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纪实热的兴起,一些纪录片作者盲目追求纪实风格,忽视结构形式,不加选择地纪录生活的自然流程,造成大量主题肤浅.结构混乱的纪录片充斥荧屏。一些纪录片作者在纪实手法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纪录片应该强调客观再现,创作者的本体意识纯属主观,无需考虑;认为重视结构营建.张扬主体意识就违背了纪录片的真实再现原则。  相似文献   

2.
如今,纪录片在电视频道中俨然成了一名“常客”,垂青纪录片的受众群体被“忠实”地培养出来。但笔者认为,纪录片理论仍在“建设”中,围绕纪录片的创作问题也仍在探讨之中,关于纪录片的反映对象,许多创作者和理论研究者还存在肤浅的认识。认为纪录片是反映生活的、反映客观世界的,这是非常流行的观点。所以生活不弃琐碎、世界光怪陆离均被“纪录”了。纪录片的反映对象是“人”,但人的美学观点远没有被人们理性地、普遍地接受。关于纪录片的反映方式,按照编年的顺序,大致人们尝试了格里尔逊方式,几近于实况录像的“真实电影”方式…  相似文献   

3.
“纪录”实际是对纪录片概念、范围的理解程度,就像人们给新闻、电视下定义一样,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纪录片到底是表达观念还是纪录生活?稍微把握不好,就会出现认识上的误区。其实纪录片最终目的并不是还原存在的现实,而是通过“纪录”真人真事真景表达一种“真实”的理念,传递一种理想精神或  相似文献   

4.
作为在国内出现时间较短的新型电视节目,“真实电视”在概念上很容易和“真人秀”节目相混淆。从大的类别上来讲,“真人秀”属于游戏节目,而“真实电视”则应该归入纪录类。当然,两的功能取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娱乐。  相似文献   

5.
宗戎 《视听界》2004,(5):42-43,41
目前,在中国电视片创作领域中,“平民化”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对中国的纪录片来说,更是如此。“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几乎成了整个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口号。“平民化”的内涵“平民化”是一种基于平民视角,具有观众意识,创作出让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的创作态度。具体地说,从节目素材的选取上,要从老百姓生活视角、审美趣味出发。纪录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反映老百姓关注的题材;在节目制作流程中,要追随生活,参与生活。创作者既是参与者,又是记录者:从美学形态上说,“平民化”追求自然和本色,努力做到情感和观念的表达亲密无间;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6.
所谓电视纪录片的主题,就是在电视屏幕上用纪录性节目的样式,通过表现大自然,再现现实生活和评价典型人物所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电视纪录片的主题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是编辑、摄影等纪录片创作者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经过对题材的选择、提炼、加工而得出的思想结晶;也是纪录片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电视纪录片是通过远距离播送画面并配合音响的电子传播方式,向观众直观再现生活的电视  相似文献   

7.
新闻要讲究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分两种,一种是指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具体事实的真实报道,也就是所谓的对生活真实的反映;还有一种是真实把握生活本质和事物发展规律的报道,也就是所谓的对本质真实的反映。长期以来,一些新闻理论工作者和新闻实践者认为,生活的真实要比本质的真实低一个档次,生活的真实而不是本质的真实往往是新闻报道失实的重要原因。其实,这种认识存在着较大误区。  相似文献   

8.
新闻要讲究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分两种,一种是指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具体事实的真实报道,也就是所谓的对生活真实的反映-还有一种是真实把握生活本质和事物发展规律的报道,也就是所谓的对本质真实的反映.长期以来,一些新闻理论工作者和新闻实践者认为,生活的真实要比本质的真实低一个档次,生活的真实而不是本质的真实往往是新闻报道失实的重要原因.其实,这种认识存在着较大误区.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谈论纪实时,总愿意把它与真实联系在一起,似乎纪实就是真实。纪实是真实吗?本文作者认为,纪实不是真实,纪实是一种美学风格,是一种与真实的关系。纪实风格强调纪录行为空间的原始面貌,强调纪录形声一体化的行为活动;纪实的审美不是在冷眼旁观中进行,而是在创作者投入了情感与评价的“参与的观察”中完成的;纪实又是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建立在表达层与内容层相一致的基础上;纪实的真正目的,是创作者通过对客体的观照实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因而纪实的品格必须上升为思维的品格,并把握好实与虚的关系,才能使创作进入审美层次,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真实的法律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客观存在的。然而,由于认识角度、认识能力、表达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一例外的所有的表述都夹杂了一定的主观色彩。人们认为最客观、最真实的自然科学也毫不例外,比如现在人称“暗物质”的发现。这也正符合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因此.客观真实是存在的.客观真实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但它往往却是不可求的。  相似文献   

