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写新闻讲究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含蓄有余味。其实,含蓄,亦称“留白”的艺术,用之于写作、绘画,古今论述甚丰。 据史料载:宋代皇帝徽宗赵佶酷好书画。他当政时将绘画列为科举考试中的应试门类,入选者可人仕“翰林图画院”。有一年,著名山水画派首领李唐参加画院考试,考题为“竹锁桥边卖酒家”。他在画面上巧妙地画出一泓清清的流水,水面小桥横架,桥畔崖边,一抹青翠竹林,竹梢上斜挑出一幅酒帘,迎风招展。李唐所作之画,虽未见酒家,但竹梢上的酒帘使人联想到竹林后的酒家,逼真地体现出“锁”字的意境。考官认为此画虚出酒家远比众多应试者酒家、小溪、木桥和竹林,应有尽有,样样摆出,更为含蓄,更有意味,更引人深思。李唐夺得了考试的第一名而进入图画院。 藏而不露,作画一法。文画相通,含蓄亦为作文之一法也。  相似文献   

2.
据说,明代有一富翁,请唐寅绘画题诗,为其母祝寿。唐寅先绘就《仙桃献寿》一画,后拿起笔在画上题诗。第一句是:“隔壁老妇不是人”,顿使举座失色,可他接着写第二句:“好象南海观世音”,人们转怒为喜。他接下去  相似文献   

3.
唐代张彦远说:“颐恺之……画人尝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奔妍蚩本亡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东晋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曾经几年不画眼睛。有人问他不画眼睛的原因,他回答说:“四肢丑俊本无关于要害,人物的生动逼真,恰好在眼睛上。”东晋画家颐恺之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轰动当时,影响后代。他提出的重要绘画理论,如“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等,对中国  相似文献   

4.
闻名中外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在这战乱的年代,作为林则徐好友的杨以增,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在自己的家乡山东聊城建筑了私家藏书楼。杨以增与林则徐交往甚密,曾被林则徐赞为“乃圣贤门中人”,并在陕西任巡抚时,荐举杨以增代替自己接任陕西巡抚之职。杨以增将藏书楼命名为“海源阁”,并亲题匾额。他之所以取名“海源阁”,是取《礼记》中的“先河后海”之意。杨以增认为:“学者应涉海而探源,知源之所出也。”追溯海源阁藏书,还要从杨以增的父亲杨兆煜(1768-1838)开始。杨兆煜举人出身,论帖、品诗、读画,精鉴赏,又好绘画、收藏。他曾任山东即…  相似文献   

5.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标准像”是美国著名画家斯图亚特早年画的,它几乎张挂于美国的千家万户。斯图亚特一生中画过许多华盛顿的肖像,其中他最满意的一幅是在一块画布上只画了华盛顿的一个头的作品。有人挑剔地指出为什么不画全衣服,斯图亚特回答道“:人的价值不在衣着上。”人的价值不在衣着上  相似文献   

6.
孙卫  王昕 《新闻知识》2006,4(6):63-65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体育媒体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各家媒体都在求新求变。新闻标题作为报纸的眼睛,一贯是媒体着力“经营”的重点。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曾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它吸引力的大小。”(1)鲁迅先生也主张:“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2)本文精选各家媒体的精彩标题,探讨使体育新闻标题抢眼的五种方法。一、对比联系添彩对比联系是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其核心是找到事物之间…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07,(13):79-79
今年5月,《福布斯》(《Forbes》)杂志公布“2007年中国名人榜”,一个从未在该排行榜上出现的名字——易中天,突然跃居榜上,是唯一一位以作家身份晋身前50名者。易中天跳脱学术窠臼,成为市场明星,主要来自他一系列的“品人”作品。在他笔下,刘邦、项羽、曹操不再是刻板化的人物,而是有复杂人性的生命。品人通透,正是他超越千百名历史学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二○○四年二月二十五日,江苏省公安边防总队将金东洙、李雪军、金光洙、陈雪峰、郑海英等组织偷渡一案移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至此,长达一年零两个月的“一二·二八”特大组织偷渡案侦查终结,沈阳籍巨骗金东洙和他的那群“蛇头”们的发财梦终于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9.
倒过来试试     
近日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故事,挺有意思。这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青年画家,由于工夫不够,生性又草率,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的画很受大众欢迎,使登门求教。他问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青年人不解地问:“倒过来?”门采尔悦:“对,倒过来!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工夫就能卖掉它。”“一年才画一幅,这有多慢啊!”青年人惊讶地叫出来。门采尔严肃地说:对!创作是非常艰苦的劳…  相似文献   

