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阐述昭苏县夏塔灌区农业水价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水价政策对灌区的影响和水价不能按成本收费原因,提出了水价改革建议:加强宣传和教育,充分认识水资源危机紧迫性,为水价改革奠定舆论基础;准确估计农民的可承受能力;认真地剖析现行水价政策的利弊,制订科学的水价办法;制定合理的水价目标,分步实施;将用户作为主体参与水价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温泉县灌区末级渠系水价改革试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温泉县大型灌区农业水价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水价政策对灌区的影响和水价不能按成本收费原因,提出了水价改革建议:加强宣传和教育,充分认识水资源危机紧迫性,为水价改革奠定舆论基础;准确估计农民的可承受能力;认真地剖析现行水价政策的利弊,制订科学的水价办法;制定合理的水价目标,分步实施;将用户作为主体参与水价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杨义 《中国科技信息》2009,(21):79-79,85
通过分析水价不能按成本收费原因,以及造成灌区运行艰难的后果,提出了水价改革建议:明确水价改革的目标,加强水资源紧迫性宣传,加大灌区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中央(省)财政直接补贴农业水费的新机制,将用水户作为主体参与水价改革。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价政策实证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芳  马中  郭清斌 《资源科学》2014,36(5):885-894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及现行水价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我国水价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基于环境无退化的水价定价方法,在合肥市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水价改革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为我国水价政策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表明,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价标准要保证环境质量不退化;水价政策的定价原则包括环境无退化原则、全成本定价原则、公共和商业分置原则;环境无退化的水价定价方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合肥市的水费收入增加34.17~55.47亿元,实现氨氮减排0.57~0.89万t,有利于实现水价政策目标,企业、居民和政府都可以承受基于环境无退化原则的水价改革;水价政策执行的监督管理亟待加强,否则水价政策设计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水价定价权应该下放到地方政府,国家对水价政策制定给予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5.
水价是水资源市场配置中的核心因素。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我国水价制度的历史演变,分析了我国现有水价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提出我国的水价管理制度应该把握的几项原则。最后,提出合理的水价应该能够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状况、水资源的社会成本以及水资源在市场的供求变化状况,故合理水价应该包括资源水价、成本水价和环境水价。  相似文献   

6.
中澳灌溉水价对比研究与我国水价政策改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马建琴  夏军  刘晓洁  刘杰 《资源科学》2009,31(9):1529-1534
我国现行灌溉水价偏低而起不到对用水户的用水需求进行调节,进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作用.澳大利亚政府通过水价改革,利用经济杠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有限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学者对我国长期实行的低价供水政策特别是灌溉水价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缺乏运用价格杠杆协调水资源供求及利于激励节水的定价方法等具体内容的研究.本文在论述我国农业灌溉水价的历史沿革以及澳大利亚农业灌溉水价改革进展及成效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与澳大利亚灌溉水价制度的对比研究,提出应对我国的农用水价进行改革,并对我国的水价政策改革提出建议,基于两部制水价理论,结合我国国情确定了引黄灌区新的水价,能为我国的水价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水价预测的长期边际成本方法理论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翠梅  陶涛  刘遂庆 《资源科学》2010,32(7):1356-1361
科学制定城市供水价格是直接关系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长期边际成本理论下,将城市供水价格预测模型中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进行了分离,应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构建了供水可变成本数学模型。引入谢泼德辅助定理,建立了城市水价预测边际成本方法的对数函数模型。以苏州市1997年至2008年制水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用水人数与用水量结构与分布变化等基础数据为依据,结合所研究的水价预测模型,分别预测了2010年苏州市居民生活水价为4.71元/m3,第二产业水价为6.5元/m3。实例研究表明:预测结果虽然略高于当前实际水价,但与水资源稀缺性日益增强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同时也表明:当前实际水价可能较低,是预测水价与实际水价存在一定差距的原因。通过水价预测模型与实践研究,为我国城市制定合理的水价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水价改革势在必行,讨论城市水价改革方案,明确城市水价改革的发展方向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差异,以协调生活水价改革与居民承受能力的矛盾,本文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了2000年-2007年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对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费支出负担水平随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呈现出减轻的趋势;需水收入弹性随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大;最低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没有得到满足,低收入户的生活用水基本需求支出处于警戒位置,中高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得到了满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生活水价及居民承受能力的分析,认为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对生活水价承受能力之所以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受到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江苏省在制定水价政策及水价改革时必须正视这一差异,特别是在水价的连续性上调过程中,要协调好生活水价改革与城镇居民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周春应 《资源科学》2010,32(2):296-302
