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于新闻宣传,一直存在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新闻与宣传是两码事,新闻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而宣传则主要是主体向客体灌输自己的主张,因而二者要“分家”。还有人提出,新闻报道要淡化政治,淡化宣传,多写不带宣传味的  相似文献   

2.
冯乔  赵淑清 《记者摇篮》2004,(10):52-52
对于新闻宣传,一直存在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新闻与宣传是两码事,新闻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而宣传则主要是主体向客体灌输自己的主张。因而二者要“分家”。还有人提出,新闻报道要淡化政治,淡化宣传,多写不带宣传味的可读性强的所谓纯新闻。的确.新闻事业的特性是传播新闻,但传播什么,为谁传播,怎样传播。却具有鲜明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闻传媒的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宣传,要取得预期的宣传效果,即有效体现新闻宣传的整体效应,必须处理好宣传工作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这里所指的新闻宣传是“大新闻”的概念。新闻传媒由于与生俱来的传播信息的功能,肩负“喉舌”“桥梁”和舆论导向、舆论监督的重大任务,新闻宣传应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和灵魂,这在新闻界是早已取得共识的。新闻宣传的整体性,这是属于宏观指导思想的大问题。我们新闻媒介在推动积极性的社会舆论方面起到什么作用;在广大受众中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便是构成整个宣传效应的基本内容。新闻宣传的整体意识,则应体现在每个报纸版面、  相似文献   

4.
“宣传味太重”,读者常常对新闻报道有这样的微词。有人认为,新闻不应该是宣传,应该是传播。传播怎么不是宣传呢?哪里的所闻不是宣传呢?但是那种宣传味太重,效果确实不好,应该改掉的是那股宣传味,而不是把新闻改得不是宣传。有人又说,既然是宣传,就一定会有宣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报纸、电台、通讯社等新闻媒介,是党领导的新闻宣传机构,肩负着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重要使命,要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作好宣传工作,起到振奋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这本来是党的新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闻战线许多同志所熟知的道理。然而,前一段时期,我们有些同志似乎对这个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问题产生了迷茫,在探索新闻与宣传的关系上进入了误区。有的同志提出新闻与宣传是两码事,两者有质的差别,新闻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目的是广为告之,而宣传则是主体向客体灌  相似文献   

6.
转换视角 贴近群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提出新闻宣传要遵循“三贴近”的要求,进一步密切新闻舆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摒弃陈旧的报道模式,转换新闻视角,变工作角度、业务角度为生活角度、思想角度,变领导角度为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角度,变居高临下的角度为平等沟通的角度,使我们的新闻报道能立体地显示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见人见物见思想,这是加强新闻报道贴近性和感染力的有效途径。新闻传播是主体与客体的矛盾运动过程。它既包括采访报道的主体与报道客体的矛盾运动,又包括接受主体(受众)和传播客体(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7.
依据新闻传播的实际展开过程,可以将新闻价值活动一分为二:传播主体的价值创造过程和接受主体的价值实现过程,与此相对应,我们把发生在价值创造阶段的新闻价值评价界定为“传播主体的评价”,亦可按照新闻评价发生的先后称之为“前评价”;而把新闻价值实现阶段的评价界定为“接受主体的评价”,亦可按照新闻评价发生的先后称之为“后评价”。一、前评价———传播主体的新闻评价传播主体的新闻评价,是指传播主体根据一定评价标准衡量一定客体有无传播价值和传播价值大小的活动,一般情况下,其中的核心工作是用新闻评价标准衡量一定客…  相似文献   

8.
“新闻与宣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是学闻同志在本刊第九期点的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好,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应当把二者的关系搞清楚。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常常把新闻与宣传联系在一起,或统称新闻宣传。这样看来,二者似乎是同一个东西。实则不然,确切的说,新闻与宣传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但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受众知情权保障中的媒体责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是:如实又有选择地及时公开传播受众需知又未知的新闻事实和信息。新闻接受者,也就是大众传播中的受众,在新闻传播行为中兼有客体和主体的双重性质。受众的未知和需知,是新闻选择的重要价值尺度和标准。“知情权”的概念是由美国人肯特·库柏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国家应最大限  相似文献   

10.
王涌 《视听纵横》2005,(2):38-40
“新闻宣传,就是政党、政府、集团、团体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书籍、报刊等,运用各种新闻宣传体裁,如写信息、发言论,进行有目的的主体思想意识的传播活动。”(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第11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其基本特征是新闻化的宣传。当今世界新闻传媒中很忌讳“新闻宣传”说法。然而,  相似文献   

11.
地方报刊如何搞好军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冰 《军事记者》2008,(5):27-29
军事新闻传播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在平时,都不能仅仅依靠军队新闻媒体。它只有有效扩展到地方各级新闻传播系统中去,才能最大限度地覆盖尽可能多的受众,达到军事新闻宣传的目的。本文中“地方党报”的概念是相对于军队党委报纸而言,特指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以外的各级组织的机关报。我国各级党委机关报是党和国家宣传思想战线的主阵地,也是开展军事新闻宣传的重要“方面军”。  相似文献   

