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果     
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里,发生了这样一桩案子。  相似文献   

2.
真情水果     
在我生活的城市里,发生了这样一桩案子。丧心病狂的歹徒拦截了一个捡破烂的妇女,他从妇女的衣袋里搜出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包着一沓钞票。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文》2005,(7):11-11
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里,发生了这样一桩案子。一天中午,一个捡破烂的妇女,把捡来的破烂物品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后,骑着三轮车往回走,经过一条无人的小巷时,从小巷的拐角处,猛地窜出一个歹徒来。这歹徒手里拿着一把刀,他用刀抵住妇女的胸部,凶狠的命令妇女将身上的钱全部交出来。妇女吓傻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4.
水果     
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里,发生了这样一桩案子。一天中午,一个捡破烂的妇女,把捡来的破烂物品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后,骑着三轮车往回走,经过一条无人的小巷时,从小巷的拐角处,猛地窜出一个歹徒来。这歹徒手里拿着一把刀,他用刀抵住妇女的胸部,凶狠的命令妇女将身上的钱全部交出来。妇女吓傻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歹徒便开始搜身,他从妇女的衣袋里搜出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包着一沓  相似文献   

5.
水果     
佚名 《高中生》2008,(4):63-63
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里,发生了这样一个案子。一天中午,一个捡破烂的妇女,将捡来的破烂物品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后,拉着空板车往回走。当她经  相似文献   

6.
水果     
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里,发生了这样一桩案子。一天中午,一个捡破烂的妇女,把捡来的破烂物品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后,骑着三轮车往回走,经过一条无人的小巷时,从小巷的拐角处,猛地蹿出一个歹徒。这歹徒手里拿着一把刀,他用刀抵住妇女的胸部,凶狠地命令妇女将身上的钱全部交出来。妇女吓傻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歹徒开始搜身,他从妇女的衣袋里搜出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包着一沓钞票。歹徒拿着那沓钞票,转身就走。这时,那位妇女反应过来,立即扑上前去,劈手夺下了塑料袋,歹徒用刀对着妇女,作势要捅她,威胁她放手。妇女却双手紧紧地攥住装钱的袋子,死…  相似文献   

7.
水果     
XIAND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里,发生了这样一桩案子。一天中午,一个捡破烂的妇女,把捡来的破烂物品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后,骑着三轮车往回走,经过一条无人的小巷时,从小巷的拐角处,猛地蹿出一个歹徒来。这歹徒手里拿着一把刀,他用刀抵住妇女的胸部,凶狠地命令妇女将身上的钱全部交出来。妇女吓傻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歹徒便开始搜身,他从妇女的衣袋里搜出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包着一沓钞票。歹徒拿着那沓钞票,转身就走。这时,那位妇女反应过来,立即扑上前去,劈手夺下了塑料袋。歹徒用刀对着妇女,作势要捅她,威胁她放手。妇女却双手紧紧地攥住…  相似文献   

8.
水果     
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里,发生了这样一桩案子。一天中午,一个捡破烂的妇女,把捡来的破烂物品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后,骑着三轮车往回走,经过一条无人的小巷时,从小巷的拐角处,猛地窜出一个歹徒来。这歹徒手里拿着一把刀,他用刀抵住妇女的胸部,凶狠的命令妇女将身上的钱全部交出来。妇女吓傻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歹徒便开始搜身,他从妇女的衣袋里搜出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包着一沓钞票。歹徒拿着那沓钞票,转身就走。这时,那位妇女反应过来,立即扑上前去,劈手夺下了塑料袋。歹徒用刀对着妇女,作势要捅她,威胁她放手。妇女却双手紧紧地攥住盛钱的袋…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水果     
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里,发生了这样一桩案子。一天中午,一个捡破烂的妇女,把捡来的破烂物品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后,骑着三轮车往回走,经过一条无人的小巷时,从小巷的拐角处,猛地窜出一个歹徒来。这歹徒手里拿着一把刀,他用刀抵住妇女的胸部,凶狠地命令妇女将身上的钱全部交出来。妇女吓傻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歹徒便开始搜身,他从妇女的衣袋里搜出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包着一沓钞票。歹徒拿着那沓钞票,转身就走。这时那位妇女反应过来,立即扑上前去,劈手夺下了塑料袋。歹徒用刀对着妇女,作势要捅她,威胁她放手。妇女却双手紧紧地攥住盛钱的袋…  相似文献   

10.
陈琳同学问:读鲁迅的小说《祝福》,总觉得作品中的“我”有点阴阳怪气,很不是滋味。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我”这个人物呢? 《祝福》这篇小说是通过对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的刻画,来深刻地反映封建礼教摧残下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  相似文献   

11.
《祝福》是一篇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问题是:叙述者为什么要叙述这样一个与“我”并不相干的人——祥林嫂——的故事?这里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叙述者的叙述动机;二是作者鲁迅为什么安排这样一个叙述者。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即叙述者的叙述动机。  “我”在年底来到鲁镇,但由于感到鲁镇无聊、压抑的气氛,马上想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叙述者在开始他的叙述时特别强调:“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为什么呢?因为祥林嫂问“我”: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能否见面?这些问题“我…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同志的短篇小说《大淖记事》是一曲人性美的颂歌,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篇小说发表之时,曾引起许多人的惊异:小说还可以这样侍弄?此可谓之“奇文”。“疑义”呢?作品只是叙述了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竟产生了很强的魅力。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欣赏吧! 这个短篇写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简单地说,就是叙述了大淖里一个名叫十一子的小锡匠与女挑夫巧云深深相爱而又饱受磨难的故事。作品行文朴素自然简洁传神,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其艺术魅力也正是表现于此,产生于此的。  相似文献   

