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万里 《今传媒》2007,(2):28-28
2006年上半年在香港生活、工作了四个半月.一开始去对香港的报纸很感兴趣,如<东方日报>、<明报>包括<苹果日报>等,经常刊登一些内地看不到的新闻.但日子久了,也开始厌倦香港的一些报纸,因为娱乐新闻、八卦新闻之多、之滥,也是令人不堪忍受的.每天一百多个版面,竟然满足不了我的求知欲(对新闻的欲求),有些该登的新闻不登,比如一些重大的国际、国内新闻.  相似文献   

2.
香港的“新闻传播业之多为世界之冠”,出版的中文报刊种类也很多。在报纸方面,有综合性的报纸,如《星岛日报》、《华侨日报》;有主要刊登财经新闻的报纸,如《香港经济日报》、《信报》,有刊登影视明星新闻的娱乐性报纸,如《新星日报》;有刊登黄色新闻、小说、广告的报纸。如《天下日报》;有全部刊登赛马新闻、预测赌马、介绍骑士情况的马经报纸,如《赛马日报》;还有专门刊登漫画的漫画报纸,如《金报》。杂志的种类也很多。有评论性杂志,以时事评论、新闻特写、新闻图片为内容,多为周刊和月刊,如《中国评论》、《广角镜》;综合性杂志内容广泛,涉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具有新  相似文献   

3.
报林丑蝙蝠     
天天看报.又在报社干了十多年,如今要我对报纸下个精确的定义,倒也犯难,只好向《辞海》讨教.它提供的答案是: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出版物。”这句话,大抵是八九不离十,报纸上虽有称之为“报屁股”的副刊,登一些文艺、理论文章,但就其多数版面来说,还是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由于报纸离不开新闻,所以不少人又称它为新闻纸。报纸如果只登少量甚至根本不登新闻,那就有点儿不务正业了.然而这类叫人摇头的事情早已有过。1897年11月1日,上海《字林沪报》就创办了一张称“报”而不登新闻的报纸,名曰《消闲报》,其一、二版专载杜撰新闻和文艺作品,前者既是“杜撰”,  相似文献   

4.
作为《南方日报》一个多年的读者,自从我的案头换上一九八五年的新台历以后,我每天翻阅邮递员投来的这份报纸,觉得它的版面今年以来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总的印象是:这家报纸现在新闻多了,言论多了,比以前更有看头了。从今年元旦到一月二十一日的三个星期中,《南方日报》第一版除了元旦和少数几天登的文字和图片新闻较少以外,其余每天登的文字、图片新闻有二十多条,给人以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之感。  相似文献   

5.
香港免费报纸大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记者》2005,(8):78-78
7月14日,由星岛新闻集团推出的免费报纸《头条日报》开始在香港市内的交通枢纽、住宅及商业区等数百个地点免费派发。它题为《开开心心看报纸》的创刊词写道:“《头条日报》虽然也会报道那些令人不快的意外消息,但我们也希望多报道令人愉快的新闻”。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涌现的改革潮流中,不少报纸从改革新闻入手,开始了报纸工作的改革。为什么新闻的改革成了报纸改革中突出的一环呢?这是由于新闻是报纸最根本最主要的宣传形式,报纸所以成为报纸,就因为有大量的新闻。由于十年内乱的影响,很多常识性问题都发生了混乱,而报纸要重视新闻多登新闻这个常识性的问题,也变得模糊起来。一些人不自觉地慢慢地把新闻放到次  相似文献   

7.
办报应讲究实效,多刊登一些实用性新闻,既能给读者提供信息、告示、启迪,又能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何乐而不为呢?比如今年高考前,不少报纸所登的新闻实用性就很强。6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没有冷空气入侵没有闷热天气良好天气伴随高考》,新闻像及时雨,作了安民告示,让  相似文献   

8.
王民 《当代传播》2000,(4):60-62
一、港报副刊在香港报纸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 ,香港报纸竞争愈演愈烈 ,各大报纸纷纷用增加版面等手段来吸引争取读者。在各行各业新闻与过去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香港报纸增加版面的做法 ,大都是一方面将新闻细分 ,一方面做大量的副刊。随机查阅2000年1月4日的几家港报 ,《东方日报》已有8叠116个版 ,其中 ,副刊占整张报纸的3/5强 ;《星岛日报》有4叠100多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 ;《太阳报》有7叠90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粗略翻阅香港报纸 ,可以发现港报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介绍报道 ,已经到了详尽的…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国内部前不久向各分社发出《关于多发新闻短新闻的通报》。《通报》说:根据读者和各新闻单位要求报纸多登新闻、多登短新闻的意见,总社确定从现在起,抓一抓短新闻的写作问题。多发新闻、多发短新闻是政治上的需要,绝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这也是进一步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恢复和发扬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  相似文献   

10.
我急于向大陆的同行介绍一位香港摄影记者。他叫张景宁,30岁。几年前我从香港《文汇报》和《摄影艺术》上看到他的作品。四月,他作为《文汇报》摄影记者,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影展,一个休息日,我采访了他。△香港新闻有什么特点? 竞争激烈。香港传播媒介发达,电台半小时播一次新闻,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报道,”很多都是现场报道,普通报纸20多份,其它专业报纸五,六十份。新闻摄影要  相似文献   

