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消息是报纸最广泛使用的体裁,采写消息是记者的主要职责。从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的情况看,虽然1990年报纸上出现了一些很精采的消息,但人们感到,报纸的消息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看还是比较薄弱的。由此,评委们认为:有必要呼吁报纸的记者下大力气采写消息,采写有分量的消息。为什么说报纸的消息比较薄弱呢?  相似文献   

2.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每天刊载、播发的消息不计其数,然而,不少“读者”拿起报纸、打开电视,还是说没多少“看点”。究其原因,不是媒体缺信息,而是缺乏能争抢读者眼球的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是什么?顾名思义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对受众有用、有益、有效果、有兴趣的消息。由此看来,在传媒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在大众“选阅”多元化的时代,能否赢得读者,关键是看报道的信息能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欲”。  相似文献   

3.
姜宁 《军事记者》2007,(3):10-10
随着报纸版面越来越多的趋势,面对汗牛充栋的信息来源,读者对诸多报刊文章的选择,印证了“看书看皮,看报看题”的那句老话。因此,消息的标题只有“抢眼”,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题好一半文”,一则好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消息增色添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制作就是编辑首先为读者进行筛选,把版面上最需要突出的东西强化出来,把消息中最重要的信息突出出来,以争夺读者的“眼球”。消息标题制作是一  相似文献   

4.
学会评报     
评报,就是评论报纸,研究新闻业务。许多通讯员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眼睛只盯在写作技巧上,殊不知学会评报,是提高新闻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评稿的内容和范围1、评消息。报纸是新闻纸,是以发消息为主的。我们首先可以看报纸上发的消息数量多不多,对读者提供的信息广不广。《羊城晚报》一版的消息短而且多,平均每天二十二条左右,高出同类版面的报纸。还要看消息快不快,写得好不好,有哪些新的突破。2、评报纸上的言论。言论代表着编辑部的声音。我们可以评论它的针对性强不强,写得活不活,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传媒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各家报纸以各种方式吸引读者,一张报纸要把一定数量的读者吸引到自己身边,非得有不同凡响的独特之处不可。要么,你的报道是独家的;要么,你的报道形式别出新裁;要么,你的报道比别人更权威、更深刻……否则,就会变成自己办报自己看,既起不到传播信息的作用,更达不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光明日报“今日话题”专栏之所以在1995年被评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原因就在于她“特”、“新”、“快”、“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94年5目,“今日话题”在光明日报上一亮相,就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关注。很多读者从千里之外打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抽样分析一版头条新闻中发现有“五多”:头条份量不足多;会议消息多;时效性不强的新闻多;长新闻多;可读性不强的新闻多。头条新闻“五多”的问题,在新闻界具有一定代表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它同采编人员缺乏读者意识有关。党报是为读者办,办给读者看的,就要研究读者对报纸有哪些心理需求?经常提醒自己:假如我是一个读者。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新闻的电话号码,要么看作是躲躲闪闪的广告,要么视为好新闻的“硬伤”。 市场指南报作为一份以服务具体周到见长的经济类报纸,创办四年来一直倡导这样一个原则:宁肯评不上好新闻,也不回避电话号码;新闻该有电话号码时一定要有,有些新闻没有电话号码也不一定算好新闻。 这种不合“常规”的做法,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也使指南报强化了特色,扩大了影响,坚定了走这条“独木桥”的信心。 一、打上电话号码是真心服务的体现 每家媒体都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服务受众,指南报既然把服务读者当作自己的特色和旗帜,就更应该多研究读者的需求和新闻媒体的局限。指南报在调查时发现,一篇好新闻、好消息在向渎者提供信息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诸多的疑问和好奇,读者此时需要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而大众媒体面对成千上万的受众,受众的问题也各式各样,在一篇字数有限的消息中难以一一解答。读者需要从消息中得知进一步获取这些信息的渠道,这时,消息的采写编发者就应当将能回答这些问题、能进一步提供准确信息的人员或单位告诉读者,此时,最省篇幅也最方便读者的办法就是在消息中写上电话号码,这是一份以真心服务读者为己任的报纸无法回避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报纸杂志化     
所谓“报纸杂志化”,实际上就是把诸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整合,构成所谓深度报道。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大部分受众希望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能够立即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闻信息,希望从报纸上获得到的信息,使自己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而杂志化恰恰体现了报纸对读者要求的顺应。一个成功的“杂志化”报纸,对每件值得报道的新闻事件都应该有深入全面的报道,同时保持版面清晰和良好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9.
在电视大范围走进家庭的今天,世界各国的报纸,杂志为争取更多读者,纷纷推出图文并茂的版面,使读者不时产生新鲜感和很强的读(睹)报欲.近些年来,在我国报纸和杂志上的摄影图片也渐渐多了起来.从各大小报纸的现状看,一般在一个版面上有一至三张图片,多数照片是作为“图片新闻”单独刊发的,与版面上的消息,通讯文章没有联系.在一张报纸上,除了要精心制作每一篇通讯、消息的标题外,若能配发多幅构图新颖、新闻性强的相关照片,这样,这张报纸就有看头了.本文仅就作者的通讯、消息稿配发组照的新闻效果问题试作探讨.无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亦称工作通讯),是人物消息还是事件消息(不论静态消息还是动态消息),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配发新闻组照的.小篇幅的通讯或消息,可配上一至二幅与所报道的人或事物的照片,大篇幅的可顺理推之.这样处理新闻稿,既可克服报纸上的长文章,达到“短些,再短些”的目的,又可美化版面,让读者用短时间从短文和图片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中国日报》就以其图文并茂著称,在世界英文报报林中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身为版面编辑,碰见记者,常听到这样的问话:“近来缺什么稿子?”我的回答:“缺消息。”当编辑的,总希望自己编排的报纸版面为人称道。要做到这一步,办法自然很多:精心的设计,精美的图片,能使版面增色;精采的通讯和评论等,也能吸引不少读者。但报纸既为“新闻纸”,就得把提供新闻放在第一位,尤其要多为读者提供“独家新闻”。通讯、评论等虽然很重要,但适量即可,消息的需要量却大得多。然而,在一些报纸的编辑部里,消息常常成为“缺门货”。编辑手头没有多少“本报讯”可编用,只好用大块头通讯充塞版面,或者靠通讯社电稿度日子。例如有一家全国性报纸,一版主要登消息,今年一季度平均每天刊登十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报纸市场化运作,使得报纸商品性的一面越来越凸现出来。报纸的信息质量,即报纸所传播的信息的有效性和丰富性,也成为读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市场经济时代的读者已把报纸信息质量的好坏与自己的权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希望订购的报纸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信息,应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能损害其合法权益。努力满足读者的信息获知权作为一种大众媒介,传播信息是报纸的主要特征。报纸通过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来争取和吸引更多读者阅读和订购,从而实现其办报目的;而读者则期望从报纸上获知更多、更及时、…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1991年第11期发表的《“怪胎新闻”》一文,把报纸报道新闻竞赛评选结果,往往只提本报获奖情况的现象,称为“怪胎新闻”。笔者认为,这个看法有失偏颇。上述现象大部分属于“正常胎儿”,是新闻的“接近性”使然所谓新闻的“接近性”,是指读者(受众)对在地域等方面越接近自己的新闻信息,越感兴趣,反之亦然一张报纸,大致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读者对自己经常看的报纸,自然而然地有一种亲近感,对这些报纸在新闻竞赛中的得奖情  相似文献   

