:有时精心准备、认真研究设计了一个教案,就教案内容来看,无论对教材的把握,还是对学生的把握,都似乎无懈可击,可是一上课,却总觉得存在缺憾。有时我们“拿来”一个名师备的教案上课,总觉得挺别扭的。个中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由于我们有些教师在认真  相似文献   

19.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我设计”的缺失 1.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无设计意识与无设计教学。 许多教师尽管从事语文教学许多年,可是在每一轮六年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时候是拿着教参备课,照抄教案,根本没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我在现代文阅读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现取一个“教案设计”的形式做些说明。《眼睛与仿生学》教案教学设计思想众所周知,“课文不过是一批例子,提供各种语言现象供师生分析。”(章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