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调查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结合实地调研农民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利用情况,对制约农民利用信息基础设施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出提高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农民信息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山西省300余村农民信息需求类型、获取信息方式等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发现现代农民信息需求呈现多样化、重点突出的特点.但由于受信息能力、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组织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的信息满足率不高.为此,提出了通过培养农民的信息自助能力、提供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等方式,更好地满足农民信息需求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3.
提高农民信息素养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的信息素养是影响我国现阶段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农民信息素养状况,提出了提高农民信息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艳婷  杨洋  王佳旭 《情报科学》2012,(8):1200-1203
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豫东农村地区的农民、农村中小学生、农村教师和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新媒体时代下农村信息资源现状做出分析,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资源建设和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农民的信息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仕敏 《情报杂志》2001,20(7):67-68
农民的信息意识对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甚为关键。目前我国农民的信息意识总体上表现出较大的非均衡性,具体表现为职业间的非均衡性、地城间的非均衡性和内容上的非均衡性。影响农民信息意识的因素主要有个人文化素质、当地信息基础设施状况、信息市场环境和信息服务开展情况。相应地,提高农民信息意识订应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改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规范农村信息市场和强化农村信息服务等途径。  相似文献   

6.
樊志伟 《情报杂志》2012,31(5):150-154
我国正处在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农民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决定性评判标准。在调查统计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我国农民信息需求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我国农民信息需求研究状况、研究热点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民信息需求状况调查、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农民信息需求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资源优势,阐述了信息服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深入探索了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陈哲  王明旭 《现代情报》2013,33(12):151-155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信息素质水平是影响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是信息素质的基本内容。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法,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4个方面对吉林省750名农民信息素质现状展开调查,深入分析影响现阶段农民信息素质水平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农民信息素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63个村103位农民的问卷调查和对徐水县麒麟店村的实地访谈,对河北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现状与利用情况以及农民信息使用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认为河北省农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基础,电视、手机基本普及,电脑和网络逐渐走入农民家庭;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相对落后,农民的信息使用和利用能力仍然较低。文章最后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晋 《情报探索》2013,(11):49-51
认为大连市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存在政府的落实机制不够完善、社会参与度不高、信息服务人才匮乏、农民信息素质较低等不足。从建立有效的农民信息需求获取机制、信息处理机制、信息发布及反馈机制等方面,对构建大连市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机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陈军 《情报科学》2006,24(6):829-834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争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资源。求职信息是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基础性资源。在求职过程中,进城农民深感信息短缺,求职不易,这主要缘于信息不平等问题。由于教育分化导致的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异性、制度阻隔带来的信息接触机会的不均等性以及信息桥缺失引起的信息获取方式的滞后性,进城农民处于信息不平等地位,难以获得和占有信息,是导致其求职难的深层原因。解决进城农民求职难问题,必须坚持社会公正原则,对进城农民信息不平等问题进行有效调适。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民培育与甘肃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苟颖萍  卫东 《未来与发展》2011,34(2):106-109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地处西部地区的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艰巨,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3.
梁炳超  刘雅婧 《现代情报》2011,31(5):161-163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俄罗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俄罗斯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本文介绍俄罗斯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重点分析和总结俄罗斯信息化建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我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战略规划的制定,不断完善信息化法律法规,重视信息安全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信息资源战略目标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资源战略目标是一段时间内图书情报机构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所需完成的具体规划。因此选择制定信息资源战略目标时,需基于信息资源建设内外部因素分析、图书情报事业发展战略总目标及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在智库建设新的历史机遇期下对高校智库服务体系构建进行创新性理论探讨,从而突破高校进行智库建设的障碍。[方法/过程]基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的信息生态理论视角,挖掘出信息生态理论与高校智库建设的关联性,对高校智库建设的生态因子及其影响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结论]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高校智库信息生态链和信息生态圈,并为高校智库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子 《现代情报》2009,29(4):23-26
网络化和数字化是现代图书馆的主要特征,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新的运行平台。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的必要性,讨论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措施。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不仅能够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也可以解决文献经费不足的难题,使馆藏资源得以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图书情报事业的信息资源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君枝 《情报科学》2007,25(5):680-683,689
为确保信息资源战略制定全面性、系统性与针对性,本文把信息资源作为图书情报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研究,认为信息资源系统由信息资源获取与组织、信息资源加工、信息服务三大要素构成,依据“目标-原则-战略”的通用战略模型,信息资源战略需基于战略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明确信息资源建设所遵循的战略原则,依此构建出信息资源战略:信息资源协调共建战略、信息资源集中化开发战略,基于用户的多层次信息服务战略。  相似文献   

18.
企业危机后的信息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指出企业危机信息资源建设原则的基础上从认知、学习和内容模块三方面论述企业危机信息资源建设过程.具体阐述了基于信息资源载体和管理过程的危机信息资源认知;基于信息资源本体知识转化和应急反应的危机信息资源学习和由案例、方法、专家、组织和工具等组成的内容模块.  相似文献   

19.
陈玉红 《现代情报》2012,32(5):168-171
本研究在总结互联网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经历的过程和成就的基础上,从资源内容、资源安全、资源配置等角度,指出了我国高校数字化信息建设和信息服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我国高校数字化信息建设的改进策略和基于用户需求的数字化信息服务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信息资源网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nformatize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is to build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resources network.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DB-ODS-DW information mode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resources network and discusse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its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