13.
董晓芳 《新闻前哨》2022,(17):58-59
<正>消息通常被称作狭义的新闻,就是用最简洁迅速的手段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它发端于近代报纸萌生之时,自16世纪末问世以后,便迅速成为报纸和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角”。消息是支撑报纸版面的重要报道体裁。但翻开时下的报纸版面,不难发现消息数量减少,尤其精彩的消息更是缺乏。大块头、长文章充斥版面,即便有消息,也多是材料式、套路化的工作信息,新闻性不强、价值不大、写法老套,难以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4.
“报上会议消息多而枯燥,我们不爱看。”许多报纸读者的这一意见,反映到了正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省报总编辑座谈会上。总编辑们确实为“会议消息”问题发愁:有些会议读者很关心,会议精神对面上工作也有普遍指导意义,报纸应该发消息。可是,有相当多的部门召开的会议,是纯业务性的,发了消息也没有多少人看。但主管部门总是说:“发个消息吧,登报了,说  相似文献   

15.
人人都读报,可读报的效果、方式却不尽相同。有“看书看皮,读报读题”的“浏览式”;有“一杯清茶一颗烟,一张报纸瞄半天”的“消遣式”;有一报在手,只找自己“大作”的“希望式”,等等。对于一般读者的读报,此处不加评判。笔者是办报的,单谈谈通讯报道员的读报。有经验的通讯报道员,翻开报纸,除了从中获取信息外,还会从新闻业务的角度上进行研究。这篇稿子为啥上了头条?  相似文献   

16.
杨志刚 《记者摇篮》2005,(10):40-41
办报纸是给读者看的,办报人要心中有读者。现代社会的受众.对媒体的要求不仅是满足阅读的信息量,更重要的是信息的有用性.即从“功利”角度来衡量信息的价值。对此,如何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满足读者的需求,提升晚报“三贴近”效应,是媒体竞争中的利器。  相似文献   

17.
王凌  董豪 《新闻采编》2006,(6):26-27
报纸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从读者的需求看,希望能在报纸上读到的是完全不同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的那些信息,他们对报纸信誉的要求是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实惠的,并能为自己指点迷津,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也就是报纸的价值。在新闻价值要  相似文献   

18.
王凌 《新闻采编》2006,(3):31-32
报纸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从读者的需求看,希望能在报纸上读到的是完全不同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的那些信息,他们对报纸信誉的要求是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实惠的,并能为自己指点迷津,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也就是报纸的价值。在新闻价值要  相似文献   

19.
报纸是一种商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一般商品的价格,是按照成本原则确定的,生产者总是以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只有这样才有钱赚;报纸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却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有的报纸的出售价十分低廉,甚至低到不足抵偿报纸的成本。即使这样,报纸不仅不会亏本,而且获得长足的发展,其“秘密”就在于“报纸双重出售方式”的魔力。 一、什么是报纸的“双重出售方式”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双重出售方式”是报纸商品性的最重要的特性。 1、报纸的新闻信息(包括文娱副刊)版面向读者的销售。新闻版面是不允许按商品形式买卖的,但从新闻信息转入读者手中的过程来说,它是以买卖形式出现的。读者花钱买报纸,因为报纸上面有自己“求知”的文字和图片材料。读者是新闻信息版面的出售对象,也是新闻信息传达和告知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杨权宾 《新闻世界》2004,(12):55-55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眼睛是人的心灵窗户”。若是一个人眼中有神,大家会说他很有灵气,不呆板。消息(新闻)就好比报纸的眼睛。假如我们拿到一张报纸随眼看去,发现消息(新闻)寥寥几条,就会被读认为没看头。因为,现在的人们时间观念很强,看报纸主要的动机是想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新闻,以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