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思语文对话教学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理念的引入,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对话教学成为当前正在进行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对对话教学理论存在着片面的甚或是错误的理解,致使语文对话教学中也产生了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新课程条件下,阅读教学中,要让对话成为架设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桥梁。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自课改以来,沉寂的课堂空前热闹起来,对话教学成了语文课堂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就是说,采取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关键的一步。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是一种凭借,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文体;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对阅读教学过程的“对话”性质的界定,引起了阅读教学范式的变化,从而必然地引起了作为课堂教学“常规武器”的课堂提问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大多“热衷”于对“对话教学”的教学运用与理论探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就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可见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对话性”是很重视的。而所谓语文教学的对话性,或“对话型”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对话是语文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同样明示:“教师要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施新课程教学以来,“对话”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探索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但对对话教学的实效性关注不高。“对话”及“对话教学”的涵义是什么?有效对话教学有什么特征?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对话?这些就是本文要探讨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课堂上,生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意义感悟。然而,在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有些课堂“对话”中出现了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的倾向,对话变了味,走了形,值得引起重视。本文试着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姜欣 《现代语文》2010,(2):62-6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文科教育是技能的教育,更是生命的对话”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对话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作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12.
孙燕 《小学语文》2008,(10):17-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主要体现在课前老师钻研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而课堂上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那就是要让学生去读书,去涵咏语言文字,去“悟道”。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生生和师生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此,“文本”这一新理念在广大师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然而,由于“文本”是从西方文艺美学中借用过来的术语,许多语文教师对“文本”的内涵及特征把握不准确,语文教学中一度出现文本失落的现象。本文试从分析文本的内涵及特征入手,剖析当今语文教学中处理文本的失误,并进一步指出解决之对策。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对文本进行静态的弹性预设,又要追求阅读教学的动态生成,培植课程“生长点”,选“点”突破,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互动的动态过程。王荣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个命题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二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也就是说它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阅读教学存在着师本、生本、师生、生生的多重对话,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对话教学中,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对话需要一定的对话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改以来,沉寂的课堂热闹了起来,对话成了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对话理念的引入,的确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仔细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由于观念的偏  相似文献   

20.
一、阅读对话教学的理论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的规定包含两个命题,有两层含义:(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它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两个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