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对单分子表征与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探测材料表面局域的原子级分辨率的空间和电子结 构,可操作性强,极大地增强了科学家表征单分子结构,研究单分子物理、化学特性,和操 纵单原子、单分子并构造纳米器件的能力。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进行单分 子表征和操纵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在单分子尺度下若干特殊的物理现象和效应,说明了 单分子研究对物理学和其他学科发展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分子仿生研究的就是模拟在微观的分子层面上的生物分子的功能。生物体的信号传递过程和功能性相互作用的机理越来越清楚,计算机中心处理器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大的分子模拟及分子设计软件的发展,使在分子水平设计并合成物质模拟生物大分子的功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大制成新型单分子整流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中国人》2005,(8):46-46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在富勒烯单分子研究中又获重要进展。他们成功将富勒烯单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用氮原子取代,并利用单电子隧穿效应,成功研制成仅由一个分子组成的新型单分子整流器。该分子器件有着和传统单分子整流器不同的工作原理,在重复性和可控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这是他们继用单分子操纵手段实现由两个富勒烯分子构成负微分电导二极管后,所取得的又一重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在液体内部,每个分子在四面八方都有机会受到周围分子的吸引,和其它分子结合,但是液面的分子吃亏,它和周围的分子结合不完全,外侧接受不到其它分子的吸引力,因此表层的分子能量较高,比较“不安分”,液体为了降低能量,会尽量缩小表面积,力争形成球面的形状,这时就会呈现出一种力——“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生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原子在形成有机分子的时候,4个原子或基团可以通过4根共价键形成三维的空间结构。由于相连的原子或基团不同,它会形成两种分子结构。这两种分子拥有完全一样的物理、化学性质。比如它们的沸点一样,溶解度和光谱也一样。但是从分子的组成形状来看,它们依然是两种分子。这种情形像是镜子里和镜子外的物体那样,看上去互为对应。由于是三维结构,它们不管怎样旋转都不会重合,就像我们的左手和右手那样,所以又叫手性分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与分子系统学发展密切相关的4个因素:1.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不断改进;2.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3.用于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基因种类不断增加,对这些基因进化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4.化石DNA的研究。本文还阐述了核基因及叶绿体基因在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例举了rbcL、matk、18s rDNA和ITS序列分析在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时提出了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瑾 《科学中国》2005,(10):17-17
作为制造分子回路的一个中间步骤,研究者们希望能够控制通过单个有机分子的电荷流动,然后再把它们变成电路结点。但是紧挨着分子相对巨大的电极把事情复杂化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在硅电极上留一个“悬挂链”(即未成对电子)也许是精确控制相邻分子电荷流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4):315-315
寡聚噻吩既是制备高性能纳米器件的重要功能有机分子,义可用作模型化合物来研究有机电子传输的基本问题,因而其组装行为和单分子性质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化学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小组,近年来系统研究了寡聚噻吩分子的组装规律和组装结构。利用高分辨扫描隧道技术(STM),发现寡聚噻吩分子不仅本身可以形成稳定的组装结构,  相似文献   

9.
张蕾 《科学中国》2006,(6):13-13
美国赖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在2005年底为一辆用有机分子制成的纳米汽车装上了底盘和轮子。由于没有发动机,汽车只能“遥控驱动”,受电磁场的作用在加热的金属表面上行驶。最近这个研究小组为一辆纳米汽车上装上了分子发动机,使它能以光为燃料开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与分子概念有关的几个问题,提出原来的分 子定义已不适用,建议将分子定义为一个由若干原子核和若干电子所组成,受量子力 学规律的约束,有一定的稳定性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胡文祥  恽榴红 《科技通报》1995,11(2):115-119
用热力学辅之以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来研究药物与受体相互使用,而其中的轨道作用可用药效基集团中各点轨道作用的线性组合来表达,各点轨道作用可用局域轨道模型来处理,部分概念和公式在药物分子与胆碱能受体相互作用研究中得到了支持和验证。  相似文献   

12.
张毓敏 《科教文汇》2011,(36):85-86
最近十几年来,分子器件由于其诱人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了国际科技界竞争最为激烈的研究领域之一,这也使得分子器件领域在过去短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分子器件的概念,以及分子器件研究中一些重要的实验和理论进展进行了简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超分子组装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出发,介绍了几类超分子体系,分析了超分子组装领域的基本科学问题,对超分子组装及超分子科学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胡伟  周清华 《科技广场》2012,(9):243-24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在以硅为基础的电子器件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分子电子学应运而生。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子电子学的诞生过程和曲折的发展进程,然后详细地阐述了分子电子学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徐志康  徐又一 《科技通报》1994,10(5):284-287
研究了丙烯酸十八酯、聚丙烯酸十八酯以及丙烯酸十八酯/乙烯基咔唑无规共聚物在气-水界面上的单分子膜性质,发现两种聚合物单分子膜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采用连续压缩的方法可消除聚合物的松弛特征,获得排列紧密的单分子膜.在聚丙烯酸十八酯分子链上引入咔唑基团可显著改善单分子膜的转移特性,并获得一种含光电功能基团的新型聚合物LB膜.  相似文献   

16.
设计、制备功能化超分子聚合物是当今高分子科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2年5月19—21日在杭州召开了以"超分子聚合物科学与材料前沿问题"为主题的第73期双清论坛。会议围绕超分子聚合物结构构筑、聚合过程与功能调控等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推动我国超分子聚合物科学与材料研究的发展,同时凝练该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发展超分子聚合新的驱动力、深入研究超分子聚合过程与理论、实现超分子聚合物的特殊功能并发展成特殊聚合物材料。最后,本次论坛提炼了本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今后资助的重点与方向,对未来5—10年进一步推动我国超分子聚合物科学与材料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勇 《科学与文化》2005,(12):36-36
如果分子有“两条腿”,能像人走路那样一步步运动:一条“腿”抬起迈出,而另一条“腿”还停留在原地作为支撑,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如果一群分子能像部队行军一样排成整齐的队列前进,那又会是什么场景?  相似文献   

18.
杨如意  陈欣  唐建军  陈静  蒋琦清  Shui-jin  HU 《科技通报》2005,21(6):668-673
作为一类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微生物类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传统的研究方法不但耗时,费力,精确度低,而且难以大批量地对不同群落进行比较研究。近年来,基于PCR的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本文综述了多种AMF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并对传统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的优缺点做了比较,着重介绍了分子标记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对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做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2006,(3):F0005-F0005
6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将单分子化学与单个原子和分子的磁性研究结合起来,利用单分子选键化学首次实现了磁性离子自旋态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局域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为单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方法,揭示了单分子科学研究的新的广阔前景。通过这一方法对单分子实现了精确的“手术”操纵,调控单个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由此改变中心钴离子的自旋态,成功实现了对钴酞菁分子磁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分子学与量子力学的出发点完全不同,前者假定原子核振动,而后者假定原子核不动、电子绕原予核运动。将分了力学与量子化学结合或联合运用,配合计算机图形界面,就有可能解决生物大分子与配体分子或较大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的空间、电性等结构及构效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