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什么能伴你一生,除了心情。不是吗?父母与你同甘共苦,是你心灵的寄托,但他们也有永远离你而去的时候;老师是你精神的支柱,最值得信任的人,但他们也终会与你分别;美丽容颜能够给你带来一时的满足与骄傲,但它终究是场短暂的梦,梦醒了,它也就再难续成,再难追寻。而心情,它像呼吸一样,不论是喜,是怒,是悲,还是惧,都将伴你走过一生。可不要小看心情,它能使天地动容,自然变色。同样一首抒情曲,有人听了心情舒畅,有人却潸然泪下;同样一个玩笑,有人说肤浅,有人说幽默;同样一个秋天,有人“自古逢秋悲寂寥”,有人却感觉秋高气爽。同样的事物,不同…  相似文献   

2.
与鲸为邻     
沈岳明 《良师》2010,(11):25-25
水母是软体海洋动物,长着细长的触须,体重通常在10公斤以下。而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深海中的水母却与众不同,它们的触须有人的手臂那么粗,重达60公斤。这种水母不但体型比其他地方的水母大,肌肉也更加强健有力。同样是水母,为什么生活在这儿的水母如此强壮呢?  相似文献   

3.
嘴巴,是我们脸部的一个重要器官。古往今来,许多人的人生轨迹因"嘴"而不同,有人平步青云,也有人一朝落马。两片薄薄的嘴唇,上下的翕动,就能组织出无数的词汇与语言,既然它的功能如此之大,那么,同样的,也能依靠它——【好人缘的魅力——你有吗?】人际交往是中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衡量标准也很简单,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你人缘好不好?""你在班级受欢迎吗?"  相似文献   

4.
赵春梅 《班主任》2014,(12):8-10
为什么我们没有好心情我以前带班总觉得很辛苦、很无奈,甚至不想做班主任,可是在我们乡村小学,班主任这个岗位总得有人做,怎么办呢?我总不能每天都这样在痛苦中工作呀!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教育行为的点点滴滴,对比那些优秀班主任,我感到:同样的事情,如果怀着美好的愿望去做,平凡的小事也能做出好心情。班主任工作,内容大致是相同的,为什么有的老师做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而有的老师却做得无声无息无奈无聊呢?  相似文献   

5.
想写就写     
名家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生动而富有韵味的表达,或让我们欢喜雀跃,或让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震撼。阅读可以丰富阅历、滋养精神;名家作品也并不总是高高在上,它们亲切而温暖。文学作品源于生活,源于对生活细心地体验与感悟。其实我们也常有和作家类似的经历,为什么不记下它呢?那么就在这里,让我们在领略名家人生的同时品味自己的人生,共同回忆你生命中值得记取的东西,并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6.
落叶     
名家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生动而富有韵味的表达,或让我们欢喜雀跃,或让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震撼。阅读可以丰富阅历、滋养精神;名家作品也并不总是高高在上,它们亲切而温暖。文学作品源于生活,源于对生活细心地体验与感悟。其实我们也常有和作家类似的经历,为什么不记下它呢?那么就在这里,让我们在领略名家人生的同时品味自己的人生,共同回忆你生命中值得记取的东西,并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吃货的秘密     
为什么世界各民族普遍喜欢甜食?为什么孩子们会钟爱碳酸饮料和油炸等垃圾食品?为什么有的人喜爱肉食、却有人钟情素物?炎炎夏日,人们为酷暑中吃什么最为凉爽可口投票表决。科学界也不能免俗,真的有科学家在研究"吃货"!确切地说,他们研究的并非"吃货"这一分类不明确且不靠谱的"物种",而是为什么人类会如此热爱美食,且口味偏好如此多样。研究"吃"的科学论文的数量很说明问题———显然,那些实验室里的超级聪明人,对吃的兴趣也不小!  相似文献   

8.
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同样如此。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常常会看到学生写作文时愁眉苦脸,嘴咬笔尖,不知从何处下笔;好不容易下笔了,可一会儿就戛然而止,再次陷入沉思,结果一节课下来,作文也仅有一百字左右。学生写作文为什么会如此困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不会阅读,不能发现与观察,以致  相似文献   

9.
演奏快乐轶名①曾经有人对我说过:"听说,摩天轮的每个格子里都装满了幸福。在我仰望摩天轮之际,是否也能感到些许的快乐?那么,幸福为什么离我如此遥远?"我对这个人说:"既然想要幸福快乐,为什么只是仰望摩天轮,而不去亲身体验一番?只有真正体验过的人,才会感悟到幸福与快乐……"  相似文献   

