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拉德13岁那年,全校考完试,就在学校决定放寒假的最后一天,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弗朗西斯小姐说:“这是今年的最后一课,不如大家来开个联欢会吧,因为明年我就要调去别的学校任教了。我真的舍不得大家!”  相似文献   

2.
那年匆匆     
因为年轻,我们迷恋 高三,大家在玩命学习的时候,我迷恋上了翘课;大家在兵荒马的教室奄奄一息的时候.我安静地坐在音乐教室练习弹琴;大家背着书包早早到学校背书的时候,我依旧不慌不忙地在最后一秒踏进教室。  相似文献   

3.
毕业了     
有一天,一位女生捧着礼物过来让我收下。我一愣,突然意识到,我在美国的高中学习生涯就要结束了。一眨眼,一年就这么过去了!在学校的最后一个星期是很伤感的。首先是因为大家都在复习迎考,进行最后的冲刺,整个校园都冷冷清清的,失去了平日的热闹;其次是因为我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毕竟一起生活学习了一年,我对这里的同学老师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星期四,学校为我举行了告别会,几乎整个学校的同学都来了。校长还专门准备了蛋糕,上面写着“:祝贺我们的外国朋友即将在我校毕业!”大家吃着蛋糕,喝着饮料,谈论着我一年来的一些经历。会后,学校…  相似文献   

4.
万君 《学子》2013,(12):17
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在一篇文章里看到的两个故事。故事一:某省的中考结束后,一学生考了"中考状元"。该省最好的一所中学动员该生来校就读。这个学生年龄比较小,还不到13岁,用奶声奶气的声音对中学校长说:"我很想去你们学校。可是我家离你们学校太远了。你能不能给我在学校附近租套房子,让我爸爸妈妈陪我?如果可以的话,我就去你们学校。"中学校长听了这句话后,半晌说不出话来,但最后还是屈服了。  相似文献   

5.
<正>实践证明,唱歌对于征服黑暗有效。听说,大家都有怕黑的经历。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防黑秘籍。秘籍一——大声唱。我家住在学校家属院,仗着学校离家近,我经常在放学回家时忘带东西。到了晚上,因为怕黑,我只好央求老爸陪我去教室里拿。可是老爸好像专门整治我的怕黑,通常最后的结果还是我自己去。于是,我就发明了唱歌防黑法。这个灵感是我在看书时偶然产生的。你们可别不信这个“偏方”,  相似文献   

6.
梦想在远方     
张胜男 《高中生》2014,(4):14-14
刚进入高三、班主任便让我们把自己想考的大学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大家都很快地写了上去,我却在犹豫——不是因为没有心仪的学校。而是害怕自己没有能力考上心仪的学校。最后,我胡乱写了一个大学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女儿和另一位同学被选为学校代表,去参加市中小学生诗歌朗诵比赛。为了这件事,女儿在家辛苦排练了很久。可最后,比赛却规定每个学校只能有一位代表,女儿因没有曾参赛的经验而落选了。这件事给女儿的打击很大,她流着泪问我:“妈妈,我好想参加比赛,如果我能参赛,我相信我一定可以获奖的。可是为什么非得要经验呀?为什么大家都不相信我?我都不想活了!”  相似文献   

8.
领队风波     
学校进行队列操、广播操、健美操“三操”评比,要求每班有一位领队。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更为了选出一位大家都信赖的领队,我和体育老师商量,决定采取自愿报名和同学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候选人,然后让他们领着大家将整个过程演练一遍,最后投票从中选出一位。五位同学参加,票数集中在小明和小豪两位同学身  相似文献   

9.
2009年2月18日,四川省成都市新源学校胡校长带领学校47人来到蒲江实验学校(以下简称"蒲实")进行为期一天的参观学习,下午听完了最后一节课,他们踏上了返程的汽车.在车上,老师们兴奋激动的心情依然不能平静,大家议论纷纷,其中一位高老师喷喷连声:"今天一天的参观,给我的感觉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震撼."  相似文献   

