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新闻标题制作者选择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和交际策略来撰写标题,表达了自己观察新闻事件的视角和情感,并决定了新闻信息传递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其主观性。新闻标题中的各种主观选择是一种语言顺应行为,顺应了新闻交际中作者和读者的心理世界、新闻报道的物理世界及新闻交际的社交世界。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第一要素就是语言.对于语言的"一字律",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大师莫泊桑有几句至理名言:"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的性质鲜明.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60):14-15
新闻以简明、准确、及时为主要特点,但是模糊语言却在新闻报道中被大量使用。本文通过对模糊语言的定义、特点及存在原因的分析,并结合新闻报道的特点,旨在说明模糊语言在新闻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以具体新闻为例,旨在探索模糊语言在新闻中的语用功能,并对新闻中使用模糊语言度的把握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闻语言的一种存在形式和表达方式,模糊语言在新闻实践中发挥着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模糊语言的存在价值,正确掌握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方法和原则,走出新闻报道的"模糊"误区.  相似文献   

5.
戴梦岚 《海外英语》2011,(7):281+283
新闻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和简明性的特点,但是在新闻报道中却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言,这些模糊语言是否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该文通过分析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现象的存在原因,对新闻模糊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闻语言就是指通过新闻媒体,向民众报道最近发生的事例,传播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运用的语言,它担负着向人们表述新闻事件、传播新闻信息的特殊任务,是构成新闻报道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元素。新闻用语是那些新闻报道的某种外壳,新闻用语的变化也肯定是新闻变化的一种外在显示与表征,一定的新闻用语一直是和特殊的时代要求与相应的历史条件相一致的。新闻语言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历史的演进、时代的变迁,肯定推动新闻语言的变化,使它具有深深的社会烙印与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的大众性、节俭性、趣味性、时新性和客观性决定了新闻英语有自己的语言特色。从句法和用词等方面介绍了英美报刊新闻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分析了新闻英语的表达弊病,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阅读英美报刊。  相似文献   

8.
在声乐艺术中,对歌唱语言高度艺术化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歌唱语言的完美表现上.我国现代声乐艺术在继承传统民族声乐中对吐字行腔要求的基础上,汲取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而形成的具有中国鲜明特点、民族特色的歌唱语言的完美表现形式和歌唱技巧,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实现. 而"以字行腔、字正腔圆"就是这一要求的核心,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特点和艺术观念,具有丰厚的内涵,在声乐技能训练中,也早已成为我国声乐艺术的重要审美指导原则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马继红  翟翠花 《考试周刊》2014,(42):183-184
<正>无字图画书主要依靠图像进行文本叙述、表情达意,视觉语言真实、鲜活、生动。正因为书是无字的,所以每一个读书的孩子都可以根据画面和自己的想象,各取所需,自己创造出独特的故事,这就让文本有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性。我们在教学中相机"无中生有"地利用好无字书这一特点,能很好地促进低段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达到"无中胜有"的效果。一、读无字图画书:和画家共讲好故事如在落叶飘、雁南飞的时节,我们阅读美国帕特里克·麦  相似文献   

10.
任淑梅 《新疆教育》2012,(21):216-216
语言本身的模糊性和新闻报道的自身特点,两者共同决定了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现象的大量存在。本文依据维索尔伦(verschueren)顺应理论,对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现象存在原因以及意义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指导新闻采编实践。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从理论和新闻实践两个方面论述新闻报道中恰当使用模糊语言的必要性,并指出新闻报道中不宜滥用模糊语言。只有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遵循新闻写作规律,才能为新闻报道增色。  相似文献   

12.
傅翀 《河南电大》2008,(3):55-56
法律概念具有内涵小外延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除了必须使用表义明确、具体的立法语言外,还需要表义概括的语言形式。表义概括的名词、行为动词、不定代词和具有名词性的“的”字短语等语言形式可以扩大法律概念的外延,满足法律的需要,是立法语言严谨、周密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法律概念具有内涵小外延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除了必须使用表义明确、具体的立法语言外,还需要表义概括的语言形式。表义概括的名词、行为动词、不定代词和具有名词性的“的”字短语等语言形式可以扩大法律概念的外延,满足法律的需要,是立法语言严谨、周密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英语新闻中的模糊性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并且广泛存在于各种文体语言中.在对英语新闻报道中模糊词存在根源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英语报刊实例和报刊英语文体特点,总结出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模糊现象具有三大作用:符合新闻报道的特性、增强新闻报道可信度以及促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形象.同时通过对余富斌从虚实论角度对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的关系研究,提出在英语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英汉翻译应该采取模糊对模糊.精确对模糊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电视编辑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在进行新闻类的节目编辑时,记者或编导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电视化地传达给观众.编导应充分考虑特技、图像资料、动画、现场声、音乐等诸多电视语言元素参与编辑,共同完成对新闻事实的阐述和再现,使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6.
由于经济新闻自身的特点和以往新闻报道模式的影响,我国经济新闻报道目前存在过于生硬的特点,习惯于罗列数字,或只重视理论政策而忽略报道的针对性,语言枯燥晦涩。随着当前经济改革环境、新闻业务改革的发展,以及受众的高质量要求,软化经济新闻报道已成为一种必要。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从内容、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使经济新闻软化。但同时,在软化经济新闻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新闻娱乐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谢丽芝 《考试周刊》2011,(58):46-46
影响儿童语言习得的因素很多,这是由语言习得本身的特点——一个复杂的过程决定的。这就对语言教学提出了要求。本文通过对儿童的认知心理进行分析,得出对儿童语言教学的一些启示及策略,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许波 《华章》2013,(23)
新闻报道主要依靠语言,语言作为新闻报道的承载,担负着传递新闻内容的重要使命。因而,新闻报道的准确与否主要就看新闻语言是否准确客观,因而,在新闻报道中,必须注意在语言表达过程中的逻辑问题,而所谓逻辑主要包括内涵的确定、准确的判断以及客观合理的逻辑推理。本文主要分析新闻报道的这些逻辑问题,以期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军 《安徽教育》2013,(1):27-28
<正>教师是"为迁移而教",学生"为迁移而学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特点之一。由读到写是一种由"入格"到"出格"的过程,这就是迁移。在语文的读写中,存在着语言形式的迁移、言语材料的迁移、文本感悟的迁移、写作方法的迁移等诸多因素。一、言语形式的迁移儿童学习语言的初始步骤是模仿。这一方法虽原始,但却是丰富学生语感图式的好方法。教  相似文献   

20.
沈正赋 《学语文》2002,(1):46-47
在当今的新闻传媒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涉案新闻报道中的语言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有的还带有较为明显的违法性或歧视性,其结果不仅损害了新闻报道主体或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同时也损害了新闻传媒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用道德化感性语言代替法律化理性语言 一般来说,新闻传媒与司法所秉持的话语立场是有区别的,有时甚至是相对立的。因为司法秉持的往往是法律立场,在司法过程中强调技术性、程序化和理性化的运作方式。而新闻传媒追求和实现的大多为道德化话语立场,习惯沉湎于情感性判断的“漩涡”。当这种建立在情感性判断基础上的道德结论一旦形成,新闻传媒便尽情地利用道德优势,去表达自己对司法审判不容置疑的要求和倾向,其结果要么引起法律的妥协,要么引起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