为探讨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差异,以协调生活水价改革与居民承受能力的矛盾,本文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了2000年-2007年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对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费支出负担水平随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呈现出减轻的趋势;需水收入弹性随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大;最低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没有得到满足,低收入户的生活用水基本需求支出处于警戒位置,中高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得到了满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生活水价及居民承受能力的分析,认为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对生活水价承受能力之所以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受到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江苏省在制定水价政策及水价改革时必须正视这一差异,特别是在水价的连续性上调过程中,要协调好生活水价改革与城镇居民承受能力之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孙建光  韩桂兰 《资源科学》2009,31(5):757-762
本文立足当前塔河流域的成本水价,基于流域主要节水技术成本投入,构建了流域农业节水水价;然后,利用已有研究资料和流域不同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进一步构建了流域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模型;分析了未来塔河流域不同农业节水水价的节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节水水价的未来农业水价的调整可大幅降低灌水量,提高节水效应;②流域水价弹性系数会由缺乏弹性变为富有弹性,这成为流域农业水价调整可行性的一个标志;③不同作物水价需求弹性效应差别很大,这使未来流域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分析事关流域粮食安全和用水户的水价承受力问题,成为未来塔河流域农业水价调整研究的重要相关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分析了农业灌区农业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水价的改革措施,以为建立农田水利长效运行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业水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农业生产、农民利益的一件大事。我国农业水价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认真研究政策和实践做法,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水价改革思路,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益。  相似文献   

14.
汪国平 《科技通报》2011,27(4):621-624
农业水价低导致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合理的农业水价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的使用和配置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促进节水技术和节水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水价改革关系到多个利益相关者,其中供水单位和用水农户是首要利益相关者.论文从博弈角度分析了农业水价改革中两个首要利益相关者的策略选择,并提出了农业水价改革要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调动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桦川县星火灌区概况及水价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1,(19)
阶梯水价是我国水价改革的方向,使满足盈利性、奢侈性需求的工业用水价格适度高出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生活用水价格,是这一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但《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采访得知,我国工业、民用水价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倒挂”现象,理应更多为水价上涨“买单”的工业企业却一直“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黄骅市的农田水利现状,进行的农田水利工程的改革探索及农业水价的改革的实践,吸引社会资本搞农田建设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王克强  刘红梅 《软科学》2010,24(2):99-102
关于精准的用水计量的调查表明:我国按实际用水量来计价的比例很小;农民对按实际用水量计价方式的需求低;按实际用水量计价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关于建立累进水价的调查表明:目前的用水定额和定额水价的确定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农民对定额水价按季节性和作物来区别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采取措施获得农民对推进累进制水价和提高水价的支持。应通过合理农业用水非农化后的收益分配机制,约束供水成本,健全水价收取制度等措施建立优惠的农业累进水价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供水价格无法体现水资源的价值,这造成水资源危机长期以来并不为人们所重视。因此基于具体环境下的供水价格研究就很有实际意义。国外学者主要研究水价制定理论方法和依据、水价实施方式以及水价制定和实施的影响因素,国内对于水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价形成机制的研究而对制定方法的创新较少在方法上借鉴了国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国情,仍处于改革探讨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结合条件价值支付意愿和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参照点理论考察了农民灌溉水价的心理决策机理。研究发现:农民的心理参照点水价是影响其灌溉水费支付行为的重要微观心理因子。通过对四川省21县区567份样本数据分析发现,样本区农民(92.06%)的心理参照点水价等于零或小于实际水价是水费政策执行难的直接微观心理原因;近期政府"既免又补"的农业政策影响和降低了农民的心理参照点水价,导致了税费改革后水费执行难度加大;同时,受教育时间、性别、去年家庭开支、去年水稻收入、水价制订是否公平等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民的心理参照点水价,这些因素的变化也会影响农民心理参照点水价的水平。本文的政策启示主要包括政府政策应考虑农民心理决策机理,政策应注重农民权利与义务并重,着力提高农民的心理参照点水价等。文后还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不足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