13.
微笑舞台     
有趣的造句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用“发现”、“发明”、“发展”造一个句子。一位同学站起来答道:“我爸爸发现了我妈妈,我爸爸和我妈妈联合发明了我,后来我就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罚款后遗症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振动和共鸣,为让学生理解,老师尽量拿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举例:“你们想想看,如果我朝鱼塘里扔一块石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罚款5元”小明的抱怨小明以抄袭作业而闻名于学校,这天他被老师叫到办公室。“你写写抄袭作业的体会。”老师厉声说道。小明则面有难色地自言自语:“谁写过这样的体会呢?这让我上…  相似文献   

14.
王艳 《大学时代》2002,(2):56-61
“飘”,不稳定,流动。 “每个夜晚来临的时候……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所以注定现在暂时漂泊……”—田震的《执着》是这样唱的。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城市里,现在都会有这样一种流动状态人群—他们不属于这个城市,没有户口,没有档案,在这个城市里拥有的仅仅是居住空间而不是“家”;但另一方面,他们在这个城市里有着别人羡慕不已的行业与薪金,是城市的创造参与者之一…… 习惯上,他们被称为“飘”一代! 姓名:吕先生 年龄:24 现居城市:北京 月薪:3500-4000元 文化程度:大专 专业:计算机 毕业院校…  相似文献   

15.
《故乡》用第一人称写法,全文主要是通过“我”叙述故乡的变化和“我”的感受。其中运用了许多对话:有“我”与母亲的对话;“我”与闰土的对话;“我”与杨二嫂的对话以及“我”与宏儿的对话等。作者是怎样设计和安排这些对话的呢?在写作上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一、在大段叙述性语言里,适当插入一些对话,往往能起到调节和舒缓语气的作用。如《故乡》一开始,便通过“我”的叙述,描绘了故乡的破败景象和“我”的失望心情,还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我”与母亲的会见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文章如果就这样一直叙述下去,未免显得平淡、…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我”,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形象。争议的产生,是由于“我”在小说里有着复杂状况。从小说所反映的悲剧发展过程来说,“我”是悲剧的见证人;从小说情节的构思艺术来说,“我”是故事的线索人物。然而又不仅如此。若说以第一人称的“我”把主人公的片断的生活故事织合起来,并借此让“我”作为见证人而与读者相见,在鲁迅小说里也不乏其例。《孔乙己》里的酒僮也是起了这样的作用的。但是,这个酒店学徒在曲尺形的柜台里观察咸亨酒店所发生的有关孔乙己的事件,闻见酒客所讲  相似文献   

17.
悬念     
悬念 ,注视着这个标题 ,我的大脑开始运转 ,什么是悬念 ?不知道。一大堆与“悬念”有瓜葛的词同时涌进我的大脑 ,把脑叶上的每一个沟壑都填得满满的。但我仍没能从它们中间觅得一个可以确切解释“悬念”的。为了将作文进行到底 ,我翻开 2 2 15页厚的《辞海》 ,在 15 93页的右下角找到了它的解释 ,第一个是戏剧、电影中的名词 ,是导演们喜用的拍片手法 ,能带来大量的票房收入 ,这可能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悬念。但它好像不能用来涵盖“悬念”的全部 ,让我不能用这个意思来解释“悬念”这个词。再看第二个解释 :“挂念”。这更让我无法接受了。…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最高明的侦探是什么样的?”福尔摩斯坐在一本字典上,问弟弟弟。“让我想想……大概是破案速度最快的侦探吧。”弟弟弟说。“不对。”福尔摩斯摇头。“那大概是不管怎样复杂的案子,一接手就能又快又好地侦破的侦探吧。”“也不是。”“那……你说应该是什么样的侦探?”弟弟弟实在想不出来了。“应该是在犯罪之前就把案子破了的侦探。”福尔摩斯用烟斗敲了敲字典的书脊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弟弟弟不信有这样的侦探。“我已经把它变为现实了。”福尔摩斯说着从字典里抽出一张手帕那么大的地图。“这是什么?”“这是犯罪早知道地…  相似文献   

19.
苏童作为“先锋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苏童小说巧妙的叙事技巧,这是苏童小说呈现独特魅力的叙述动因之一,其内容包括叙述视角的独特、“白描”与“留白”的传统以及设置悬念的巧妙;二是苏童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苏童小说艺术特色的诗性语言的魅力呈现,其内容包括一气呵成的语言、南方市井的语言、准确新奇的比喻和精心营造的诗性氛围。苏童小说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诗意地展现了苏童不同于其他“先锋作家”的艺术特色,也潜在地生发出潜藏在苏童作品中的独特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20.
如何借助教材的特点,安排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上得到训练呢?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时我作了一点尝试。 1.让学生听一听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是写从前波兰有个叫扬科的孩子,长得非常可爱,他和妈妈过着穷困的生活。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我先指名朗读这两段文字,让其他学生听一听,然后说说扬科的外貌和家境。学生边听边想,脑子里会产生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