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岗位能力为主线并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通过采用"课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相似文献   

2.
面对软件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有效地指导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信心,对课程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和任务。本文探讨了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职业发展路线、职业能力、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内容,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能有机融合提供教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今,高职教育大力提倡"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转变传统"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工作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职业岗位能力出发,确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思路和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实例、岗前培训实例引入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得到了普及,并且通过对课程体系的调整,取得了很好成效,但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应如何既遵循职业特点,使学生计算机能力能满足未来岗位需求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中合格的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是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习惯差异性较大的特点,造成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在高职《实用组网技术》课程中引入项目式教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面临的新问题,阐述更新教学理念,顺应高职培养目标的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获得较好的职业技能教育,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能够得到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计算机在各行业的逐渐普及,各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日渐增多,而各专业学生层次又参差不齐,因此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本文通过对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高职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设想以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新能力观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从岗位定向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21世纪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基于项目的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本文主要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项目教学设计,分析项目教学的优势和教学过程应注意的问题及项目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发展前蓄。  相似文献   

9.
梁佳妮 《知识窗》2023,(2):39-41
文章以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前提,探究职业核心能力下高职物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总结高职物理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物理课程结构,加强学生物理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物理教学和专业需求紧密结合,加强物理教学的就业导向性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劳动者必备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如何培养职业学校的学生,使其更适应企业需求、岗位需要,职业核心能力是关键,计算机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命令或菜单的作用、使用方法,学生被动学习,结果是学生不会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而采用项目教学法很好地实现了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王丽艳 《科教文汇》2009,(27):113-113,122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劳动者必备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如何培养职业学校的学生,使其更适应企业需求、岗位需要,职业核心能力是关键,计算机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命令或菜单的作用、使用方法,学生被动学习,结果是学生不会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而采用项目教学法很好地实现了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0,(4)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职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校企合作模式有效运用到专业发展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为教学目标。在高职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应用校企合作模式,教师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科学地将企业文化与教学理念相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实行企业绩效管理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确保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能够有效推进高职课程的改革,促进核心素养教学。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理应是针对企业岗位要求进行的,但过去往往是针对网络技术的某个知识点进行,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项目教学,则克服了以往为知识而实践的弊病,实现了实践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目的[1]。  相似文献   

14.
周丽娜  李世彬 《科技风》2023,(17):38-4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教学改革的应然选择。深入分析现阶段西部高职院校“PLC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现状,针对学生岗位能力不足、职业素养不强,创新创业能力欠缺问题,应用实用教育理论,提出以真实项目搭建教学载体,以岗位能力要求和企业设计制造调试标准为引领,提升学生岗位能力,并将课程在生产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融入教学内容,以新技术学习为导向,加强课中创新思维训练,课下创业实践交流展示,改革措施落实在“PLC控制技术”课程实施过程和考核评价之中,明显提升了学生岗位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被省内机电一体化大师工作室兄弟院校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陈佳  樊梦  苏树海 《科教文汇》2012,(36):54-55
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该通过校企合作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并对课程的模块化设置、课程优质化建设、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阶段职业教育中计算机网络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从项目化教学入手,在分析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的具体做法,提出项目分解和项目教学内容整合等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鲁晓辉  吕钰婕 《内江科技》2008,29(6):137-138
本文依据当今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进行专业建设,提出了以建设明确的核心能力体系、建设项目带动式能力形成体系、建设新型师生关系、建设实战型考试体系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思路,并对具体的建设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杨丽华 《科技风》2014,(18):192-192
本文通过对当前医学类中职教育现状及就业情况的分析,指出现行的教育模式已不能使学生紧跟社会步伐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医学类中职教育教学一味地针对岗位需要会使课程设置越来越细,适应性越来越窄。笔者认为,通过学校职业拓展部门的建立和专业指导,教师在课堂上穿插式职业拓展导向教学及动员学生自我职业拓展,从而拓展学生的职业视野,提高职业认知水平,更新学生的职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例,将实践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旨在提升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精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岗位对接零适应,争强学生就业风险的抵御能力,以满足新时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本文也将为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许韧毅 《内江科技》2015,(3):104+100
根据高职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访谈法对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探讨相应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高职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