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革命文学"论争给鲁迅的心路历程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论争中,鲁迅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式、性质和方式问题;作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文艺与政治、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及文艺的特点等问题.通过这次论争加强了鲁迅对马列主义理论及文艺理论的学习与运用,促进了他的思想的转变,从此开始了他的左翼文化的生涯.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教育部社科中心近日召开了"社会主义文化方向与当前文艺"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当前历史条件下文艺如何更好地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3.
"问题学生"转化是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命题.如何准确把握"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问题.但是仅仅从形成原因入手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其转化只是一种被动性的教育方法.如何从更本质的角度促进其转化,减少其人群数量的产生,文章将从"希望教育"这一模态对"问题学生"的转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陌生化手法的审美特征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了陌生化手法是产生幽默效果的重要方法;并分析论证了各种文艺形式都可以通过“语义的转移“达到产生幽默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涵义.江泽民"七一"讲话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提出并回答了"如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树立身体与心理素质发展和谐统一、能力与素质发展和谐统一、个人发展与他人发展和谐统一、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理念,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业能力、创业基本素质、信息技术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文艺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拟公司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促进工学结合的开展,提升内涵建设,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课程教学改革又是内涵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文章结合"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这一国家精品课程的教学实施,探索"模拟公司制"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总结和分析"模拟公司制"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组织特点、实施路径及效果,剖析"模拟公司制"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点,明确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要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大原则是"选择就是意义","形式是意义的体现".文章选取了一系列酒吧里面陌生男女之间"搭讪"与"拒绝"的英语对话作为语篇分析的材料,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搭讪"与"拒绝"的含义和语言纯理功能的关系,并尝试解释幽默、反讽的意义如何通过语言形式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8.
在对文艺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再现说"影响深远.而对"再现说"产生背景和存在价值的评定则具有历史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再现说"的发展概况、其内涵的合理和缺憾之处,同时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对文艺本质内涵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文艺汇演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教学实效性效果明显.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使文艺汇演不断地完善与发展,让它在增强"概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生产者的作家>可视为本雅的艺术生产理论论纲."技术"是其中的核心范畴.本雅明通过"技术"克服文学质量与政治倾向,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对立,立足于精细的形式意识形态批评探索物质、意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学(文化学)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精明"为核心性格特征的所谓"上海人",既是近代以来上海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上海文化的产物和人格化表现。无论从籍贯意义上还是从文化意义上,鲁迅都不是真正的"上海人"。上海及上海文化始终未能"消化"鲁迅、"溶解"鲁迅,鲁迅也始终对上海文化主要采取批判态度。"上海人"性格中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处在鲁迅人格精神的对立面。在鲁迅那里,与"上海人"的"精明"针锋相对的,是其彻底的反虚伪、反庸俗、反市侩、反财富和权力崇拜的做"呆子"的意识。他在其生命后期不懈地进行对"聪明人"的批判和对"呆子"精神的颂扬,自觉抵抗上海文化、"上海人"性格中的信奉个人利益至上、实利主义的"精明"倾向,呼唤气魄宏大、精神强健、正直、质朴、无私、真诚的"上海人"。鲁迅对"精明"之外的真正能够支撑民族文化革新的强健人格的探寻,折射出强健的生存和战斗的意志。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一生都与美术有着无法割舍的艺术情缘,他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丰富的民族艺术思想情怀。鲁迅先生对美术之爱是广博的爱,是大爱,是对民族之爱,对国家之爱,对人民之爱。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中期,《豫报副刊》是河南文艺发展史上值得一提的综合性文艺副刊。它是一种具有进步倾向的刊物,且与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迅支持该刊的筹备和发行,并关心和帮助该刊的青年作家。鲁迅在该刊发表4篇《通信》,着重批评国民性问题,号召青年大胆讲话、勇敢前进。鲁迅对《豫报副刊》的影响和指导,使该刊发挥了更大的战斗作用,也造就了一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4.
著名记者严怪愚以鲁迅先生为楷模,在做人与作文上都深受鲁迅先生的影响。鲁迅先生逝世后,他成为鲁迅精神坚定的捍卫者和传承人。“做人傲气不可有,傲骨不可无”的信条,培养了严怪愚的铮铮傲骨和浩然正气,但也使他屡遭迫害。  相似文献   

15.
敖忠的现实主义文艺观源头主要有两个: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二是鲁迅“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其主要特点是虔诚信仰马克思主义文论,固守鲁迅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兼容革命浪漫主义和西方现代文艺思潮,排斥“瞒和骗”的封建贵族文学,是中国几千年文化转型时期具有明显中国风格的转型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人文精神博大精深,其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钻研和敬仰,那就是独立精神、韧性精神和泥土精神。,独立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脊梁的正气和胆识;韧性精神体现了华夏儿女顽强拼搏的意志和秉性;泥土精神则是中国知识分子踏实勤谨的品质和风格。这三种精神最能展示鲁迅的风骨,最能体现世所推崇的中华“民族魂”。在物欲横流和官本位猖獗的当下社会风潮中,鲁迅有助于我们感受华夏民族魂的召唤,重振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残雪被批评者注意到的与鲁迅之间的相似之处,多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毫不妥协的批判、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刻剖析以及由此而呈现出来的阴郁气质。不过不仅如此,残雪以一种鲁迅式的“冷眼”察探一切生存的美与恶,极力探索灵魂内部的风景,表现出强烈的自审意识。在这一点上,她将鲁迅引为了艺术知音。  相似文献   

18.
鲁迅论屈原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等论著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科学的评论,一方面充分肯定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作品的主流价值,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屈原及其作品的局限性。鲁迅论作家作品,不仅顾及“全人”、顾及“全篇”,而且顾及作者“所处的社会状态”,为文艺评论树立了良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从两个方面完成了对鲁迅的评价:一方面瞿秋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立足于鲁迅所生活的时代氛围,探究了鲁迅思想和鲁迅杂文得以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语境,考察鲁迅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瞿秋白以坚实的学术品格,准确、全面地考察鲁迅杂感的真实特性和生动风貌。《〈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可谓是政治和学术高度统一的科学评价,也是瞿秋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实践的最具典型性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20.
西方现代思潮和神话研究,启迪了鲁迅对中国神话的新认识,同时也导致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看法,而鲁迅对神话的重视又始终从国民性重建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出发,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这导致鲁迅的精神世界实际存在三个维度,即传统、西方、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