10.
危机感是金     
同样捕鱼,有的人只能维持温饱,有人却能迅速富裕起来。这是为什么?下面请你听我讲一个故事:日本的北海道有一个渔村,有一位老渔民捕回来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而其他几家渔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今人对这一问题难以找出解决的方法,我们可以试着从古人那里寻求一点破解的智慧。朱熹的读书法常为世人称道,如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熟读涵泳等,但其作文观却常被人所忽视。一、读书读书还为写作,能入还需能出。有人说朱熹不重视写作,强调多读书而自然能写出好文章,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该如此,就是老师不断地"讲"课,学生不断地分析研读课文,读多了,作文水平自然也就高了。这一观  相似文献   

12.
<正>曾有人戏言:未来的学校是"机器"社会,学校里只要有一个人就可以把学校里所有的事情都包揽下来。也有人说:未来社会可谓是"鼠标一点,指点江山"",按下按钮,指挥万千",虽然现在我们的社会和学校还没有发展到如此发达的地步,各类电教媒体却已  相似文献   

13.
郭倩 《中国教师》2012,(16):55-57
<正>有人曾抱怨"鲁迅的精神常青,作品却成教材的鸡肋"。教师们一教到鲁迅的作品就犯愁,学生不爱听,自己讲得也没有激情;学生们说鲁迅的作品晦涩难懂,读完之后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些什么。以往教师讲授鲁迅时,总是要先介绍鲁迅是  相似文献   

14.
另一种对话     
向日葵太阳:你为什么老是仰着个脸,不觉得累吗? 向日葵:因为我想要看清你的表情,可是,光线太强烈,我总是看不清。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人如此痴情如此期待地望着你,而你却总是在无意中刺伤了她(他)的心?  相似文献   

15.
换一个角度     
有人说:"乐观者发明了飞机,悲观者却制造了降落伞." 同样是翱翔于蓝天,为何心态如此的不同?乐观者会说:"在天空中飞翔是件很惬意的事:有白云从脚下飞过,有鸟儿在远处同行."悲观者会说:"在天空中飞,四处空空,很不踏实;万一掉下去,可就粉身碎骨了,真可怕!"  相似文献   

16.
在海伦和阿维的身上,我们既能看到两人相同的地方,又能发现其不同之处。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两个必备条件:首先是不懈的奋斗精神。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海伦还是阿维,在他们的身上都能看到这样一种精神。但为什么同样具有不懈的奋斗精神,海伦藉此取得了辉煌的成功,而阿维的结果却如此悲惨呢?这里就涉及  相似文献   

17.
好朋友过生日,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该送什么。玩偶?占空间又不实用:杯子?她已经有好几个了;围巾?去年生日我就收到过,好像也没有多少新意呢……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玩DIY不织布,稍微花点心思,就能做出可爱的小物件来。为什么不试试呢?  相似文献   

18.
寻找快乐     
商人以财富为乐,医生以救人为乐;学者以读书为乐……,快乐就像花儿,有千百个品种,万千种形态。拥有财富就快乐吗?但为什么《红楼梦》里不乏吃穿、披金戴银的林黛玉却会终日以泪洗面?拥有权势就快乐吗?可为何政台上的权霸布什还如此憔悴?看来,拥有这些并不代表拥有快乐。快乐真的有这么难吗?其实不然,快乐是很容易得到的———快乐来自希望。有位哲人说:“有的人没有任何的希望却害怕着一切;还有人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却希望着一切。”看上去似乎很复杂,其实,并不难理解,拥有一切的人害怕失去这一切;而一无所有的人却一直希望着能拥有这一切。谁…  相似文献   

19.
<正>继"大张伟、黄渤假唱事件"之后,2016年央视元宵晚会上,又出现了萨顶顶倒拿话筒却仍唱出"天籁之音"的假唱事件。这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有人怀疑萨顶顶的唱功不行,也有人认为这是导演为了求稳而耍的"小手段"。如此造假,真是让人匪夷所思。自古以来,造假现象屡见不鲜。宋太祖赵匡胤不明不白地驾崩,"斧光烛影"成了未解之谜;朱元璋夺位后就迫不及待地宣布自己  相似文献   

20.
上一期,我们了解了诗歌的发展历程,诵读过一些名家作品,这一期,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要学习诗歌"和"怎样学习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