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读句、读段、读篇的过程中,都要有一定的间歇,这个间歇就叫停顿。恰当地运用停顿,读的人可以从容不迫地把句子或段篇的意思表达清楚、正确;听的人可以边听边想,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段篇的意思。这样朗读会收到表情达意的效果。怎么掌握好朗读中的停顿呢?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掌握好三种停顿:句中停顿、句间停顿、段间停顿。句中停顿,要按句子的基本结构,也就是把句子中表示谁或什么的,做什么或怎么样的词、词组间适当停顿开。最初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把词语或词组之间划上停顿符号“/”,朗读时指导学生在停顿符号处音断气不断,读得语气自然、连贯。句间停顿,每个句子后面的标点符号就是朗读时的停顿符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6期刊登的陆建芳老师的《成语教学小技巧》一文,介绍了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方法:会意朗读和变换词序。我认为陆老师不仅是个有心人,而且是个有相当语言文字功底的老师。如在“会意朗读”部分提到的“其实,有些成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意思找停顿”指的就是语言文字学中成语的意义切分。按照汉语的诵读习惯,四字成语的节奏一般均作二二切分。绝大部分成语的意义切分也作“二二切分,只有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成语才可作一三切分。陆老师文中列举的成语“情/不自禁”“目/不转睛“”美/不胜收“”学/无止境”,是作一三意义切…  相似文献   

3.
在汉民族语言的宝库中,珍藏着长期以来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成语。成语是具有十分精练和鲜明修辞色彩以及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形式。然而,我们在教学中普遍只注重成语的使用,却忽视了读——成语本身具有的内部节奏——停顿。也就是说,只有正确理解了成语的意义才能准确读出成语的停顿,同样的,读准了成语的停顿,才有助于正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因而,在成语的教学中,成语的朗读停顿不容忽视,应该有意识地读出它固有的语意停顿。   由于成语以四字居多,并且以并列结构形式为主,朗读时往往也以两字一顿习以为常。比如“争先 /恐后”…  相似文献   

4.
一、由读引情,想象古诗画面美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练,在学习中既要重视理解诗句的意思,更要重视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读时要注意重音的恰当停顿,读出节奏。  相似文献   

5.
巧教成语     
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有道练习题要求学生熟记以下12个成语:风流潇洒、气宇轩昂、仪态万方、神态自若、神采奕奕、满面红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风度翩翩、落落大方、处之泰然、习以为常。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上述描写人物神情外貌的成语,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步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读。自由朗读、同桌对读、小组轮读、集体朗读、指名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从读音和字形上记住成语。2.找。上述成语有ABCD式、ABCC式和AABB式三种结构。学生从这些成语里找到了“神采奕奕”、“威风凛凛”、“相貌堂堂”、“风度翩翩”…  相似文献   

6.
谈“朗读”     
提到“朗读”,很多教师自然想到“朗读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品味”、“读写结合”等等。这些的确都是“朗读”的重要内容,但“朗读”还有一些重要内涵常常被教师忽略。一、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朗读要求见下表:二、“正确”、“流利”、“有感情”(一)“正确”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指坚持用普遍话朗读,读准每一个音节的音、韵、调;注意轻声、儿化、语流音变,做到发音清晰、响亮;不唱读,不错读,不添读,不重复读,不跳读,不破读;读出长句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句子之间的停顿以及段落之间的停顿。教师…  相似文献   

7.
一、完全根据呼吸量或文字作品的标点符号进行停顿文字作品的标点符号只是保证文字作品意思的完整、层次分明、不生歧义、表达准确即可 ,而朗读是读给人听的 ,是听觉感受 ,各层次及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只有停连恰当才能让人听得懂。下面试举例作分析。例 1,创造学院和我们每个人美好的未来 !这句话中间没有书面停顿符号 ,有些朗读者往往根据呼吸量的情况 ,这样停顿 :创造学院∧和我们每个人美好的未来 !(“∧”是停顿号。不论有无标点符号均可用 ,停顿时间稍长。如用在标点符号处 ,表示停顿时间应再长些。)这样的停顿显然是错误的。这句…  相似文献   

8.
巧教成语     
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有道练习题要求学生熟记以下12个成语:风流潇洒、气宇轩昂、仪态万方、神态自若、神采奕奕、满面红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风度翩翩、落落大方、处之泰然、习以为常。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上述描写人物神情外貌的成语,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步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读。自由朗读、同桌对读、小组轮读、集体朗读、指名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从读音和字形上记住成语。2.找。上述成语有ABCD式、ABCC式和AABC式三种结构。学生从这些成语里找到了“神采奕奕”、威风凛凛”、相貌堂堂”、风度翩翩”属于A…  相似文献   

