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彭德华 《贵州教育》2010,(16):47-48
她。用心、用爱、用情投入在了这普普通通的教师职业上;她,用汗水、用泪水、用心血完成了一份又一份的答卷;她,用行动、用事实、用成绩诠释了师爱的伟大。她就是坝芒布依族乡坝芒小学教师文晓琴。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从小父母离异,5岁时被送到市郊的寄宿学校,7岁的时候母亲将他送到普通学校就读。在学校里,他经常打人,老师和母亲苦口婆心的说教他丝毫听不进去,母亲就采用“打”的方式管教。孩子开始挨打的时候会流泪,后来便无动于衷了。孩子的母亲找到了曾经做过小学教师的我。当我告诉这位母亲孩子缺乏“爱”的时候,母亲不以为然,向我描述了这样一件事。前不久,她带儿子出去痛痛快快玩了一场,花了近千元,可是回家后儿子竟然说:“我都8岁了,你才领我出去玩!”母亲火了:“多少孩子8岁了还捞不着被妈妈领出去玩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3.
当教师真好     
因为上的是师范,所以任课老师都爱给我们讲做教师的种种好处。文选老师说:“教师是最干净的职业,它会使你不断美化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修养……”语文老师说:“小学教师的语言是最亲切、最动人的。无论在何时何地,对何人何事,她都用温柔、亲切而又简单明了的语  相似文献   

4.
2004年1月12日深夜11时30分,刚过完94岁生日的当代初等教育女专家斯霞永远离开了她深爱的学生们。在斯霞家里,无数的花篮和挽联,满载着人们对这位用“爱”字诠释了教师崇高境界的老人的崇敬和思念。灵堂正中的那幅遗像,老人留给人们的最后印象依然是慈祥的微笑。  相似文献   

5.
“爱”有千般花样。这是我认识桂老师之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没见面之前,我只知道,身为小学教师的她用三个朴素的问题打动了教育部长。那三个问题,仿佛是在问你,仿佛是在问我,更仿佛是在问她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非常幸运地,我得到了桂老师本人对这三个问题所给出的美丽答案...  相似文献   

6.
欣华 《教师博览》2005,(10):42-43
来自青藏高原的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年轻母亲,用她那永不放弃的爱,感动了一座城市;而这座城市回馈她的,则是更多更重的爱。于是.这位年轻的母亲与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爱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最近看了这样一则故事,颇受启发。一位做父亲的发现5岁的女儿不爱逛商店,每次领她去,她总是哭闹着不愿进。这位父亲很不理解,商店里的商品五花八门,可孩子为什么不爱来呢?  相似文献   

8.
无论岁月如何流逝,她始终不变最初的承诺; 无论世风如何变换,她始终不变园丁的本色; 这便是王爱群,一位普通又让人由衷称赞的山乡特级教师。两鬓斑白、架着老花眼镜的她,几十年如一日,诠释着“爱”这个最美丽的字眼,演奏着人生优美而迷人的旋律。  相似文献   

9.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立刻将它呈给燕老师——这位陪着我们一起辛苦了一千多个日夜的班主任,这是我对她最好的报答。是她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了我们的光明前途,是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这一职业的内涵。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把燕老师这位亦师亦友的班主任当作自己的榜样和楷模。我敬爱她,不仅是因为她教会了我如何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怎样做人;我敬佩她,虽然她是一名女教师,但却有着男教师也不一定拥有的胆识与毅力……”  相似文献   

10.
陆宾 《广西教育》2013,(36):59-60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时,我幻想着班上所有的孩子都是神童,思考着如何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时,我会对智障孩子充满希望,总想通过我的努力,让他们能够看到希望之光……爱,能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16年来,她一直怀揣着教育梦,用爱呵护学生成长,放飞学生的梦想。她就是2011年“自治区优秀班主任”、桂林市叠彩区芦笛小学教师以琴。  相似文献   

11.
别人都设法调离教师队伍,而她却一生痴恋于教育事业,对每一位学生都付出超越亲情的师爱。46岁的共产党员、天峨县“巾帼建功”能手、六排小学教师黄献萍1971年天峨中学毕业后,自愿到家乡塘英小学代课。从此以后,她痴恋于教育事业,把全部的爱奉献给孩子们。黄老...  相似文献   

