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極的地方,冰雪終年不化;但是,當你到了非洲、阿拉伯,那裏永遠也看不到冰雪。在瀋陽的冬天,我們要穿很厚的衣服;在夏天,則只能穿單薄的了。今天地球上氣候分佈是各地不同的。由於现在的氣候狀况,就可以使我們聯想到地球從前地質時代中氣候是什麽樣子。我們就要問:古代氣候是不是和今日的一樣呢?根據什麼去推斷呢?地質學中有一分科——古氣候學正是來回答這些問题的。我們知道,一切事物都是在變化。地球也同樣在變化着,發展着。地球自他生成以來,直到現在時時刻刻都在遞變之中。海洋升起为陸地,高山變为平  相似文献   

2.
當我們學習從猿到人的時候,認識到猿人是從寒冷的冰期過來的。我們就要發問:“冰期是什麽光景”?“猿人怎樣渡過冰期”?“以後還會有冰期麽”?等一連串的問題。 現在的格凌蘭島、南極洲和冰島等地存在着廣大的冰雪,這些冰雪幾乎佔據全島或全洲的面積,可以稱为冰海。現在的高山像喜馬拉雅、阿爾卑斯、崑崙等山脈的高峯,以下的溝谷中都有順溝蜿蜒流下的冰河,它們是固體軟流,流的很慢,而且這慢是難以覺察的。冰河上邊可以生長樹林,但樹林在逐漸  相似文献   

3.
據說古時候曾經有兩個小孩子爭辯過太陽遠近的問題。一個小孩子說:“太陽在早晨和黃昏時比較近,因爲那時候看起太陽來比在中午的時候看起來大一些。”另一個小孩子說:“太陽在中午的時候比較近,因为中午的太陽最熱最亮。”他們都有自己的理由,因而各不相讓,但是誰也下能說服對方。 現在,由於自然科學的進步,我們已經可以解决他們的爭辯了。諸位讀者看了下面的解釋,一定可以覺得,這個問題在古時候,随便怎樣聰明的人也是不能答覆的。我們怎樣來找這兩個表面似乎矛盾的現象的真正原因呢?有一個很簡單的解釋或許會被人們想到:那就是以爲這兩個現象是由於太陽本身的變化。我們儘可以說太陽是一個球状的大火爐,它會得漲大  相似文献   

4.
前一講中我们談到找尋礦床的一些根據及一些條件,有了這些根據和條件,找矿工作就下是盲目的了。但是怎樣找矿,特别是怎樣來找尋隱蔽在地下的金属矿呢?要談這個問題,我們先從發現金属矿在地表的露頭說起。  相似文献   

5.
在舊中國的社會里,有些人由於長時期脫離社會實踐,不過問政治,把自然科学當作“超階級”、“超政治”的東西。這一類的錯誤思想在解放後的思想改造過程中,已經加以批判。但是殘餘的“純技术”觀點是不是已經被徹底糾正了呢,今天還值得我們加以檢查。同時,解放以後有不少的人,由於認識到自然科学也和藝術、哲学一樣,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認識到階級斗争是貫穿在一切社會現象中的基本的斗争內容,因而把舊社會遺留丁来的科学技術籠統地看作“資產階級的科学”,盲目地加以反對。這兩種傾向,如果還存在於我們的思想意識中,那末我們對“自然科学有沒有階級性”這一個問題就有徹底加以澄清之必要,尤其當今天我們正朝着社會主義邁進,正需要大量的科学技術以從事  相似文献   

6.
我們回顧一九四六年,覺得科学的進步真是驚人。從這個回顧當中,我們再瞻望一九四七年,預料今年的進步,应該更大。因為说起來,戰争的除燼,漸告滅盡,世界上的人力和物力,該可以更集中於和平的建设的科学的研究。下面所載,是從去年無數件成功的科学研究中,選出最引起我們注意的十件,加以略說,並附插圖。今日的中國人,對  相似文献   

7.
地球表面無論在那一個地方,都有土壤的存在。我们天天和它見面,時時和它接觸。沒有它,植物就不能生長,房子也不得建造,人類就會饿死,冻死。於是我们就會想起:“土壤是從那兒來的?”有人說是天上掉下来的。又有人說是地球本身原来有的。不對,那些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  相似文献   

8.
環境與生物     
一生物如何反應環境? (一) 什麽是生物?如何認識生物? 舊的生物觀念只看到了“生物是動物或植物的活的軀體”。其實並不止於如此,應該進一步的認識生物,應該不脫離生物的生活條件來看生物。要看生物是如何形成的,應當把生物和確定生物的生活條件當成一個整體來認識,應當從發展上  相似文献   

9.
爱熱微生物     
從很早的時候,人類就在为許多不可捉摸的而每天都在周圍發生的現象尋找解釋。譬如:为什麼牛奶變質變酸?傳染病從哪裏來?为何死去的動植物有機組織腐败等等。在五、六年級學植物時,學生都知道:所有這些现象都是由各種不同的極小的單細胞生物——微生物所引起的。細菌就是微生物的一種,它是非常小的属於植物界的有生物。科學家每年都一再地揭露這些新的看不见的廣大生物界的秘密。生物學博士,斯大林獎金獲得者E. H. 米舒斯  相似文献   

10.
按照《專利合作條約》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一件國際申請,從其申請之日起到獲得專利權,會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國際階段和國家階段。在國際階段,申請人可以依據《專利合作條約》第19條和第34條規定對其申請文件進行修改。在辦理進入中國國家階段手續的同時和進入國家階段之後,申請人還可以根據條約第28條或41條及中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51 條、第109條的規定,對其申請文件提出修改。正因為有國際階段的存在,使得PCT國際申請具有不同於國家申請的修改機會。申請人在國際階段所進行的修改,對其進入國家階段後有什么影響?申請人是否可以在進入國家階段的同時做出新的修  相似文献   