9.
笔者听过不少语文教师的课,他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这样要求学生:“接下来把这段话读一遍!”“接下来把课文朗读一遍!”然而均没有提出明确的“读”的要求。笔者认为:这是目前朗读教学存在的误区之一。让学生毫无目的地读,这就失去了读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一、感知读,理解字词,了解大意在讲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读,重点应该放在初步感知、读通读顺上,这就要求学生:①理解字词,扫清障碍。利用字典读准字音,特别是多音字、易混字的读音;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词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所谓“朗读的节奏”,就是朗读过程中的停顿。语文朗读的停顿相当重要,一旦把握不准节奏,就会读破句,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破坏语句的音乐性,甚至产生歧义。按照语文文体及语法的特点,我们可以分为这样几类:一、古代诗歌及散文的朗读。㈠古代诗歌的朗读。古代诗歌的特点是句式短小,形式灵活,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其朗读的节奏一般较有规律。下面举例进行分析。1.四言古诗。四言古诗一般是两顿式,两个字一顿,一三顿也有。例如,曹操的《观沧海》,全部是二字一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  相似文献   

11.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阅读教学的基本意义是充分感知、领悟。朗读是感知的主要手段。但是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非就是简单地让学生一味地读书。朗读课文的目的内涵丰富得很 ,教师必须努力创出新意 ,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朗读。教学《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 ,在初步朗读课文时 ,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轻声等字音。要求做到“声音响亮 ,不误一字 ,不少一字 ,不多一字 ,不倒一字”。2 .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自然停顿 ,训练学生领悟自然停顿的一般规律 ,为理解词句的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础。3.指导学生读出肯…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好长句问的停顿和两个学生学棋时不同的表现。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相关成语。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中的成语大多是四个字的,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它的意思,如“后来居上”、“小题大做”等,而有些成语则必须知道它的来源或故事,才能读懂它里面包含的意思。我们读些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不少成语故事都有着比较曲折的情节、精心的布局(故事的结构安排)和生动的语言,多读便能把这些长处学到手。这样,不仅自己的阅读能力会得到提高,而且积累的成语多了,对写好作文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在一篇作文中恰到好处地用上三五条成语,那么这篇…  相似文献   

14.
刘淑萍 《湖南教育》2003,(16):49-49
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细看。如第一课的《香山红叶》,我就用火红的彩纸剪成一片片树叶,进行“一片一片一片”和“红叶满天”的演示。这样,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为学生理解句群的意思作了铺垫。由于化静为动,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说得头头是道。反复朗读韵文,让学生理解。首先把纯拼音句群抄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自由读句群,给每个学生读的机会。一方面复习了汉语拼音,一方面培养了认读能力。然后,指名读,读后集体评议,教师范读,进行正音,指导读准确。之后,分小组读,同座交换读,选出朗读较好的上讲台读,让学生讨论评议是否读得准确、有感情。这样以…  相似文献   

15.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句读和语调肥东撮镇中学朱兴炳在朗读文言文时,由于有些同学分不清句读停顿和语调停顿,就把句读和语凋混同起来,影响了朗读效果和对文意的理解,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弄清楚。从句读的概念上说,“句”就是断句;“读”是指念书停顿的地方。毛晃《增韵》...  相似文献   

16.
在山区,课改的客观环境比较恶劣,课程资源是否真的就无法开发?确实,我们难以走进网络世界,难以拥有丰富的藏书,但我们有教科书,我们有自己的学生,我们有自己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这些都蕴含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本文试图就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谈谈自己的浅见。一、巧妙利用学生的差异,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每接触一篇新的课文,我们可以引入竞争的手法,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由于学生水平有高有低,参差不齐,读起来效果肯定有不同,这本身就存在着听、说、读方面的资源可开发。如一位老师上《记承天寺夜游》时,请学生点评同学的朗诵“老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他没有读出停顿,原文在‘日’和‘夜’之间有标点停顿他没有读出来。还有‘念无与为乐者’一句,他也没注意停顿应在‘念’字后面稍微停顿一下。”快嘴小敏说到。“为什么这样处理?”“因为这个‘念’字是领起这个句子的,‘念无与为乐者’是‘念’的理由。所以应该要停顿。”老师请小敏来朗读,然后又有一个学生来点评:“声音清脆,感情丰富,但朗读时有一句的语速还是太快了。”“那句‘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擤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中‘藻‘荇’之间应稍作停顿,因为藻荇是两种水草,...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能不能把一个句子、一段话、一篇文章朗读好,这至关重要。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领悟课文的意思和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能让人入情、入境、动容,心灵与文本产生共鸣,如同身上受,从而能准确地领悟文本,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读的训练的现象。因此,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应该注重“感情朗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通过“读通”“读懂”“读熟”这三个“读”,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一、读通——指导朗读。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无法运用现代的语言思维和语言习惯来阅读文言文。学生刚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扫清朗读障碍,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弄清生僻字,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出感情,并且知道在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朗读的作用,教师就要善于捕捉朗读的契机,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读有目标,读有所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捕捉朗读契机:1.句子停顿不妥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感悟所得的语言才是有价值、充满生命力的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停顿的处理等,教师不应作机械指导,可让学生在充分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再用朗读的形式外化自己的感悟,让学生领会朗读的技巧。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我发现学生读“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这个长句时,有几处…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朗读的作用,教师就要善于捕捉朗读的契机,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读有目标,读有所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捕捉了朗读契机:1.句子停顿不妥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感悟所得的语言才是有价值、充满生命力的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停顿的处理等,教师不应作机械指导,可让学生在充分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再用朗读的形式外化自己的感悟,让学生领会朗读的技巧。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我发现学生读“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这个长句时,有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