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瑞莲 《班主任》2002,(1):16-16
提高教师教育行为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互动的,而在互动过程中,一方的行为会影响到另一方的行为。这就需要老师摆脱学生的消极影响与控制。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所谓合作教育是一种互相渗透性活动.从行为与目的来看,合作行为是教师与家长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中采取补的协调行为,使得彼此能共同创造互利的结果.从过程来看,合作教育始于彼此的共识,是一种连续性的异中求同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我觉得一些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往往是教师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学生失礼。老师应反躬自省,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有何过失。有的学生见了老师如老鼠见猫。这种畏惧感可能源于教师平时对学生严格过头了。一些老师将“严”字写在脸上,表现在言语里,体现在行动中。学生一见这样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融洽了,学生才愿意听教师的教诲,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老师。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  相似文献   

5.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怎样才能实现教育行为的转变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关注幼儿,满足需要。 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幼儿之所以对活动不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不够造成的。有位小朋友每次画画都迟迟不肯下笔,即使画了,也是画不了几笔就对老师说画完了。有一次,我选了这位小朋友的画,很认真地进行了装饰并贴在班上的“欣赏角”里。这是这位小朋友的作品第一次受到关注。令人感慨的是,自此以后,这位小朋友爱上了画画,且每天都要画一幅画送给我。教师对幼儿的一个赞赏和鼓励,会使幼儿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6.
叶良 《教育艺术》2006,(9):71-72
最近,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调查发现:个别学生对老师实施过激行为,更有甚者对老师大打出手,酿成不该发生的教育悲剧。个别学生之所以对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过激行为,究其责任主要在学生,但认真分析起来,教师也有教育“操作”不当之处。首先,教师缺乏对问题的预见性。有经验的教师遇到这类学生,看到他咬牙切齿、气喘吁吁的神情,就知道该生情绪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于是要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可以避免事态的发展与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教师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表现的期待,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上,观念比知识的影响更大。教师的教育行为和他所拥有的教育观念是一致的。教育行为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8.
幼儿进餐教育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进餐习惯应是幼儿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责任之一.本研究主要对幼儿进餐教育现状进行了解,对其中教师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进餐教育提出了一些策略.本研究的样本为九江某中班40名小朋友及两名带班老师,采用了个案追踪、一次常规进餐过程观察、一次特殊进餐过程观察和对教师语言进行连续十天详细记录的方式,最终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影响幼儿进餐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2、教师对幼儿进餐行为的影响很大;3、要通过家园合作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而振兴教育关键在于师资;对教师素质的研究,应当很重视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而从“教育意识”入手,揭示形成教师良好而遣宜的教育行为的内动力,能为教育观念向教育行为的转化提供一个新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中学生的违纪现象,教师的教育行为往往因人而异.表现各不相同,无疑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笔者在本区四所中学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SPSS11.5的分析结论.概括出了教师教育行为的7个基本特征,并由此提出教师教育行为专业提升的6项建议,以期提高教育品质.本文在提高教师教育行为水平、教育管理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支岚 《考试周刊》2013,(13):182-182
一叶澜老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自从参加新基础教育实验后,我真实地感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发生着变化,教学行为也在转变,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行为逐渐缩小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谈高职高专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和信念。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人格形成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本文分析了影响高职高专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高职高专教师效能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在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一些教育流行语,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解读这些教育流行语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人们认识到了教师对学生发展、成才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许多学生因为教师的素养差而发展不理想,因此做出断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其实,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激动人心,但是有些偏激,它成了戴在教师头上的紧箍、套在教师脖子上的枷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其实,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好。“被教好”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发展符合包括学…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教育现场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某些因司空见惯而不被反思甚至认为是合理的教育或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也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存在未必合理",对一些"平常"现象进行追问和反思,或许有助于学校、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本文在剖析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和学生传播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陕西理工学院管理学院的480名学生进行调研,以探讨高校教师行为(技能水平、人格魅力、着装)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格魅力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较为突出,会影响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教学的良性发展;技能水平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关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着装对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它会影响学生审美观的发展和课堂学习效果。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教师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是家校合作成功开展的前提,但家庭背景较差的学生家长常被排斥在教师的沟通网络之外.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研究发现:(1)在控制家长主动沟通和学校固定效应等因素后,教师与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家长沟通频率显著高于家庭背景较差的学生家长,存在"差别化沟通"行为;(2)家庭背景对教师的关注、表扬、沟通等合作育人行为存在影响,并会强化弱势学生对不平等的感知;(3) KHB分析表明,家庭背景对教师行为的影响中,25-44%通过家长教育参与这一中介变量产生.据此,应引导教师平等地进行家校合作育人,加强对弱势家长教育参与的指导,减少家庭背景对学生不利的影响,促进微观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本文分析了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消除师源性心理障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学校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教育行为来实现的,学校教育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教师教育行为是否具有教育性等特征。教育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处理、对教育过程的合理组织与学生交往的动态表现。教师教育行为是教师思想、知识、技能、品行、风格、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反映。现代学校教师教育行为具有教育性与思想性、社会性与目的性、科学性与文化性、规范性与合法性、策略性与艺术性等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教育常理告诉我们,只有老师幸福地教,才有学生幸福地学。在所有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和事中,没有比老师带给学生的影响更加重要的了。教育幸福无疑是教师和学生能够达到的最理想的境界。本文着重探讨教师如何在克服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从主观方面去获得、去感受教师职业的幸福,从而把这种幸福带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