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从诗歌体裁角度,重点考查对绝句的辨识古典诗歌从体裁上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的特点比古体诗明显得多,从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角度易于辨识。作为诗歌发展顶峰的唐诗又多属近体诗,因此这一文体就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常识之一。2、从写作手法角度,重点考查常见的表达技巧古典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常见修辞格(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等)、常见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常见表现技巧(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高考对此往往是重点考查。2003年北京春…  相似文献   

2.
犤知识梳理犦中考以课内现代文为素材,目的在于体现质量检测、甄别选拔和教学导向三大功能。主要涉及记叙、说明、议论三类文体,选材以精要文段为主。其考查意向大致可分为:一、文体阅读中考阅读注重“因体设题”即顾及文体特征,突出语言因素,着重考查理解能力,较过去注重知识辨识,层次有较大提高。记叙性文体考查的主要内容是:详略和主旨、线索和结构、构思和手法、语言和表达。说明性文体:对象及特征、顺序与层次、方法与技巧、语言特色及准确属性。议论性文体:对论点的辨析判断与归纳概括,对论据、论证方法的功用、类型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考查角度]中考阅读题中能常常见到对文段品读能力进行考查的内容。其考查的角度主要有:1.解说文段的基本内容,2.把握、概括文段的中心内容,3.辨识文段的表达方  相似文献   

4.
考查方式的灵活多样是2004年全国各地中考应用文体考查的一大特色,它摆脱了以前那种直来直去、单列一题进行考查,使考查的知识(应用文体)和阅读、说话彼此分离,互不联系,形不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尴尬局面。今年的应用文体考查,许多省市的试题都把各类应用文体知识融合进了阅读和说话当中,对这一知识点进行灵活考查,形成一种大的综合阅读。现结合2004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对此作一番大致的扫描。一、在阅读中考查应用文体让考生在阅读当中去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各种知识,把握各类应用文体的写作,让大家看到应用文体的实际用途,充分体现了大语文的学…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对学生综合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学生要想学好写作,不但要积累必备的语言知识,还要掌握相关文体的写作技巧。该文从一线教学的角度,对怎样巧妙指导学生学习写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考查方式灵活多样,这是2004年全国各地中考应用文体考查的一大特色。它摆脱了以前那种直来直去单列一题进行考查,使考查的应用文体知识和阅读、说话分离,彼此之间互不联系,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尴尬局面,甚至有些地区干脆就不考应用文体。一、在阅读中考查应用文体让考生在阅读中去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各种知识,把握各类应用文体的写作,让大家看到应用文体的实际用途,强调应用文体的实用性。例如(着重号为笔者所加):1.据报道,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请结合…  相似文献   

7.
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题看,说明文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大,其难度也在逐年提高。纵观近年来的各地中考题型,出题角度更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以前考查中强化的文体知识被淡化了,然而不同体裁的文章其特点也各有不同,阅读起来自然也有不同的要求和方法,因此相关的文体知识,对提高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说明文是怎样一种文体,它又有哪些特点呢?如何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更好地迎接中考呢?  相似文献   

8.
辨识错别字属于语言知识考查范畴,高考历来作为基础知识考查的“保留曲目”加以考查,考生的得分情况始终不理想。辨识错别字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总结一些规律,揭示一些方法,对提高考生识别错别字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下面提供五种辨识方法。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知识作为理论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中之重,包含的内容多,涉及的范围广,考查的知识点多.电化学知识点的考查,不仅与基本的化学知识密切相关,还与生产生活相联系,有的更与新科技紧密相连,如新型电池.电化学知识的考查,不仅能实现基础知识的融合,又可以从不同角度设置新的情景,体  相似文献   

