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形成众多少数民族提供天然的环境资源,使云南成为少数民族、特有民族和世居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但云南少数民族在全境的分布并不能直观地看出,通过民族多样性指数和地理集中度指数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各少数民族在云南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深入地分析了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征,就云南高校体育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进行探讨,对云南高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剖析,深刻探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云南高校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3.
竹楼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质点。本文以神话传说和考古材料相参证,认为竹楼的创造包括文化发明和文化更新这两个前后相续的过程,完型的竹楼是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交互作用的产物。竹楼满足了云南许多少数民族抵御敌害的生存需求,适应这些民族的生产力水平、生活方式、家庭形态及其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因而得以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接受意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解读少数民族诗歌,不难发现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立场到诗歌的主题意蕴,都显示出少数民族诗人群的诗歌文本所具有的接受效应,以及由此体现出的历时性特点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省民族教育的基本特点 1、校点多而散。我省少数民族的分布,大体呈大杂居,小聚居,居住散的状态。历史上,由于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排挤和迫害,广大少数民族不得不躲进深山老林,形成了“官占坝,民居坡,少数民族钻山窝”的状况,80%以上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在云南4060公里的国境线上,有13个民族跨境而居。边疆的总人口中,有  相似文献   

6.
谢强 《云南教育》2011,(20):F0002-F0002
近日,由云南少数民族教育专业委员会、云南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美国)云南代表处联合主办,西双版纳州教育局承办的“云南省‘零障碍双语教育’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景洪市召开。  相似文献   

7.
如何改善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问题.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心理、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等方面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困难进行分析和讨论,积极探索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困难的方法,培养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现代化人才为根本目的,同时也是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工作者做好思想政治有效途径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各民族在这片红土地上生活、繁衍,在各民族传统节日、宗教、婚俗丧葬等活动中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充分体现了文体兼并性、广泛的群众性、健身性及美学特征等特点,而这些特征,又使之与现代体育相互融合、互为发展,进而朝着旅游业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携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9.
蓝汉云 《广西教育》2008,(17):18-18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由于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以及社会文化相对闭塞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加上少数民族的一些民族特征,如浓重的方言口音、不同的生活习惯等,少数民族学生容易受到别的学生注意和嘲笑,从而加重了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产生民族自卑感,并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户外广告的蓬勃发展,蒙自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滇南中心城市,户外广告的发展出现民族元素多样化、民族文化丰富性的特点。近几年少数民族地区的户外广告比较青睐少数民族元素和文化的视觉表达,据调查发现蒙自市户外广告中少数民族元素主要涉及地标、人物形象等固有元素,和语言文字、传统服饰、传统节日、民间谚语等传统文化元素。少数民族元素的运用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价值观,促进了民族认同,提高了户外广告的民族审美价值,有利于民族大团结与和谐发展。基于户外广告的创意、表现和设计审美,广告人一定要坚持正确、科学、和谐地运用少数民族元素,使少数民族元素在户外广告的差异化中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出发,重点讲述云南元江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对各少数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联系、交往、共同发展及增强民族凝聚力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民族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少数民族心理的研究是其重要的内容。通过对1980-2004年我国各相关期刊发表的有关少数民族心理研究的论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25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心理研究成果数量日趋丰富,研究方法日趋实证,研究对象日趋广泛,研究内容日趋多元。但是,我国少数民族心理研究也存在着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内容较为片面,研究对象的选择存在明显不平衡,研究主体有限等问题。今后,在少数民族心理研究中,应不断改进研究方法,扩大研究对象,扩充研究主体,深化研究内容,并广泛运用研究成果,我国的少数民族心理研究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蕴含主体自由天性的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范式意义,它衍生出主体诗意生存的感受。在少数民族艺术生态审美场里,诗意生存的感受从诗化的生态审美感官、诗化的快悦通感、艺术人生的美感享受中生发。诗意生存感受作为一种生态美感,贯穿于少数民族艺术生态审美的全程全域。具体审美过程中,诸感官的联动及审美心理的运行规程,反映了少数民族艺术诗意生存感受生发的机制和生态审美的超循环特征。  相似文献   

14.
乌江流经云南、贵州、湖北、重庆等4省市,流域内生活着以苗、布依、仡佬、土家、彝为代表的30多个少数民族。文章研究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民俗审美心理的发生过程,通过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俗划分为人的民俗、美的民俗、自然的民俗三个层次,深入探讨了民俗审美文化心理在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的作用机制和运行模式,为进一步揭示民俗美学的作用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西部,云南族数最多。少数民族地区英/外语教学的发展已成为开发大西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调查结果为依据,阐述了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成因,论证了以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地区英/外语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营销理论为基础,以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独特的节庆活动为例,提出少数民族地区以节庆活动为主的城市营销过程中,应重视民族资源的整合与营销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嘉瑞以"平民文学"思想为其学术思想核心,在学术活动中重视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早期,徐嘉瑞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大众化"运动影响,以学术研究为目的,注重搜集整理云南地方戏曲和大理地区的民族文学。后期,受新中国文艺方针影响,徐嘉瑞认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亦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之一,重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门审美艺术,我国民族音乐不断地追求其独特的韵味。在诸多的民族声乐作品演绎过程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少数人民的质朴情感和精神价值取向。本论文以审美"韵味"为切入点,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字韵、音韵及情韵的探讨与分析,从而进一步揭示出我国少数民族人民对音乐艺术审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水平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如何既保存其文化传统又发展现代教育制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基于从江县雍里乡龙江村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的教育困境,以期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0.
该文运用调查法检视云南边境H县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汉化"现象背后的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民族认同危机,初步分析表明,家庭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淡化和学校教育的倾"汉化"是造成少数民族小学生本民族认同危机的主要原因。为此,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管理者应统兼顾现代化与民族化,构建具有多元文化的地方课程体系;教师应丰富多样民族知识体系,促进校园文化的本土化建设;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增强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