10.
黄勇  王媛 《新闻前哨》2006,(5):63-63
中央电视台制片人童宁在其作《电视节目结构方法》中指出:“电视节目有六大要素——人、声、词、画、音、字。”其中“人”即主持人。主持人是电视节目在人格化、对象化传播中的主导,他(她)突出了人的作用,把人的才智、风度、个性统统推上荧屏,使电视节目具有人情味和吸引力,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电视节目是否好看,是否有魅力。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共产党员赵春翰以他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关心、爱护和帮助因各种原因沦落为社会低层的人。冬去春来,他先后收留一百八十多个流浪儿、低能儿、孤儿和走投无路的社会青年做“儿子”,并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特殊的群体被当地人称为“丐帮队”。记者最近专程到贵州乌蒙山区采访赵春翰和他的“丐帮队”。只见老赵正领着一群“丐帮”在一个工地上干活。他脸膛黝黑,身板结实,一身已洗得发白的铁路制服和时下只有在农村才得一见的解放鞋,格外打眼。他朴实的衣着和潇洒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先生去了。此前的二十多天,他还亲手为我作了一幅画,题款“千山响杜鹃。彭匈清嘱。丁丑四月,曾祺”。画面上的杜鹃如火如荼,见出无限生机。他说:“裱一裱,层次感就出来了。”是的,杜鹃密密实实,却是浓淡有致。我说:“这画一裱,杜鹃准能‘响’起来!”汪先生哈哈大笑。具有如此旺盛生命力的人,怎么说去就去了!  相似文献   

13.
刊中报     
倒过来试试宋亚田  近日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青年画家,由于工夫不够,生性又草率,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的画很受大众欢迎,便登门求教。  他问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青年人不解地问:“倒过来?”门采尔说:“对,倒过来!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工夫就能卖掉它。”  看了这则故事,让我想起了有些通讯员写稿件。作为编辑,我们经常能听到“上稿太难了”的感叹…  相似文献   

14.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通常是用这句话来比喻某些人做工作和处理事情消极等待的态度。《封神演义》上有这个故事的细节,说姜太公钓竿线上拴的是一个无钩的针,因为他“意不在鱼”,而在于“只钓当朝君与臣”,即希望“逢真主”而干出一画事业。后来他果然“佐武王灭纣,有天下”,而名标青史了。这就是说,姜太公钓鱼并非消极等待,而是大有抱负,随时准备走下钓鱼台去干一番事业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有些搞图书发行工作的同  相似文献   

15.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甲卡片上画一条线段X,在乙卡片上画三条长短不一但差异甚微的线段a、b、c,其中b线段等于X。这时,如果有8个人故意说a等于X,那么第9个人虽然也看出b等于X,但因前人都说a等于X,于是他便怀疑自己了,也说a等于X。阿希把这种盲目地顺从别人判断的现象称之为“从众现象”。我们的古人也颇懂“从众现象”  相似文献   

16.
32岁 的 周 军 是 京 城 一 家小 型 服 装 商 店 的 个 体 老 板 ,现在 他 又 多 了 一 个 身 份 :京 城 三家 报 纸 的 兼 职 “新 闻 线 人 ”。周军 告 诉 记 者 ,6月 份 他 给 京 城各 报提 供 了 18条 新 闻线 索,有15条 上 了 报 ,仅 仅 一 个 月 他 就从 各 个 报 社 领 取 “报 料 ”奖 金1500多 元。 据 记 者 了 解 ,现 在 京 城 活跃 着 不 少 像 周 军 这 样 的 “新 闻线 人”。随 着京 城 报业 竞争 的 加剧 ,为 争夺 新 闻资 源 ,目前 京 城几 乎 所 有 媒 体 都 推 出 了 “报 料有 奖”的活 动 。按 照提 供线 索 的价 …  相似文献   

17.
所谓“他者意识”,就是视“他人”为一种异己的、陌生的、危险的存在者。浏览报纸,发现有些媒体存在着强烈的“他者意识”。与社会学和哲学上的“他者意识”稍有不同的是,“他者意识”在本文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媒体自己置身于社会之外,以“他者”的眼光,在社会新闻方面主要是以猎奇、窥视的眼光,来观察社会,忽视自己是社会组成的一分子这样一种心态;二是指媒体在报道某些弱势群体时,把他们视作为“他者”、外来物,不纳入所在社群的这样一种潜意识。媒体作为社会理性、客观、公正的一面镜子,作为整  相似文献   

18.
晋南有个名叫皮东驹的人,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傻: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不过,偏要到中条山下承包数百亩的乱石荒滩,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皮东驹在孤独陪伴下已经度过四年的光阴,把飞沙走石的荒滩改造成了一片绿洲,人们称他为“绿痴’。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荒滩变为绿洲”  相似文献   

19.
古人取唐诗命题作画,曾流传着“深山藏古寺”的佳话,颇为发人深思。画家在反映“深山藏古寺”这一题旨时,没有走前辈群贤的老路,而以独特的表达技巧,为人盛赞不已:画面上没有出现古寺,而是在通往深山幽谷中,画了一位快要消失在密林深处的小和尚,他肩挑了一担水。画中之意已使人一目了然矣!就画而论,同样的题材,同样的主题,在不同作者的“操作”下.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写非事件性新闻,同绘画一样,是否也需要讲点“工艺学”,也有个对题材如何“操作”的问题呢?我们切不可一讲写非事件性新闻,就只能“自古华山一条路”——“…  相似文献   

20.
坐拥“图”书之城甲方同类题材的书,前几年,重庆出版社出过“世界名画家画风”丛书,曾经很抢手。“画凤”系列图多。文字太少,北京外文出版社与台湾光复书局合作出版有《家庭艺术馆典藏系列──世界名画与巨匠》丛书,文字品评很到位,但图画略少。河北教育出版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