11.
方秀 《新闻世界》2008,(9):134-135
《一年级学生被“俘虏”游戏室里寻刺激》《周杰欲“抛弃”琼瑶另起炉灶闯香港》《夫妻联手告“二奶”》《一场球赛就是一场性爱》……看到这样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总让人们想起19世纪30年代源于美国报纸的新闻煽情时代。事实上,随着我国传媒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新闻的煽情之风确有愈演愈烈之势。学术界对此多有微词,而一些媒体却依然故我地大肆煽情。如何看待新闻的煽情之风,对于今后强化媒体社会作用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2009,(6):5-5
日前,新闻集团主席默多克表示,集团旗下一些较有竞争力的报纸将在12个月内开始试行向报纸网站读者收费。该集团旗下报纸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伦敦时报》、《太阳报》和《澳大利亚人报》等,其中《华尔街日报》电子版已开始收取订阅费。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新闻界,至今仍有一些同志不重视社会新闻,认为社会新闻是“市井琐闻”,“鸡零拘碎”,不能登大雅之堂。社会上少数人甚至持有一种误解和偏见,认为社会新闻就是反映奇闻怪事和报道社会阴暗面,给社会主义抹黑。出现这些不同看法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对什么是社会新闻还不甚了解,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报纸的社会新闻与资本主义报纸的社会新闻性质根本不同还不大了解。二是近年来随着社会新闻的日益繁荣,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一些报纸没有把握好社会新闻的导向,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社会新闻。一些街头小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为了增强报纸的销量,刊登一些桃色事件、凶杀纵火、怪诞秘闻,在读者中产生不良影响。 总结《西安晚报》多年来的新闻实践,我们认为要把握好社会新闻的导向,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三题余焕春一、新闻属性的再认识80年代《人民日报》一版登了一条新闻,题为《长途贩运不是投机倒把》。当时从事贩运的农民争相购买那天的报纸,他们知道这条新闻对他们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花钱买这张报纸是划得来的。新闻和报纸又是新闻从业人员经过...  相似文献   

15.
香港《大公报》记者雷竞斌,不久前在香港报业公会主办的新闻从业员1985年至1986年最佳记者的竞选赛中,当选为最佳记者,成为香港1000多名记者中的佼佼者。“您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当我们正面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时,他眨一眨近视眼镜后面的双眼,风趣地说:“我长了个铁腿(腿勤)、马眼(眼观四方)、神仙肚(能吃能饿)。”“要具有敏锐准确的判断力”“香港有多家报纸,家家的消息都是文字短小,一般在三五百字之内,所登内容五花八门,但我认为,无论是社会新闻还是经济新闻,不仅是事实的报道,更重要的是要为读者提供有影响的信息。这就要  相似文献   

16.
伦敦《泰晤士报》在停刊五十个星期之后,于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复刊。复刊这天报纸的版面保持旧貌,以强调连续性。编辑部表示要逐步对报纸作一些改进。为了弥补将近一年的空缺,《泰晤士报》接连刊登综合性的新闻回顾和大事记,并补登一年来逝世的名人的传  相似文献   

17.
张世光 《新闻传播》2013,(12):83-84
2005年开始,连续10年高速增长的中国报业出现了增长率降低的情况,一些报纸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从2005年开始,美国报刊总类数量以年0.5%的速度递减,《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一些老牌报纸的停止纸质版印刷,也引发了人们对报纸行业的担忧。要想改变报纸在年轻人中间的颓势,首先就要了解年轻人新闻需求的偏好——他们爱读哪些新闻,他们喜欢如何阅读新闻,他们对读到的新闻会做出哪些反应?  相似文献   

18.
香港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传播工具总称传播媒介。香港传播媒介,最早从1841年发行第一份英文报纸《香港公报》,1858年出版第一份中文报纸《中外新报》开始,1928年香港广播电台成立,1957年“丽的呼声”电视台创办,到1967年无线电视台播映,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香港传播媒介以最快速度捕捉和传递信息,将香港、中国内地以至世界上发生的大事,迅速传给香港市民。由于多是商业性经营,主要依靠自身的收入维持生存与发展,竞争非常激烈。由于香港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它与中国内地的关系,许多知名的国际通讯社、行销全球的报章和海外广播公司均派员进驻香港;多家国际新闻机构在香港设立分社或办事处。  相似文献   

19.
最近到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系访问,仔细阅读了一个月的香港主要报纸,不由地想到两个问题。首先,为什么香港这个地方没有西方意义上的高级报纸?看英国的《泰晤士报》、《卫报》或者美国的《纽约时报》、法国的《世界报》,撇开政治倾向不谈,它们在新闻报道的深度、评论的高品位和版面的严肃性方面,都是时代文明的象征,尽管这些国家存在着发行量大大超过它们的大众报纸,但那些报纸远不能成为舆论的主导。而对香港的报纸(中资的《大公报》、《文汇报》除外)来说,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的区分是模糊的。有的新闻学者按严肃性和大众化勉强进行过划分,例如将《明报》、《信报》、《经济日报》等归到高级报纸份内,将《东方日报》、《苹果日报》、《成报》、《天天日报》、《新报》等归到大众报纸一类;还有的称前者为“质报”,后者为  相似文献   

20.
詹国枢 《新闻界》2000,(4):19-20
办了多年报纸 ,有些问题却一直没弄清楚或者说没完全弄清楚。比如 ,报纸该登什么稿?有时 ,记者发来一篇稿子 ,编辑看了说 ,这稿子 ,没啥意思 ,不登了!有时 ,报纸登了一些稿子 ,记者看了说 ,这样的稿子也能见报?没劲!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公理”何在呢?从读者心理出发 ,想了一个比较简单因而可能也还适用的公式 ,叫做“三要两不要”标准。标准一 :要登读者“很想知道”的稿件报纸该登什么稿?当然该登新闻稿。然而 ,我们每天抓了不少新闻 ,也登了不少新闻。为什么读者还是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大呢?这还得从新闻的定义说起。什么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