12.
陈敏南 《记者摇篮》2005,(2):51-51,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宣传事业发生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宣传工作逐步摆脱单一的宣传模式.开始注重探索新闻传播规律,以达到新闻的有效传播。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要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讲究舆论宣传的艺术,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和效果。”将新闻传播学规律引入新闻报道,开拓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宣传效果.这是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受众的接受认知角度.分析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实现有效传播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学习长江日报社副总编辑潘堂林所著《怎样发现新闻》一书,试谈个人对新闻发现的一点认识,以此就教于新闻界同仁。 新闻发现是新闻主体与新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新闻发现,《怎样发现新闻》给其内涵所作的界定是:“识别客观事实的传播价值,看出或者找到客观事实本身固有的值得传播的要素。”谁“识别”谁“看出”,毫无疑问,是新闻主体即新闻工作者。因此,这个界定是从主体出发所作的界定。但是,由于新闻主体的素质不同,认识事物的出发点和方法不同,对同一个客观事实,有的认为其具有“值得传播的要素”,有的认为其不具有“值得传播的要素”。又由于新闻主体所对应的新闻客体即客观事实构成的要素不同,其本身有的具备“值得传播的要素”.有的不具备“值得传播的要素”。  相似文献   

14.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价值取向的双重性——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即新闻的传播信息功能和新闻的导向作用。对于这一点,新闻、理论界基本趋于共识。新闻的价值取向,无论从信息传播,还是宣传效果来讲,并不完全取决于媒介主体,而是与受众客体的广泛性密切相关。这一点许多人并没有认识或重视起来。一篇稿件的新闻价值,是由群众对新闻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共同关心的程度来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宣传思想的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也是拥有丰富新闻宣传经验的宣传大师,其新闻宣传的相关论述散见于他们的著作之中,在现在看来,这些思想理论并未过时,它对指导我们的新闻工作大有裨益。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马恩新闻宣传思想对当今的启示:研究受众心理,有效选择宣传媒介和宣传方式;寓观点于事实之中,巧说“新闻故事”;根据宣传时机和环境,分别选择“一面说”或“两面说”。  相似文献   

16.
田荣  尹维 《新闻前哨》2001,(11):25-26
大众传播媒介总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如今,网络传播正逐步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与信息的重要媒介,并对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形成挑战和冲击。无论是传统的新闻传播还是现代意义的网络新闻,作为主体的新闻都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客观公正依然是新闻的生命。因而,越是传播方式的革新,越是要在发展中加深对新闻客观性的关注和思考。 一、认识新闻客观性 在哲学上,“客观性”与“主观性”相对,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特性,历来被视为属于以客体为尺度的科学性或真理性认识论问题;在新闻学上,客观性是指新闻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学科研究的繁盛,“大众媒介”和“大众传播”这两个一度颇受冷落、令许多人感到陌生的字眼,现已时常在报章杂志上“亮相”,日渐为人们所熟悉。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作为正式的条目而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中去。“大众媒介”和“大众传播”究竟是什么意思? 本文拟略加疏释。什么叫“大众媒介”? 概括地说,就是传播机构向人数众多的人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也是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比如,报社是一种传播机构,它通过报纸这个工具把新闻、言论、娱乐、广告等传递给大量的读者,而广大读者则可以借助报纸这一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电台新闻部是直接负责采编新闻的部门,新闻部管理工作的效能如何,直接关系着新闻节目的质量,影响着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那么,城市电台新闻部究竟怎样来实施正确的管理呢? 一、抓管理,要有强烈的“创优”意识何谓“创优”?李瑞环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他说:“要使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努力提高宣传艺术。如果不下功夫提高宣传艺术,不增强新闻对人们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就是一句空话。”李瑞环同志在这里所讲的就是“创优”问题。创办优秀新闻节目,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是我们城市电台新闻宣传的生命所在。所以,我们城市广播电台新闻部在实施管理的时候必须把“创优”工作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来抓。部领导要有强烈的“创优”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能自  相似文献   

19.
在新形势下,新闻宣传的任务日趋繁重,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越来越多,无论是对新闻宣传的宏观管理、宣传手段,还是对新闻队伍整体素质和宣传质量等方面要求愈来愈高。那么地方对外新闻宣传如何发展,如何提高,如何开创新的局面,需要加以深入思考和研究。一、强化系统观念“包装”整体形象要树立系统观念,把本级新闻宣传和对外宣传紧密结合起来,在新闻宣传中,常常有这种情况:战役打了不少,活动搞了不少,稿件上了不少,但总体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是因为我们的宣传是孤立的而非联系的,局部的而非整体的,零碎的而非系统的。给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媒体是一定阶级、政党等特定社会群体的喉舌工具。我们的党报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地州党报作为党的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阵地,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在全面宣传党的主张、着力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而且必须继续成为地方传媒中的主流媒体,成为新闻宣传和新闻信息传播的主阵地和主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