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基于文学视角,运用民族学的理论知识,主要从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灵魂崇拜、萨满崇拜这4个方面着手分析研究,探讨这斡尔族原始宗教思想对达斡尔族民间故事的影响。可以说在达斡尔族的许多传统民间故事中都体现出其原始宗教的色彩,达斡尔族原始宗教对当时的达斡尔族民间故事产生了深远影响。此论题的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研究达斡尔族民间文学有积极意义,并能为此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莫日根故事是达斡尔族口头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散韵兼备且极具民族特色的叙事作品。莫日根故事是达斡尔民族文化承传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寄托了迭斡尔民众对力量、勇气、善良、智慧与正义的案尚,展示了他们战胜困难、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体现了达斡尔民众尚武崇智、勇于反抗和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莫日根故事在叙事结构、语言运用、修辞手法上所呈现的审美品格,凸显出了达斡尔民众独有的艺术天赋,亦为后世达斡尔族作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滋养。  相似文献   

3.
卜奎试解     
卜奎原来为人名,卜奎是清初迭斡尔族头领,被清廷任命的副都统衔总管,其领地曾在现在齐齐哈尔一带,后以人名为地名.清康熙年间在嫩江东岸卜奎筑城,即齐齐哈尔城.  相似文献   

4.
人口分布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人口较少,只有121357人(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以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富拉尔基区为主要聚居区。 族称与族源 “达斡尔”是 达斡尔族的自称,历史上曾有“达胡尔”、“打虎儿”、“达呼尔”等不同的称呼,建国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达斡尔”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根据有关文献记载、传说以及达斡尔族的语言、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达斡尔族民间信仰萨满教。萨满教以其神职人员被称为“萨满”而得名。它是以万物有灵思想为基础,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多神信仰为内容,以一定的祭祀活动为表现形式的原始宗教。  相似文献   

6.
达斡尔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勇敢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文章分别就达斡尔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婚姻家庭、文化艺术以及政治道德中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概述。这些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既是达斡尔族文化和人民精神生活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在该民族的传统文化及社会生活习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民族学的理论知识,主要从城市达斡尔族对其传统文化的了解、保持、传承情况着手论述,进一步分析城市生活对达斡尔族日常生活和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以及达斡尔族传统文化对城市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达斡尔族是我区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教育比较先进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鄂温克族自治旗(前者有达斡尔族人口的40.9%,后者有22.8%)。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达斡尔族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总结这方面的成绩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对进一步完善达斡尔族教育体系,提高达斡尔族教育水平,促进达斡尔族教育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更大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解放后我区达斡尔族教育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族基础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普及。解放战争时期,达斡尔族人…  相似文献   

9.
蒙古祝词脱胎于蒙古族萨满教的祭词与神歌,是萨满教祭词神歌民俗化的产物。以文化语言学为视角,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考察蒙古族祝词在不同历史阶段对蒙古族萨满教祭词神歌的继承与发展,以探求蒙古祝词对萨满教祭词继承发展过程中折射出的社会生活变迁。  相似文献   

10.
刊摘 《地理教育》2004,(4):10-10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附近旗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及附近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族人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和齐齐哈尔两种土语.其语言丰富,有大量反映渔牧狩猎农耕的词汇,其中有汉语、满语和鄂温克语借词,特别是汉语借词较多.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能使用满文、蒙古文、哈萨克文.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  相似文献   

11.
《白蛇传》是中国最著名的民间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妖恋”故事可视为其直接源头,由此出发,从叙事学切入,通过对该故事发展嬗变中的角色及其行动以及其叙事功能的对比分析,揭示“白蛇故事”从起源到成熟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2.
民俗对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民俗具有物质条件和明显的活动方式,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社会现象,因此成了识别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民族化在文学创作上更是一个非常紧要的问题。实践证明,文学作品里这个特点表现得愈丰富,愈鲜明,就愈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而且作品愈是具有民族特点的,愈容易成为世界的。作家沈从文的作品即洋溢着其独特而又浓郁的民俗描写特色。  相似文献   

13.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民间文学的滋养下成长。20世纪中国创作童话中的民间童话以两种质态存在:其一,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文本提供素材和故事原型;其二,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提供创作技巧经验。民间童话在创作童话中以隐蔽的方式和全新的审美价值呈现出来,而创作童话源于民间童话又跳出了民间童话的窠臼,通过作家文学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民族音乐体裁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风俗、自然环境、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真实写照。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而不是个人的创作。近年来 ,许多音乐爱好者甚至音乐工作者对民歌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 ,主要表现在误认为具有民族风味的和用民族唱法演唱的歌曲就是民歌。判断一首歌曲是不是民歌 ,关键是要看这首歌曲是不是符合民歌的 3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新时期以来围绕蚩尤与炎帝、黄帝并称为中华民族三祖所存在的纷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中华民族文明形成的广阔视野,分析了蚩尤部落集团所作的历史性贡献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史料和民俗材料相结合,阐述了蚩尤所产生的久远而广泛的影响,从而论证了将蚩尤与炎、黄并称为中华民族三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这既是民族平等的必然逻辑,也是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的民间故事研究者们创立了故事讲述人研究理论和故事文本结构形态研究理论 ,二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民间故事的本质和独特性 ,拓宽了研究的范围 ,深化了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这两派理论兴盛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构成了俄罗斯民间故事研究的“双重风貌”。  相似文献   

17.
民间故事的传播由口传开始,大多由祭祀、统治阶级或由文人记载所留存,决定了民间故事流传的历史留存性。同时对于受众来说,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民间故事的产生也为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作出回应,如神话故事的产生。另一方面,民间故事的内容也同时为统治阶级服务,中国历代统治者无不重农,重孝道,以统治者作为传播者时,传播效果直接作用于受众,使得传播目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黎族民间童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显示了黎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特征和民族性格,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就四种类型(创世童话、自然童话、爱情童话和风俗童话)对黎族民间童话进行了分析,并和相似的其他民族的民间童话做了初步比较,最后从地域、民族和艺术等方面归纳了黎族民间童话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徐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生成并流传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其种类丰富多彩。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切入,以徐州民间故事中的神话故事和精怪传说为解读文本,探求徐州民间故事丰富性中的统一性——民间观念的趋向。由此折射出民间故事生成、传播和常胜不衰的大众心理机制,彰显出徐州民间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藏传佛教及其佛经的传播,印藏民间故事传入蒙古高原对蒙古民间故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五卷书》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在《苏布喜地》和《育民甘露》的蒙译注疏以及蒙古民间故事中能找到与《五卷书》的主要母题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故事,但至今对这些故事的来源尚未有定论。本文就以《苏布喜地》的注疏《如意钥匙》为例阐述《五卷书》在蒙古地区的流传,并兼论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