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强调学习方法,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自己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激发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强调学习方法,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自己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激发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3.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是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突出特点,其中自读课文处在教读课文和课外大量阅读之间,承担的是把教读课文学习的阅读技巧、方法、策略等进行有效迁移运用,让学生在自读课文中借助旁批、阅读提示、思考探究等阅读支架,在自主阅读中习得、内化相应的阅读方法.但在自读课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教读的套...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品德的提高,更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培养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1.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低年级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可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勾划出生字,自己多读几遍,然后再同桌对读,互相正音,最后由教师利用生字卡片通过抢读、轮读课文来进行检查。从而让学生初步学会自学生字字音、自己读通课文的方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2.提出要求,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不是盲目的,应该对每一次阅…  相似文献   

5.
阅读中学历史课文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只有在科学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要读懂、读通中学历史课文,我们应注意养成如下的科学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统编版教材中的文学类自读课文比例大,编写独具特色,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阅读方法、阅读经验运用到自主阅读中,有效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从关注单元主题、借助阅读提示、把握内容情感、运用旁批助读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把握自读导向,落实自读地位,加深自读感悟,夯实自读本位,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类自读课文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了解课文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用心倾听、热爱生活的情感。3.学习自能读书的阅读方法,在学习中感受语言的优美韵律,体会声音的美妙。教具准备1.自制幻灯片。2.准备课外阅读《雨铃铛》一文。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点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的理解程度。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继续参看课后的生字表。3.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记住了课文中…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了解课文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用心倾听、热爱生活的情感。3.学习自能读书的阅读方法,在学习中感受语言的优美韵律,体会声音的美妙。教具准备1.自制幻灯片。2.准备课外阅读《雨铃铛》一文。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点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的理解程度。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继续参看课后的生字表。3.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记住了课文中…  相似文献   

9.
正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以单元内的课文学习为主,同时还辅以"名著导读"以及"课外古诗词诵读"等不同的环节,以此架构由教读、自读以及课外阅读而构成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所谓教读课文,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由学生结合相应的阅读方法,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或者达成阅读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学法。所谓自读课文,就是根据教读所得展开自主阅读,不仅是为了强化阅读方法,也需要将其提升为阅读能力,以推动落实"用法"。  相似文献   

10.
“讲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交给学生阅读的钥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讲读课文为什么要坚持“以读为基础”呢?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阅读的实践才能培养起来;另外,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从阅读开始。讲读课文如何做到以读为基础呢?这就要求在整个讲读教学中,以学生的读为主要活动,教师的讲应该以指导学生阅读为核心,还要认真处理好讲与读的关系:读是基本的,要解决懂的问题;讲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读,要以讲来扶读。讲和读又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学中,还应做到读中有讲,讲中有读。以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因此,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阅读情境,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中去,交流阅读体会和感受,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在语言积累和情感体验上都有所感悟和提升.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自读课文时应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读、自测,检验学生阅读能力与自学能力。文章从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现状出发,分析语文自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从结合助学系统教学、注重读写结合、注重个性阅读等方面阐述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的全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把入选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共中课内自读课文所占比例约为百分之三十。如何上好课内自读课文,已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亟待探究的课题。课内自读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阅读,在阅读中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得以巩固和提高。因此,教这类课文要立足于培养和检验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学好读懂课文铺路搭桥。新教材在课文的编排上颇费心血。课文前有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围绕课文的主题和写作特色及结构层次等设计了练习。这样做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有利于检测学生的能力和掌握课文知识,故教师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熟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读的训练和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读书,使“读”和“思”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一.改变预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读,带着问题想学生预习课文,能为讲读创造有利的条件。过去预习在课外进  相似文献   

15.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设置大都是按照讲读、自读两个方面安排的.如此编排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讲读课的精讲,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同种类型文章的思路和方法,并能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于课内外的自读课中,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本文针对初中自读课文课外自读的教学指导的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1.把握自读课文的教学原则;2.自读课文课外自读可行性分析;3.自读课文课外自读方法指导:4.自读课文课外自读措施安排.  相似文献   

16.
自读课文是统编教材中一种新的课型,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以学生自我阅读实践为主线,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求自得。要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实现深度阅读,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好“阅读提示”“旁批”以及相关的补充“材料”来帮助学生完成有深度的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教材 ,每册都编排了不少的自读课文。对这些课文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按大纲要求(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己阅读 ,培养自学能力 )进行教学 ,他们或跳过不教 ,或仅让学生读读罢了 ,或全当讲读课文包办代替……如此种种 ,不但违背了编者的意图 ,也一次次地放弃了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机会。那么 ,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自读课文的作用呢 ?笔者认为以下的“五步法”比较可行。第一步 :读 即由学生独立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自己解决遇到的生字词 ,读懂句、段的意思 ,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作者思路 ,主动接受作者传递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18.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通过四年半的学习,多数学生具备了较好的自学能力,能针对课文主要内容质疑,能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等方法初步解决自己在读课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数学生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并通过大量课内外阅读有着丰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课型不同,功能与价值定位不同,在教法上自然也有不同的要求。自读课文五步教学法注重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在主题与方法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注重运用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的方式,再发挥教师点拨的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价值;注重锻炼学生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并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注重提供教材外的阅读篇目,扩展学生的课内阅读量,弥补课外阅读时间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课外阅读课文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跨进中学大门以后,从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进而培养自讲能力,把在自读中的个人所能通过自讲的途径转化为集体所得,并且把在自讲过程中同学互相启发和补充集体的所得转化为每个人自己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来逐步实现阅读课外自读课文能力的知识迁移,这也就达到了强化课外自读课文学习的目的。对《温馨的风》这篇课外自读课文,我就采取了自读、自讲、仿写三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