10.
我属于本地学生,虽然不住校,但中午也要在学校吃。我和一同学合吃一份饭(打一份菜,多打一点饭,两人分),每当省下属于自己的另一半钱,我就像得了什么大奖似的那么高兴。可老有外地学生嘲笑我:“北京人,也这么穷啊!”一个星期天,大家约好逛地摊,大家对毛绒绒的小狗熊玩具很感兴趣,一问价,25元一个,太贵了。小贩说你们五人一人买一个就便宜,最后讲好12元一个,可我还嫌贵。同伴都说我太小气,扫了大家的兴。  相似文献   

11.
坚硬的柔软     
2004年最后一天晚上,学校同事在蓝燕宾馆聚餐。我晚到了一会儿,去的时候大家都已落座。不经意间,发现门房谷师傅坐在校长旁边,以往聚餐都没有他。旁边的同事告诉我,谷师傅明天要走了,今天和大家最后在一起吃顿饭。我深感意外。看着他苍老的背影,眼圈不禁有些发红。老谷在我工作的第二年来到学校,已有13年了。虽然平时没有过多的交往,但每天早来晚归,看见他忙碌的身影,已成了习惯。他一辈子没成家,有个养子,在一次意外中去世,留下一个孙子,跟着他,在我们学校念过小学,现在已经读高中了。每学期结束,我都把学没安排好。老家的房子已经没有了,…  相似文献   

12.
林小艾 《小读者》2010,(1):34-35
坐落在华盛顿郊区的西德维尔友人学校是奥巴马的两个女儿就读的学校。学生们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习中国历史。在这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我去看了看他们最后一节中国历史课.这节总结汇报性质的历史课别开生面.忍不住跟大家分享一下.从中可以窥见中美小学教育的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3.
李佳成 《下一代》2013,(11):31-31
大家好,我是晏婴小学四年级一班的李佳成,今年11岁,是学校大队委学习部成员,在学校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请大家听一听我的故事吧!我的家里有74岁的爷爷,有比我小5岁的弟弟。爸爸妈妈告诉我,要尊老爱幼,做个有爱心的孩子。所以,爷爷年纪大了,走路不方便。  相似文献   

14.
<正>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发生过很多事,有些已被时间的雨水冲刷干净,有些却永远刻在心中。那是小学二年级的最后一天,我们的期末考试结束了,大家在教室里等候老师安排作业。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因为下学期我就不在这里上学了,妈妈已经给我联系了县城的另外一所学校。据说教我们语文的王老师,因工作调动,这学期结束后也要离开这个学校了。  相似文献   

15.
嗨!大家好!我叫孙敬,从上一年级开始,我就梦想成为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一员啦。终于,经过学校大队部的层层选拔,我如愿以偿成了一名广播员!  相似文献   

16.
张扬 《教育》2008,(11):34-35
“我想实实在在地为大家做点事,请大家相信我,投我一票”;“我竞选的是教学服务中心主任,我希望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人不可能是完美的,如果我当选后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当面指出,我一定努力做到最好”……  相似文献   

17.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运用插叙的方法来叙事写人的作文。(一)先请大家看"一则日记":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当当当,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  相似文献   

18.
有时候,一件悬而未决事情本身的真相已不那么重要,而由此引起的思考、共鸣与反思却彰显出它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我走进教室,发了一张试卷让大家做,这时,看到生病没来学校的小黄同学的桌上有一个空的饼干袋,班主任的敏感神经马上支配我的眼、手、嘴同时  相似文献   

19.
检讨     
周六上午学校补课。马上要开运动会了,接着“五一”放假,学生有近十天的休息时间,这是放假前最后一节课了。办公室里,我和教我班语文的小萍老师商量最后这节课我们一起上,她在《青年文摘》上读到一篇文章《童话》,很感人,想和大家一起欣赏,于是我们计划就“爱情”这个话题和学生来个互动。  相似文献   

20.
我叫大田尧,出生于1918年3月22日。这是我第十一次到中国访问,也许是我最后一次来中国访问。所以我想把我内心深处所有的想法都传达给大家,把我对中国想说的所有的话都告诉大家,同时从学术的角度想向大家谈谈。如果大家把它堪称是一种教育遗嘱的话我也会有一份荣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