11.
做好电视庭审节目,并使之成为电视节目中的精品,就要研究庭审节目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利用电视语言以及摄影艺术。那么,应该如何利用摄影艺术及电视语言使电视庭审节目更加精彩呢?1电视庭审节目中摄影的主要特点在于它能对法庭审判做真实纪录。在这个纪录过程中,摄影艺术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摄影艺术需要创作者构思、艺术概括、集中提炼,并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从客观事物中体验到的意境表达出来。在电视庭审节目中,摄像师要根据节目的需要不断变换角度,利用摄像机镜头推、拉、摇、移多方位进行拍摄。如:在表现法律的尊严时,往往…  相似文献   

12.
吴道君 《新闻窗》2011,(2):20-21
目前国内外对新闻真实性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突破.大多数人也认识到新闻所反映的对象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没有这个事实基础,在新闻传播的范围内谈论真实便失去了意义。而新闻真实中这个客观存在并不完全等于新闻真实,只能说是对“实”的认识反映,并以此构成“真”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中国的电视报道领域,以纪录真实生活流程为主要表现形态的纪实性报道和纪录节目,颇受观众赞赏.从中央到地方许多电视台相继开办了以纪实为主的栏目,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纪实传播群落.人们把收视者渴望更多地看到纪实报道,报道者向往更多地制作纪录节目的现象,概括为“纪实现象”,看来不无道理.因此,透视纪实现象的固有本质,探寻纪实报道的制作规律,以使这种报道方式永葆生机与活力,是十分必要的。纪实的本质特征——选择真实真实,是一切报道的生命.对于电视报道来说,通过声像一体的电视画面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以忠…  相似文献   

14.
《谢天谢地,你来啦》是央视首次引入海外情景喜剧类真人秀节目。节目的最大看点就是没有剧本,没有台词,嘉宾不知道自己将扮演什么角色,观众无法预料节目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从美学角度来看,《谢天谢地,你来啦》将电视的真实美特征“多重假定的真实”进行放大,“规定情况”和“无剧本演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进行“艺术假定”和“非艺术假定”的艺术加工,深谙电视关学的创作者,将电视美运用得淋漓尽致,取得了较好的收视率和美誉度。本文主要从电视美学的“多重艺术假定”角度对《谢天谢地,你来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是对历史和现实的真实纪录。真实的历史总是对现实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而典型的现实也终将成为永恒的历史。纪录片中感动我们的——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无疑应该是真实。 几年来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要做好真正的纪录片,做到真实二字,其实是很不容易。电视纪录片《一个中国农民的情怀》在河南卫视播出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并获得1997年度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和中国广播电视二等奖,和1997年度中国广播电视二等奖。我们的体会是: 一、冷静地观察生活 纪录的真实性,要求创作者成为生活的冷静观察者,发现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视纪录片“真实”再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观众而言,电视纪录片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的真实性:不仅人物、事件是真实的,而且在时间、空间和细节方面也必须都是真实的。但是,一些电视纪录片创作者认为,真人真事再现就是电视纪录片的“真实”,因此他们对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经常不加选择地罗列于作品之中,而又有人认为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是容不得半点的人为“虚假”的,因而认为摆拍是电视纪录片的大忌,反对摆拍,追求一种自然主义的拍摄。这些都犯了“过犹不及”的毛病,过于追求毫无修饰的“真实”,与电视纪录片的“真实”的本意是相违背的。本文以经典的电视纪录片为蓝本,从三个方面对电…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的魅力是生活本真的魅力,更是艺术创作的魅力。近年来,作为纪录片创作主体的编导们纷纷把纪录自己所认识的社会生活本质和平民生活形态作为自己创作的目标。同时,自然质朴的表现形式也是对从前缺乏或违反生活逻辑的矫揉造作或粗暴无礼的合作风格的一种强烈反叛。可以断言,如果不是创作者们走进了生活,把镜头对准了平民百姓,“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我们对纪录片确定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必须以纪录镜头作为素材,真实地反映生活,不能虚构;二是并非消极地摄录生活,而是通过对素材的选择,蒙太奇处理以及配上解说词表达出创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这两条原则既适合纪录片,又适合纪实性艺术片。纪实性电视艺术片的特性与一般纪录性有明显的不同,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点:(1)从  相似文献   

19.
美,并不是文学和艺术的特有领地,它同样属于新闻这门学科。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新闻则正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一种真实、典型的反映。因此,新闻具有其美学特征是一种必然。新闻是社会美的直接反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也就是说,美就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美学家们把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美称为——社会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6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评选出的“双十大纪录片”为例,论述了纪录片创作者的文化背景、知识架构、价值现对影像表达的角度和方式影响,认为事件的真实、情感的真实、表达方式的真实,这三者通过编导独立的思考、自省的意识相互结合,在拍摄的行进中既介入现实又重构历史。纪录片的真实并不仅仅是客观事实,它还包括了创作者情感的真实和表现手法的真实,当然,它所呈现出的最终结果则是价值的真实。总之,纪录片是创作者用活动影像的方式来表达的一种透过事件表象,独立思考出来的对于事件本质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