12.
杨安俊 《中国德育》2012,(16):28-31
特岗教师。 21岁。 工作18天。 这三个标签,共同构筑起冯协不朽的青春之歌。这个外形柔弱的女子,用她的铁肩,担起了中华民族的大义,用她的生命,诠释了教师群体的血与爱。  相似文献   

13.
有一种爱是无私的,有一种爱是奉献的,有一种爱是牺牲的,有一种爱是赤诚的……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啊?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而我们老师所做的不就是“叶”的事业吗?十几年来,孔秋平老师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着对“爱”的理解,对“事业”的诠释。一、对教学——为伊消得人憔悴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她则认为“教学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为了不断追求这门无止境的艺术,她没有停止过步伐。无论是之前从事语文教学,还是现在从事的数学教学。为…  相似文献   

14.
李凤 《家教指南》2003,(8):25-26
一位读者朋友来电话咨询,近来发现14岁的儿子说话“怪声怪调”,通过和同事聊天才知道这是孩子的“变声期”到了,同事还告诉她在这一阶段如果照顾不好,以后孩子就是“公鸭嗓”。这位家长很着急,她急于想知道在孩子的”变声期”家长应该如何做。青少年无论男女,一般在14—16岁期间,说话、唱歌时的声音都与孩提时代不同,声带会产生极大的变化,这一特定时期称为“变声期”。“变声期”一般将持续半年至一年。人的发声器官是咽喉部,喉的结构十分精巧,由软骨构成喉的轮廓,里边有声带,发音时气流冲击声带,舌、齿同时配合,再加…  相似文献   

15.
《云南教育》2023,(9):9-10
<正>二十多年来,永平县博南镇坡脚村完小语文教师马琼郭始终坚守“激情永驻,倾心倾力”的育人信条,并用行动把它诠释成一个“爱”字,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孩子,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岁月带走了她的青春,却带不走她对教师岗位的依依眷恋;时间改变了她的容颜,却改变不了她对教育事业的一往深情!  相似文献   

16.
韦春艳 《广西教育》2011,(10):12-12
20年的光阴里,她把自己的激情、汗水和智慧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深爱着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才学和真情书写着充实而美丽的人生,诠释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本色。她,就是有着“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的宾阳县芦圩小学教师张红。  相似文献   

17.
怀念斯霞     
本期独家报道是为斯霞百年而作。斯霞是普通的,她一生只“为做一件事来”:做一名自己喜欢的小学老师。斯霞是真实的,她说“为一辈子当小学老师感到自豪”,这是肺腑之言,她用她一生的表现作了有力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刘军海  邹江 《广西教育》2012,(36):62-63
“吴老师像我们的妈妈。”“吴老师像我们的朋友。”“做吴老师的学生很幸福!”孩子们口中赞不绝口的吴老师究竟是谁?她有怎样的魅力,竟赢得了每个孩子的爱戴与尊重?为了揭开这个“谜底”,近日笔者走访了这位对学生们来说亦师亦母的老师——玉林北流市陵城小学教师吴健宁,一探她“虏获”学生的“芳心”的秘诀。忙并快乐着  相似文献   

19.
《家教指南》2008,(2):33-33
孩子请家教是让不少家长头疼的事情,而身为医生的张女士为她10岁儿子请家教的方法,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她给儿子找了一位大学生,这位大学生学习成绩好,而且有丰富的课余爱好,比如玩一手漂亮的篮球,爱读书、爱听音乐等。儿子在他的教导下,无论学习成绩还是身体健康,都有了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是一门以爱为底色的事业,用爱呵护每一个学生,才能做有温度的教育。”凯里一中教师刘英,执教二十四年来,一心扑在教学上,全身心放在学生身上,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省级骨干教师。凯里市第一中学教师刘英,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不忘初心,坚守教育岗位二十四年如一日,每天早出晚归,只为开启学生的心智,播撒希望的种子,书写人生的理想—“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看广袤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