10.
英语知识运用部分(Use of English)是一种在语篇层面上对语言知识进行测试的题型,它是通过完形填空的考查形式综合考查考生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目的是鼓励考生在实际交际和应用中能更准确、自如地运用词汇、语法知识。该部分不仅考查考生对不同语境中规范的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一致性和逻辑关系等)的辨识能力。此部分在各级各类考试中都是失分率较高的一个题型,因此,本文将根据具体实例深入剖析这一题型,以期能帮助考生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1.
考点1:集合 命题走向 高考常从两个方面对集合知识进行考查:一方面是考查集合本身的基础知识,如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以及Venn图等;另一方面是将集合知识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欧阳才学 《高中生》2010,(24):19-21
考点1:集合命题走向高考常从两个方面对集合知识进行考查:一方面是考查集合本身的基础知识,如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以及Venn图等;另一方面是将集合知识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部分有两个特点,一是知识的覆盖面宽,二是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就知识面而言,考查的内容包括拼音(如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词语(如辨析近义词,选词填空)、层次(如调整几个句子的顺序)、文体(如指出《石赋》的体裁)、修辞(如判断比喻句)、语法(如指出代词指代的对象)、说明方法(如判断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等,涉及的语文知识比较广泛。就能力而言,考查的内  相似文献   

14.
<正>[考点透视]中考语文对文学常识这一知识点的考查范围是: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及其作品、文化典籍、《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文学名著、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等。考点:1.考查考生的文化积累和人文素养,主要考查作[考点透视]中考语文对文学常识这一知识点的考查范围是: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及其作品、文化典籍、《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文学名著、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等。考点:1.考查考生的文化积累和人文素养,主要考查作家、作品、文体知识。课内的考查点以名作家及其作品为主;课外的考查点主要以考查四大名著为主,也涉及外国名著。2.考查考生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认知和把握情况,其中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含文学)为重点。题型及分值: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图表卡片题、连线题、简答题等题型,还有对作品中人物的评价等开放性题型以及对联、语言表达等综合性的考查题型。分值在2—6分之间。命题特点:从单一的常识性考查趋向于综合性、应用性考查。多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考查。表面上考的是知识,实际上是通过对文学知识的考查,提高考生的阅读能力。具体的命题方式有:1.对课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多结合诗文名句的积累运用来考查。2.作家、作品、内容、人物的搭配与判断多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考查。3.对文学名著知识的考查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知识的考查比较频繁。考查越来越深入到对小说具体情节、人物等的掌握与评价;用填空或问答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是近年来常见的命题方式。它既可以考查作品、人物、情节,还可以从考生的感想、体会的角度来反馈对名著的了解情况。答案可以是唯一的,也可以各抒己见。今后一段时间,这类题型仍是中考语文的热点。4.根据提示概括相关内容,完成题目;结合某一诗人的诗句对其诗歌创作进行简要评价。5.课外知识的拓展。图表卡片式是考查名著知识的重要方式。一个图表可以考查多部名著知识,也可属性不符属性不符属性不符属性不符属性不符属性不符属性不符属性不符属性不符属性不符属性不符属性不符  相似文献   

15.
文体知识作为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语文教育中受到重视,然而近年来“淡化文体”呼声鹊起,对文体知识的教学造成巨大冲击。语文文体知识主要由教学文体知识和实际文体知识构成,本文拟从历史变迁的角度,梳理教学文体知识内涵的发展演变,探究其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启示,给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类型 从近几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进行分析可知,高考越来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自学应用能力和综合思维创新能力. 其考查的试题主要特点有:1.注重对实际问题蕴含的化学原理的理解;2.考查典型物质的特性和主要用途;3.寓化学知识的考查于新能源、新材料内容之中,如用所学的化学原理解释新型材料的合成过程或者推测其性质、用途等;4.融物理、生物和化学知识于一体,进行综合考查.  相似文献   

17.
仔细研究近几年各地中考对说明文(科技作品)考查的试题,命题者淡化了文体知识,着重从不同的侧面考查学生筛选、提取、推断信息及整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考查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范围,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以及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等。课程标准要求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因此对语言运用的考查,重点不是对概念和术语的识记或解释,而应从品味和运用语言的角度考查语法、修辞知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略谈近三年文综卷地理命题的演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四不变 1.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没变高考内容无论怎样改革,都不可能片面脱离中学的基本教学内容。“试题可以通过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其知识的落脚点都必须落实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因此,地理学科内一些核心的主于知识历来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如表1、2)。  相似文献   

20.
黄嵘 《中国成人教育》2007,(22):162-163
文体和写作的关系密不可分,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误区很多都是由于文体意识模糊造成的,如:书面表达中的口语化、非正式倾向;文章缺乏文学意味等.本文提出相应策略,如:将文体学知识引进写作教学;文学阅读与仿写;写作中的表露主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