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南希是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中一位非常典型的人物,是整部作品的核心人物之一。狄更斯通过对南希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伦敦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透过南希这一关键人物,一方面我们能够看出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另一方面,南希的性格也使她最终没能逃脱命运之手的摆布。  相似文献   

2.
狄更斯的作品《雾都孤儿》中南希的性格是多重的矛盾对立体,也就导致了其命运的坎坷。本文试从读者的视角分析了南希悲惨的命运,探讨其成因,得出了南希性格形成是当时时代的产物的结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人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爱迪生从“问题少年”成长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母亲南希的教育。以下是南希的话:  相似文献   

4.
爱迪生从"问题少年"成长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其中很大程度得益于母亲南希的教育.以下是母亲南希的话:  相似文献   

5.
昨天,南希上了一堂有趣的课。南希和她的同学在这堂课中学到了有价值的东西。 刚开始上课,怀特老师举起一张百元大钞问学生们:“谁想要这张百元大钞啊?”学生们立刻举起手来。  相似文献   

6.
埋金鱼     
LittleNancywasinthegardenfillinginaholewhenherneighborpeeredoverthefence.Interestedinwhattheyoungsterwasupto,hepoli-telyasked,"Whatareyoudoingthere,Nancy?"小朋友南希正在花园里往一个坑里填着什么。隔着篱笆,她的邻居看到了这一幕,很是好奇,不知道这个小家伙要做什么,就礼貌地问:“你在那儿干什么呀南希?”"MYgoldfishdied,"repliednancytearfullywithoutlookingup,"andI'vejustburiedhim."“我的金鱼死了。”南希头也没抬,眼泪汪汪地说,“我刚把它埋掉。”Theneighborwasverycon-cerned."That'sanawfullybigholeforagoldf…  相似文献   

7.
王妍 《考试周刊》2011,(88):17-18
在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南希虽然不是主要角色,却是性格鲜明。她是一个女贼,既有坏的一面又有好的一面。南希的人物性格之复杂很值得探究,她的行为可以反映出她在命运挣扎中依然保留着善良的内心。  相似文献   

8.
一次,里根总统在白宫钢琴演奏会上讲话时,夫人南希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在台下的地毯上,观众发出惊叫,但是南希却灵活地爬起来,在两百多名宾客的热烈掌声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正在讲话的里根看到夫人并没受伤,便插入  相似文献   

9.
《雾都孤儿》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不朽名作,其中主人公奥利佛和南希的形象深入人心,让人感叹唏嘘。一方面奥利佛和南希的命运前半段有着重合之处;另其一方面命运走向又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小说《雾都孤儿》中重点描绘的是一名孤儿的故事,但透过小说中另外一个角色南希,我们可感受到人性的善恶形成。南希的成长环境与遭遇,让她成为了一名盗贼,尽管如此,她内心的善良仍然驱使着她追随爱情,甚至不惜放弃离开盗贼团伙的机会。该小说的背景是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但我们通过解读南希的善恶形象,仍然可以看到人类的良知与人性光辉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张蔚 《文教资料》2010,(32):10-11
小说《雾都孤儿》中南希这一人物有着无比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的双重性格。本文试从分析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作者个人本身双重性格对塑造这一人物的影响入手,论述南希矛盾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爱情观,进而呈现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雾都孤儿》是世界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早期作品,在这部小说中深刻地描绘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对揭示社会道德与政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整部小说描写了几名被迫偷盗的少年,其中主人公南希在盗贼团伙生活了十余年,然而恶劣的环境并未让其堕落,在小说的最后,终于是正义取得胜利。虽然主人公南希没有摆脱命运的悲惨结局,但是却召唤出了正义的力量,另一位主人公奥利弗重新获得了本应属于他的地位与财富。当我们阅读完整部小说之后,为圆满结局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对南希这一人物的悲惨结局而伤感不已。  相似文献   

13.
狄更斯在其长篇小说《雾都孤儿》中对南希这个女性描写的笔墨不多,但这个人物却在整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她的帮助,主人公奥利弗最终摆脱了陷入贼窝的厄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著名的观点之一是关于人格的论述,即一个完整的人格具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很多小说中的人物以及其人格成长都可以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人物形象。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出发,探寻南希在贼窝中迷途知返的原因,对南希这位勇敢女性进行一个完整的人格解读,以全面理解她的人格蜕变与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4.
沈晓恒 《神州学人》2004,(12):38-39
第一次见到波尔和南希这对美国老夫妇是在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简称“学生会”)举办的“国庆·中秋”晚会上,至今仍有印象的是当时南希穿着中国传统的唐装,在所有来宾中(包括中国学生),她的着装最中国化。当时我刚来到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读书,遇见老外总是比较主动跟他们打招呼,主要是想锻炼自己的口语。在自我介绍时听到他们用中文说:“你好!”并不觉得惊讶,好比国内的人见到不管来自哪个国家的老外,都冲人家喊:“Hello!”但接下来南希说了一句:“你贵姓?”着实让我楞了一下,我还记得当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脑袋里想的是到…  相似文献   

15.
《神州学人》2010,(2):20-20
2009年12月19日,法国梅斯的中国留学生在梅斯大学SAULCY校区足球场与南希学联足球队开展了一场特别的足球友谊赛。  相似文献   

16.
心灵创可贴     
人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就无法不面对许多艰难困苦。在曲折的人生旅途中,幸好还有身边的人给我们扶持与帮助,人生的雨季中为我们撑起一把伞;心田枯竭时,为我们浇上一壶水。是帮助,给受伤的心灵贴了一张“创可贴”。南希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没有痛苦与忧愁。一天,她看到妈妈愁眉紧锁,便去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望着天真无邪的女儿,无奈地摇摇头,艰难地说:“亲爱的,非常不幸,你的爸爸在刚刚发生的一场车祸中死去了,我的心受伤了……”说着便泪如雨下。南希也随之嚎啕大哭。几个阴雨天过后,南希来到妈妈面前,把捧在手心…  相似文献   

17.
九月初,南希的丈夫有几天休假,他们一家三口到加拿大的西部山区度假去了。回来后,他们告诉我,这次休假和出行主要是为了马休斯。我好奇地问:“半岁的孩子去旅游有多大的收获呢?”南希夫妇给我看了他们在旅行中拍的照片,列举了带小小孩旅游的三大好处。 首先,能呼吸到更优质的新鲜空气。马休斯的父母介绍说,在那个地方,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大  相似文献   

18.
南希—坎贝尔学院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最西南部的文化艺术名城——斯特拉特福市(Stratford),加拿大莎士比亚艺术节每年在这里举行。斯特拉特福市被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三大湖环绕,有着加拿大最温和的气候。周围有多伦多、滑铁卢和美国的底特律等城市。附近有世界著名的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西安大略等世界一流高等学府。南希—坎贝尔学院董事长——高登·耐勒先生是一位身材魁梧、温和儒雅的绅士,他的谈话有条不紊、娓娓动听。  相似文献   

19.
小费     
1984年春天,里根访问西安。他的夫人南希在西安一个小姑娘的售货点买了几件小纪念品,价值5元,里根付了10元钱。当时小姑娘没有零钱  相似文献   

20.
演讲过程中,总是时不时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这就要求演讲者要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否则情形就会很尴尬,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里根总统在白宫钢琴演奏会上发表演说时,夫人南希一不小心连人带椅跌倒在台下地毯上,观众发出惊叫,但南希却灵活地爬起来,在数百名宾客的热烈掌声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正在讲话的里根看到夫人并未受伤,便插入一句俏皮话:“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你才应该这样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