11.
苏联偉大的礦物學家和地球化學家:維爾纳斯基與費爾斯曼先後逝世於1945年。這兩位偉大的學者的學說不僅成为苏联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有力的科學指導,並且也给世界科學創立了一個新方向。“地球化學”及“生物地球化學”是由這兩位偉大的苏联學者開始建立的。 這里刊載了費爾斯曼的学生希爾巴科夫教授在1950年寫的一篇回憶文章。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這两位學者如何把自己研究的科學成为服務於祖国建設的科学。從這篇文章中我們也可以了解一些這兩位學者野外工作的情况。由於原文太长,曾略加删節。——译者  相似文献   

12.
伴隨中國經濟建設的每一次高潮和發展,我國文化都曾出現過相應的建設高潮。這種經濟舆文化的交互影響,既反映了人類文化的自身規律,同時也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之必然。今天,處於世紀之交的中國人民,正以昂揚的斗志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體制到意識形態都處在轉軌的過程之中,它必然給我們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帶來巨大深刻的變化。而文化觀念的轉變、更新;文化環境的建設;文化價值的評,包括文化本身的現代化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成為熱門話題。很顯然,市場經濟建設必須要有一個舆之相適應的文化環境,不然,經濟建設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健康  相似文献   

13.
时间     
十六世紀當麥哲伦探險隊隊員們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離開祖國幾幾乎三年後又停泊在祖國邊岸的時候,他們驚奇地覺察到一椿自己所不明白的事情。他們回到西班牙的那一天是星期五,而根據他們的計算日期,這一天應該是星期四,並且他們完全相信他們所記載日期的那冊航海日誌並没有錯誤。在航行期間“損失了”的一天,究竟掉到哪里去了呢? 打算回答這個問題,應該敘述,雖則是簡短地敘述:時間是怎樣测定的。 從很古的時候起,測定時間的基礎是地球的自動及公转,就是“平均太陽日”及“太陽年”。 這些彷彿是不變的測時單位,其實是亦有其特性。第一,年的長度下斷變化着,雖则變化的程度極微。第二,一年中所包含的日子,並非整數  相似文献   

14.
如何“切實保障科技人員的知識產權權益,職務技術成果完成單位應對職務技術成果完成人和在科技成果轉化中作出突出貢獻人員依法給予報酬“,是中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中國目前有關職務技術成果的權利歸屬、獎勵和報酬的法律制度,分別體現在不同的法律和行政法規中;從法律層面看,涉及到1993年頒佈的《科學技術進步法》、1996年頒佈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2000修訂的《專利法》和1999年頒佈的《合同法》。下面對中國現行職務技術成果法律制度中的主要問題進行探討,並提出完善的建議。  相似文献   

15.
十進制     
十進制就是用十做底數的計數方法。目前全世界各地方的人,除去極少數文化水準還很低的民族以外,都是使用的十進制。如文化發達最早的幾個國家(我國、印度、巴比倫、埃及),自從有史以來就是使用的十進制。採用十做底數而不採用八或者七,那無疑問的是因為人的兩隻手一共有十個指頭兒。一直到今天,許多人在計數的時候還是常常彎着手指頭兒來幫忙。俄文裹“五”是piat,“伸出的手”是piast,  相似文献   

16.
談素數     
一個大於一的整数,凡是除去一和本身之外就沒有其他的整数因子的,就叫做“素數”如果要把一和本身也當做因子(也叫做“除数”)的话,那麽素數的定義也可以這樣說:凡是只有兩個正因子的整數,就叫做素數。凡是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正因子的整數,就叫做“合數。”根據這樣的定義,单位“一”既不是素數  相似文献   

17.
這一次的月全食,在我國整個大陸上,都可以看到。根據我們已經知道的各地情况看起來,由於天氣的不好,使很多人没有能够看到這一精彩的天象過程,雖然因為天氣的限制,使得在觀測上差不多完全失敗,但是另一方面,在傳播科學知識以及破除迷信的一方面,由於中央科學普及局的領导和大家的努力,都得到相當的成果。現在把我們  相似文献   

18.
關於中國科學社的情形,我必須說明其兩重性質與兩重使命。 兩重性質 科學社的兩重性質,其一爲學術團體,又一為學術機關。作為一個學術團體,它有三千多社員;這些社員都是愛好並從事於科學的人士。像這樣一個團體,對於文學、哲學而言,是可以自成一個單位;可是對於科學的各部門,如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數、理、化、動、植、天、地等而言,則又似乎是過於於廣泛。可是我們再細思之,就不難想到連貫於數、理、化、…等各門科學之間,還有共同具有的一般科學  相似文献   

19.
我們會不只一次的想到:山是怎樣造成的呢?我提議我們就上山去看看,這樣會幫助我們了解這個問題的。到山區裏,遠遠地我們先看到的是起伏蜿蜒的山勢,再仔細的瞧瞧,常常可以看見青色黑色的石頭延續著,它們一層一層的重疊起來,平平排列或者歪歪扭扭,傾斜地插入土中,隔了一段又露了出來,有時候還可以看出它們是從地下連過來的,我們也可以推想這一層岩石可以順着老到山下的平地裏。這些一層一層排列的岩石,我們叫做地層。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化的發源,沒有不和天文相關聯的;世界科學的進步,沒有不藉天文來推動的。所以在世界各民族文化發展的過程裏面,天文學總是一門發達最早的科學。我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所以很自然地是世界上天文學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我們講我國古代的歷史,常常要提起“三皇五帝”;但由於在這一時期,還沒有正式的歷史記載,我們便祇能從古代的書籍裏面,零碎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